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抓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806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42
一种管抓举装置,包括滑动台和主体,滑动台包括承载板、滑动底座和滑动面板,主体包括一对摆动支架、一对摆动臂、支撑轴、翻转臂、叉铲,两摆动支架分别铰接在滑动面板前侧的左、右端,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动连接在两摆动支架的上端,两摆动臂分别动连接在支撑轴的两端,每摆动臂的中部固定一横撑架,翻转臂铰接在两横撑架之间,叉铲铰接在两摆动臂的上端,翻转臂的上端通过连杆铰接在叉铲上,叉铲的左右两端各具有叉齿,叉铲的顶面相对两叉齿处各铰接有夹持爪;本发明专利技术动作灵巧,能方便正确地把地面上的管子送到管架上。又由于具有滑动台,能带动主体作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位置调整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煤矿井下安装管道带来极大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抓举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井下需要铺设管道,用于输水、输气,由于管道是多层架设,需要把管子逐根地送到不同的高度,管道的架设,最高一层和最低一层距离有3米之多。中国专利号是200420120710. X的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的一种液压铲夹多功能装载机,在原ZL50C抓管机的主车基础上作的改进,增加了主臂、副臂、倾动臂、举升臂和液压回路装置,上述的液压铲夹多功能装载机仅能在地面上实现对管材的运输。目前煤矿井下的管道铺设,只能采用手动起重装置,费时费力,没有合适的能用于煤矿井下管道安装的机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作灵巧、能把管子逐根地送到不同高度的管抓举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滑动台和主体,滑动台包括承载板、滑动底座和滑动面板,滑动底座在承载板上左右移动,滑动面板在滑动底座上前后移动;所述主体包括一对摆动支架、一对摆动臂、支撑轴、翻转臂、叉铲,所述两摆动支架分别铰接在滑动面板前侧的左、右端,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动连接在两摆动支架的上端,所述两摆动臂分别动连接在支撑轴的两端,每摆动臂的中部固定一横撑架,所述翻转臂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抓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台和主体,滑动台包括承载板(10)、滑动底座(1)和滑动面板(2),滑动底座(1)在承载板(10)上左右移动,滑动面板(2)在滑动底座(1)上前后移动;所述主体包括一对摆动支架(3)、一对摆动臂(5)、支撑轴(4)、翻转臂(7)、叉铲(9),所述两摆动支架(3、3)分别铰接在滑动面板(2)前侧的左、右端,所述支撑轴(4)的两端分别动连接在两摆动支架(3)的上端,所述两摆动臂(5、5)分别动连接在支撑轴(4)的两端,每摆动臂(5)的中部固定一横撑架(6),所述翻转臂(7)铰接在两横撑架(6)之间,所述叉铲(9)铰接在两摆动臂(5)的上端,翻转臂(7)的上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抓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台和主体,滑动台包括承载板(10)、滑动底座(1)和滑动面板(2 ),滑动底座(1)在承载板(10 )上左右移动,滑动面板(2 )在滑动底座(I)上前后移动;所述主体包括一对摆动支架(3)、一对摆动臂(5)、支撑轴(4)、翻转臂(7)、叉铲(9),所述两摆动支架(3、3)分别铰接在滑动面板(2)前侧的左、右端,所述支撑轴(4)的两端分别动连接在两摆动支架(3)的上端,所述两摆动臂(5、5)分别动连接在支撑轴(4)的两端,每摆动臂(5)的中部固定一横撑架(6),所述翻转臂(7)铰接在两横撑架(6)之间,所述叉铲(9)铰接在两摆动臂(5)的上端,翻转臂(7)的上端铰接一连杆(8),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叉铲(9 )上,叉铲(9 )的左右两端各具有叉齿(9-1),叉铲(9 )的顶面相对两叉齿(9-1)处各铰接有夹持爪(9-2);所述承载件(10)与滑动底座(I)之间设有前移油缸(11 ),滑动底座(1)与所述滑动面板(2)之间设有侧移油缸(12);滑动面板(2)后侧的左、右端各铰接有伸展油缸(13),两伸展油缸(13)的活塞杆(13-1)均与所述支撑轴(4)动连接,滑动面板(2)的前侧左、右端各铰接有提升油缸(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强刘建良姜汉军伍生宏钟勋张秋根汪达勇毛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