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被紫外、紫光或蓝光LED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效激发的氮化物荧光粉、其制备方法及含该荧光粉的发光装置,属于半导体
技术介绍
白光发光二极管(白光LED)具有低电压、高光效、低能耗、长寿命、无污染等优点,在半导体照明及液晶平板显示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目前白光LED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三基色(红、蓝、绿)LED芯片的组合;另一种是用LED激发荧光粉混合形成白光,即用蓝光LED芯片配合发黄光的荧光粉,或者用蓝光LED配合发绿色光和红色光的两种荧光粉,或者用紫外或紫光LED去激发红、绿、蓝三种荧光粉等。在这些实现方式中,蓝光LED芯片配合YAG = Ce黄色荧光粉的方式简单、易行、且价格相对低廉,成为白光LED的主流方案。然而使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白光光谱中缺少红色成分,需要加入红色荧光粉,以获得高显色、低色温的白光LED产品。氮/氮氧化物荧光粉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类荧光粉的阴离子基团含有高负电荷的N3—,电子云膨胀效应使得其激发光谱向近紫外、可见光等长波方向移动,可以被200 500nm范围内蓝光和紫外激发发光,发射光主波长分布在590 720nm较宽范围内,具备显色性好、发光效率高的特点,安全性能好、无毒、环保,且基质具有紧密的网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氮化物红色荧光粉可应用于制备高显色、低色温白光LED。然而目前氮化物荧光粉(例如,专利文献EP1104799A1、W02005/052087, CN100340631C、CN101090953A中公开的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仍需要进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的化学式为M3?x/2?d(N2?x,Ox)·aA1?y/3(N1?y,Oy)·bD3?z/4(N4?z,Oz)·cXmNn:dR,其中M元素至少包含Be、Mg、Ca、Sr、Ba和Z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A元素至少包含B、Al、Ga、La、Gd、Sc和Y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D元素至少包含Si、Ge和Ti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X元素至少包含Se和Te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R元素至少包含Ce、Eu和M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0.0001≤x≤0.05,0.0001≤y≤0.05,0.0001≤z≤0.05,2.8≤a≤3.2,0.8≤b≤1.2,0.0001≤c≤0.1,0.001≤d≤0.2,0.8≤m≤4.2,1.8≤n≤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的化学式为 M3—x/2—d ( -X,Os) · aAi—y/3 (N1-y,Oy) · bD3_z/4(N4_z,Oz) ·cXmNn:dR,其中M元素至少包含Be、Mg、Ca、Sin Ba 和 Zn 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兀素;A兀素至少包含B、Al、Ga、La、Gd、Sc和Y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兀素;D兀素至少包含S1、Ge和Ti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X元素至少包含Se和Te中的一种或两种元素;R元素至少包含Ce、Eu和Mn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元素,O. 0001 < x < O. 05,O. 000Ky<0. 05,O. 0001 < z < O. 05,2. 8 < a < 3. 2,O. 8 < b <1. 2,O. 0001 < c <0. 1,O. 001 < d < O. 2,0. 8 < m < 4· 2,1. 8 < η < 4·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X元素必含有Se。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M元素必含有Ca,A元素必含有Al,D元素必含有Si,X元素必含有Se,R元素必含有Eu。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M元素包含Ca,或含有Sr和Ba中的一种或两种和Ca ;Α元素包含Al,或含有B和Ga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和Al ;D元素包含Si,或Si和Ge ;X元素包含Se ;R元素包含Eu,或Eu和M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M元素包含Sr和Ca,原子数比 Ca/ (Sr+Ca)为 w,其中 O. 03 < w < O.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还含有C,其中C在所述荧光粉中的重量百分比介于O. 001%到O. 4%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的组成包含下列化学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Ca2. 9915 (N!. 999,O。. 001) · 3· 0A1。. 9997 (N。. 999,O。.謝)·1. OSl29998 (N3i 999 O00Ol) · O. OOOlSe1 8N2 4:0.008Eu ; C a 2 ■ 991 5 ( N I ■ 999,O 0 00 1 ) · 3 . O A I。■ 9 9 9 7 ( N。■ 9 9 9,O 0 00 1 ) ·1. O S i 2 ■ 9998 ( N 3. 999,00_001) · O. OOlSe1 8N2 4:0. 008Eu ; C a 2 ■ 991 5 ( N I ■ 999,O 0 00 1 ) · 3 . O A I。■ 9 9 9 7 ( N。■ 9 9 9,O 0 00 1 ) ·1. O S i 2 ■ 9998 ( N 3. 999,00_001) · O. OlSe1 8N2 4:0. 008Eu ; CaO. 6415^^2. 35 (Nli QQQ , Oqqqi) · 3 . OAl0. 9997 ( N0. 999 ^0. OOl) ·1. OSl 2. 9998 ( N3. 999 O。·oca) * O. OOlSe4N4:0. 008Eu ; Ca0.4415Sr2.55 (N1.999,O0. οοι) · 3. O I q· 9997 (N0.999,Oqqqi) ·1. OSi 2 9998 (Ν3·999,O。·ooi) * O. OOlSe4N4:0. 008Eu ; CaO. 3425^2. 649 ⑴1. 999,^0. OOl) · ^ . OAl0. 9997 (Nq. 999 ^0. OOl) ·1. OSl2. 9993 (N3. 999 O。·οοι) * O. OOlSe4N4:0. 008Eu ; Ca0. 1515^^2. 84 (Nli 999j 0Q. 00l) · ^ . OAl0. 9997 ( N0. 999 0Q. 00l) ·1. OSl2. 9993 ( N3_ 99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元红,何华强,刘荣辉,胡运生,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