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829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池体,厌氧填料,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二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内还设有跌水隔板,位于跌水隔板一侧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内还设有布水板,所述厌氧填料位于布水板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的高度,所述布水板下端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上还设有排泥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具有进水和出水布水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易排出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大、处理能力强、出水悬浮物浓度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
,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地埋式污水生物处理设备产品类型众多,按照不同的微生物原理、结构和材质等特性不同,其主要包含以下几类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如专利200920100115.2、201120300347. X 以及 200520081018. 5 等,玻璃钢化粪池、如专利 200920101361. X、99215994. 6,200820148736. 3、201120270489. 6等以及碳钢地埋厌氧池。常用的无动力化粪池池体结构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相似,结构比较简单,水流路径呈上下折流状态。现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备,如图1所示的玻璃钢化粪池,其中污水通过进水管A进入池体E,通过隔水板C以及厌氧填料F的过滤作用,在经过出水管B出水,而总体而言,其存在如下缺点1、一体化化粪池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的缺点;2、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池体,厌氧填料,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二端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内还设有跌水隔板,位于跌水隔板一侧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内还设有布水板,所述厌氧填料位于布水板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 板的高度,所述布水板下端且靠近出水管一端的池体上还设有排泥管。优选地,所述布水板的长度方向二侧还对称的设有若干过水缝。优选地,所述过水缝的截面为喇叭形状,其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宽度。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池体内与所述进水管连接的穿孔布水管,且所述穿孔布水管的出口斜向池体的池底倾斜。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池体内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的穿孔集水管。优选地,所述穿孔集水管另一端还设有隔水板。 优选地,所述池体上还设有若干检查口。优选地,所述池体的顶部形状为拱形。优选地,所述池体的材料为聚乙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进水和出水布水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易排出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大、处理能力强、出水悬浮物浓度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璃钢化粪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的布水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的布水板上的过水缝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水管,2、穿孔布水管,3、跌水隔板,4、厌氧填料,5、布水板,6、排泥管,7、穿孔集水管,8、隔水板,9、出水管,10、检查口,11、池体,12、过水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主要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存在通过隔水板以及厌氧填料来对污水进行过滤,而导致进水和出水布水不均匀、厌氧污泥沉积池底以及污泥容积负荷小、处理能力低,出水悬浮物浓度高的 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跌水隔板一侧增加布水板和排泥管来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2-4所示,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包括池体11,厌氧填料4,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11 二端的进水管I和出水管9,所述池体11内还设有跌水隔板3,位于跌水隔板3 —侧且靠近出水管9 一端的池体11内还设有布水板5,所述厌氧填料4位于布水板5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3的高度,所述布水板5下端且靠近出水管9 一端的池体11上还设有排泥管6,这样可以定期清理钙质化厌氧浮泥和底部污泥。其中,厌氧填料4可以采用PVC材质的弹性填料或球形填料等。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位于池体11内与所述进水管I连接的穿孔布水管2,且穿孔布水管12的出口斜向池体11的池底倾斜;以及位于池体11内一端与所述出水管9连接的穿孔集水管7。穿孔集水管7另一端还设有隔水板8 ;所述池体11上还设有若干检查口 10,以可以对池体11的情况进行随时观察,其中检查口 10可以根据具体设计的整个厌氧反应器的大小来设定,如本是实施例中采用3个。另外,拱形结构的池体11顶部形成集气室,上升的微生物反应气体易于收集排气,这样能使得排气更顺畅更彻底。在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中,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位于跌水隔板3左侧的池体11空间为进水区,因在进水管I上安装了穿孔布水管2,其进水经过跌水隔板3的水平堰,水流沿程呈向上斜向层流,避免了短流,同时进水冲击搅拌底部污泥,增加了底部污泥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污泥负荷,提高处理效率。而在跌水隔板3右侧以及布水板5上端为厌氧填料主反应区,进水为通过进水区的水平跌水堰,出水经过底部布水板5上的过水缝12进行出水,而水流呈层流斜向下流经过整体填料层,增加了污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容积利用率,提高了污泥负荷,提高了处理效率。而其具体的目的是固定微生物菌群,增加了微生物数量以及增加厌氧微生物活性污泥量,增加处理能力。另外,在布水板5下端是出水沉淀区,其通过布水板5上的过水缝12与厌氧填料主反应区连通,而若干个过水缝12是位于布水板5的长度方向二侧,其可以提高布水的功能;并且过水缝12的截面为喇叭形状,其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宽度,这样水流呈向上的放射状,而在池体11侧壁遇阻转向流向上流至穿孔集水管7,这样水流基本均布水流断面,极大提高了污水与填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容积利用率,同时最大时流量表面负荷达到O. SmVm2. h-1. 5m3/m2. h,污泥与污水有效分离,降低了悬浮物浓度,提高出水水质。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1、适应性广泛产品适用水量范围广,可应用于生活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公共建筑生活污水处理、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处理、小水量及轻度污染的生产废水处理;2、材料优良池体11使用环保型聚乙烯(PE) —次滚塑成型,重量轻,抗压负荷大,无毒性,安装简便快捷,经济实惠,使用寿命长。并且产品整体密封性能好,不渗漏,强度高,耐冲击,耐腐蚀,维护简单;3、结构合理基于微生物反应原理设计的产品结构设计合理,容积利用率高,处理效率高,抗冲击性能强,出水水质稳定;微生物活性稳定,处理效果稳定,二次污染轻;4、使用方便设备呈一体化,重量轻,容易车载和吊装,运输方便。设备安装环境要求简单,安装方便。使用过程中基本无需专人操作,自动运行,巡视和检修工作量极少,管理方便;5、节能环保利用水流自重流运行,无需电能,节能环保,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与同等处理效率的用电处理工艺比较,处理每吨污水可以节省电费约2000. 00元/年;6、质量稳固结构简单,材质寿命长,对使用环境无特别要求,基本无需维修和常规维护,产品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达三十年。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其处理水能力为0. 5吨/小时-2. 5吨/小时,其容积负荷为0. 5-1. 5kgC0D/m3.天,通过实验,在经过本专利技术的厌氧反应器处理前后的水质的污染物指标见下表I。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池体(11),厌氧填料(4),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11)二端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9),所述池体(11)内还设有跌水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跌水隔板(3)一侧且靠近出水管(9)一端的池体(11)内还设有布水板(5),所述厌氧填料(4)位于布水板(5)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3)的高度,所述布水板(5)下端且靠近出水管(9)一端的池体(11)上还设有排泥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池体(11),厌氧填料(4),以及分别安装于池体(11) 二端的进水管(I)和出水管(9),所述池体(11)内还设有跌水隔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跌水隔板(3) —侧且靠近出水管(9) 一端的池体(11)内还设有布水板(5),所述厌氧填料(4)位于布水板(5)上,其高度低于所述跌水隔板(3)的高度,所述布水板(5)下端且靠近出水管(9) 一端的池体(11)上还设有排泥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板(5)的长度方向二侧还对称的设有若干过水缝(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缝(12)的截面为喇叭形状,其上边的宽度大于下边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利新德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