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大豆加工废水是食品加工行业中排放量较大的一类废水。大豆加工废水无毒无害,富含大量的多糖、蛋白质以及纤维素等大分子营养物质。已知的大豆加工废水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催化氧化、物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但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其处理处置费用高,资源化程度低,易造成二次污染。使用光合细菌处理大豆加工废水能够同时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和资源的回收。光合细菌的生存条件宽泛,其有两套能量代谢体系,能够在光照厌氧与黑暗好氧条件下生存,同化低分子有机物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同时,光合细菌菌体无毒无害,可不经过处理直接被综合利用于饲料加工等行业,具有资源化的巨大潜力。传统的光合细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需要在光合细菌处理段之前加预处理段,目的是先将废水中的一部分光合细菌不能直接利用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碳链较短的、更容易被光合细菌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例如挥发酸等。目前通用的预处理方法是厌氧消化法。虽然厌氧消化环节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有一定贡献,但对整个工艺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首先,厌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光合细菌处理大豆加工废水并实现废水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向大豆加工废水中投加小分子碳源物质到终浓度为400~1200?mg/L以及小分子氮源物质到终浓度为200~2000?mg/L;再调节大豆加工废水的pH值为7.0~9.0;然后向大豆加工废水中投加类球红细菌到终浓度为400~1500?mg/L;处理条件为自然光照,处理温度为25~30℃,处理时间为96~120小时;处理过程中通过曝气泵向大豆加工废水中进行微曝气,使用流量计控制曝气强度,并使用溶解氧仪实时监测,控制大豆加工废水中溶解氧浓度在0.5~1.0?m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光合细菌处理大豆加工废水并实现废水资源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向大豆加工废水中投加小分子碳源物质到终浓度为40(T1200 mg/L以及小分子氮源物质到终浓度为200 2000 mg/L ;再调节大豆加工废水的PH值为7. (T9. O ;然后向大豆加工废水中投加类球红细菌到终浓度为40(Tl500 mg/L ;处理条件为自然光照,处理温度为25 30°C,处理时间为96 120小时;处理过程中通过曝气泵向大豆加工废水中进行微曝气,使用流量计控制曝气强度,并使用溶解氧仪实时监测,控制大豆加工废水中溶解氧浓度在O. 5^1. O 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豆加工废水的化学需氧量为 8000^30000 mg/L,总氮为 70 80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凤,张光明,张盼月,张源辉,李保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