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可感应骑乘者施予该车的扭力的变化量,并据此控制电动马达提供辅助动力以克服该车前进时因地形或人、车状况变化而增加的阻力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脚踏车除了完全以人力踩踏来作为前进的动力之外,亦有配合电动马达来辅助驱动者,使骑乘者在爬坡或疲惫时,可藉该电动马达来辅助驱动该脚踏车前进,以减轻骑乘者的负担,此种利用电动马达在适当时机辅助驱动的自行车,一般称为“电动助动车”。而为了确保电动助动车在骑乘时的安全性,一般国家对于电动助动车在使用电动马达时的最高速限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一种现有技术的电动助动车是以感应该电动助动车的速度的方式,来决定何时需要启动电动马达以辅助驱动前进,且该现有技术的电动助动车上还预设有数段马达出力大小的选项可供选择;然而,此种电动助动车上所设的控制器并不会根据该助动车的负载,也不会根据骑乘者的重量 来进行判断,所以总是错估了所需的辅助动力。另一种利用感应轮体的旋转速度来决定电动马达辅助驱动的时机的方式也常见于现有技术的助动车中,然而,仅是感应轮体的旋转速度,未必能够正确地反映出所需的辅助动力,亦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包括一扭力感应器、一单向轴承、一齿盘、二曲柄以及二踏板,其中:该扭力感应器包括一外管、一中管、一施力轴、至少一外轴承、至少一内轴承、一弹性件、一第一感测盘、一第二感测盘与一检测单元,该中管沿轴向穿设于该外管中,该施力轴沿轴向贯穿该中管,该外轴承环设于所述外管与中管之间,该内轴承环设于所述中管与施力轴之间,该弹性件设于所述中管与施力轴之间,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管与施力轴,所述第一感测盘与第二感测盘环绕该施力轴,且相邻并相间隔设置,其中该第一感测盘固接于施力轴,该第二感测盘固接于中管,该检测单元设在该外管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包括一扭力感应器、一单向轴承、一齿盘、二曲柄以及二踏板,其中 该扭力感应器包括一外管、一中管、一施力轴、至少一外轴承、至少一内轴承、一弹性件、一第一感测盘、一第二感测盘与一检测单元,该中管沿轴向穿设于该外管中,该施力轴沿轴向贯穿该中管,该外轴承环设于所述外管与中管之间,该内轴承环设于所述中管与施力轴之间,该弹性件设于所述中管与施力轴之间,且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管与施力轴,所述第一感测盘与第二感测盘环绕该施力轴,且相邻并相间隔设置,其中该第一感测盘固接于施力轴,该第二感测盘固接于中管,该检测单元设在该外管上,该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一感测盘与第二感测盘间的相角差; 该单向轴承套设固定于该中管的其中一端部; 该齿盘套设固定于该单向轴承上; 二所述曲柄分别固接于该施力轴的两端部处; 二所述踏板分别枢设在该二曲柄上。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感测盘为一基准感测盘,其上沿周缘间隔环绕排列有多个穿孔; 所述第二感测盘为一偏转感测盘,其上沿周缘间隔环绕排列有多个检测部,每一所述检测部具有多个检测细栅格,所述检测细栅格沿该偏转感测盘的周缘间隔排列设置; 所述检测单元具有一信号发射元件与一信号接收元件,该信号发射元件能够朝该基准感测盘上设有穿孔处发出一信号,该信号接收元件能够接收该信号发射元件所发出的信号。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感测盘为一基准感测盘,其上沿周缘间隔环绕排列有多个穿孔; 所述第一感测盘为一偏转感测盘,其上沿周缘间隔环绕排列有多个检测部,每一检测部具有多个检测细栅格,该检测细栅格沿该偏转感测盘的周缘间隔排列设置; 前述检测单元具有一信号发射元件与一信号接收元件,该信号发射元件能够朝该基准感测盘上设有穿孔处发出一信号,该信号接收元件能够接收该信号发射元件所发出的信号。4.如权利要求1至3项任一项所述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扭转弹簧,其套设于该施力轴上,且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中管与施力轴。5.如权利要求1至3项任一项所述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一第一挡止凸块与一第二挡止凸块,所述施力轴的环壁面上设有一第一挡止凸块与一第二挡止凸块,该施力轴的第一挡止凸块与第二挡止凸块均位于该中管的第一挡止凸块与第二挡止凸块相对应的侧面之间,所述施力轴与中管能够选择性地使两者的第一挡止凸块相互抵靠,或使两者的第二挡止凸块相互抵靠。6.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助动车的扭力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