一种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72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得80~120mg/ml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2)取步骤(1)的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电压为15~19KV,接收距离12.5~15cm,推进速度为0.5~1.2ml/h,挥去六氟异丙醇,即得纳米胶原蛋白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双层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与制备得到的胶原蛋白膜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胶原蛋白膜力学性能优良,无细胞毒性,溶血性和抗原性低,生物活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和用途。
技术介绍
胶原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骨、软骨、牙齿、肌腱韧带和血管中,是结缔组织极重要的结构蛋白质,起着支撑器官、保护肌体的功能。胶原一般是白色透明、无分支的原纤维,主要存在于生皮中,其次存在于骨头中。胶原蛋白家庭包括19种胶原蛋白及10种以上胶原样蛋白,它们由三条左手螺旋的多肽链缠绕、右旋、形成绳索样右手超螺旋结构,其I级结构的共同特点为每间隔两个氨基酸存在一个甘氨酸,Y-Gly-X-Y—序列中,X及Y位置分别为脯氨酸及羟脯氨酸,以限制多肽链旋转,三螺旋结构常有 4-羟脯氨酸,产生氢键及氧桥,使结构相对牢固,通常还有球状序列插入,使胶原分子更有弹性。胶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功能,能参与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增殖,使骨、腰、软骨和皮肤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胶原因其弱的抗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烧伤、创伤、 眼角膜疾病、美容、矫形、硬组织修复、创面止血等医药卫生领域用途广泛。胶原蛋白的制备方法众多,如,吹膜技术、冻干技术、电流体动力学技术等。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电流体动力学(Electrohydrodynamics)射流技术成为研究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制得80~120mg/ml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2)用步骤(1)的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电压为15~19KV,接收距离为12.5~15cm,推进速度为0.5~1.2ml/h,挥去六氟异丙醇,即得纳米胶原蛋白膜。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19 CN 201210017146.81.一种纳米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胶原蛋白溶于六氟异丙醇中,制得8(Tl20mg/ml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2)用步骤(I)的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进行静电纺丝,电压为15 19KV,接收距离为12. 5 15cm,推进速度为O. 5^1. 2ml/h,挥去六氟异丙醇,即得纳米胶原蛋白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的浓度为110mg/ml ;步骤(2)所述电压为16KV,接收距离12. 5cm,推进速度为1. 2ml/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胶原蛋白,加入六氟异丙醇中,25°C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配制浓度为110mg/ml 的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2)用玻璃注射器分次吸取步骤(I)的胶原蛋白六氟异丙醇溶液,并将其固定在微量注射泵上,将针头与高压直流电源相连,推进速度为1. 2ml/h,取铝箔固定在平板接收器,将其接地,设置其与针头的距离为12. 5cm ;设置电压为16. 0KV,进行静电纺丝,在25°C真空干燥,将电纺膜从铝箔上取下,即得纳米胶原蛋白膜。4.一种双层胶原蛋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莉嫚彭红卫陈春会李好雨刘富俊张风豪朱小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