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带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带输送机,属于输送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管状带输送机是80年代由日本人专利技术的,该项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用多个直线形状的托辊组成管状带传送舱”这么一个装置(见图9,专利号87104332.7),然而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个装置,该装置方法原始,构造繁琐,制造安装难度大,管状带圈箍在这种传送舱内的受力状况极不自然也不合理,管状带的压陷阻力大,可靠性差,需专人巡视看管,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扭带卡边或断带事故,制造安装以及使用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大有劳民伤财之感,虽然该项技术已经进入公知公用领域,但因其先天不足酿成的不良后果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表达的;后续有人对其突发奇想(见图10,专利号200620030280.1),由于该想法无视扭带及卡带撕边的存在,因此它是吃力不讨好地帮了倒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状带输送机,它是自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锁边型管状带输送机”之后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在本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号为201210438312.1和201210460838.X的基础上的持续创新和完善。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管状带输送机,包括管状带,传送通道,动力牵引,托辊及其托辊轴,托辊支架,管状带的打开和关闭方式,其特征在于:a.设计了一种带有凹弧度的托辊(1)和开放式的托辊支架(3),托辊(1)通过托辊轴安装在托辊支架(3)上,管状带的承载段和回程段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上下两个传送通道内或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左右两个独立的传送通道内;?b.可以在一根托辊轴上套两个托辊(1)并安装在托辊支架(3)上,管状带的承载段和回程段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左右两个相连的传送通道内;?c.管状带的打开和关闭,是通过逐渐拉开或拉近托辊(1)与托辊(1)之间的距离以及逐渐改变托 ...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06 CN 201210438312.1;2012.11.15 CN 2012101.一种管状带输送机,包括管状带,传送通道,动力牵引,托辊及其托辊轴,托辊支架,其特征在于:a.设计了一种带有凹弧度的托辊(1)和开放式的托辊支架(3),托辊(1)通过托辊轴安装在托辊支架(3)上,管状带的承载段和回程段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上下两个传送通道内,或管状带的承载段和回程段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左右两个独立分开的传送通道内,或在一根托辊轴上套两个托辊(1)并安装在托辊支架(3)上,管状带的承载段和回程段分别圈箍在由托辊(1)组成的左右两个相连的传送通道内;b.管状带的打开和关闭,是通过逐渐拉开或拉近托辊(1)与托辊(1)之间的距离以及逐渐改变托辊(1)的长度和逐渐改变托辊(1)上的凹弧度的大小实现的,用较小的带有凹弧度的托辊组成管状带的打开和关闭的辅助引导装置;c.所述传送通道的断面形状为横椭圆形或为竖椭圆形或为圆形,当传送通道的断面形状为横椭圆形时,对应的管状带从横截面看其小R弧段的厚度比大R弧段的厚度做的薄,当传送通道的断面形状为竖椭圆形时,对应的管状带从横截面看其大R弧段的厚度比小R弧段的厚度做的薄;d.除管状带的打开和关闭段外,托辊(1)与托辊(1)之间的间隙(2)应当根...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