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标机,包括床身,于所述床身上顺序装置进料单元、固定单元、出料单元,在床身的一侧还设置打标单元及控制面板;床身的四周设置立柱,立柱上装置框架,框架上装置行走单元,行走单元上装置升降平移单元,升降平移单元连接夹持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气瓶的自动进料,打标及自动出料的全自动化工作,通过夹钳实现了气瓶抓取的平稳性,安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搬运气瓶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标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打标机。
技术介绍
气动打标机是用于金属产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计算机控制打印针在Y、X 二维平面内按一定轨迹运动的同时,打印针在压缩空气作用下做高频冲击运动,从而在工件上打印出相应的标记。现有技术的打标机对于气瓶的搬运,需要通过人工搬运来实现,费时费力,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并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气动打标机,其能实现气瓶自动进入、打标及自动送出的全过程,省时省力,节约了人力成本,大大提闻了生广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打标机包括床身,于所述床身上顺序装置进料单元、固定单元、出料单元,在床身的一侧还设置打标单元及控制面板;床身的四周设置立柱,立柱上装置框架,框架上装置行走单元,行走单元上装置升降平移单元,升降平移单元连接夹持单元; 所述进料单元及出料单元均包括输送板,在床身上,位于输送板的底部设置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可驱动输送板上升并呈倾斜状态;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辊道及缓冲轮,位于第一辊道的一端还设置第一移动定位杆; 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对称布置于床身上的长条辊,两长条辊之间装置第二辊道,位于第二辊道的一端还装置第二移动定位杆; 所述打标单元包括调节立柱,调节立柱上装置打标机头,在打标机头上装置针座,针座与针筒套接并装置于针套的内部,于所述针座与针筒之间装置弹簧,针芯的一端连接针座,另一端顺序贯穿针筒及针套; 所述行走单元包括对称装置在框架上的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两导轨之间连接钢梁,形成“H”形;钢梁的一端装置动力源,动力源(904)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钢梁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上的平移; 所述升降平移单元包括装置在钢梁上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贯穿钢梁并连接横梁;位于横梁的一侧垂直并对称装置导向架,运动架与横梁连接,升降气缸输出端的上下移动可驱动横梁动作,并带动运动架在导向架内滑动;于所述横梁上,位于升降气缸输出端的两边对称装置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螺杆并驱动螺杆旋转;于横梁上还对称装置导轨,导轨上滑动连接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与螺杆螺纹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装置于动力源输出端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装置于第二导轨一侧的齿条互相啮合; 夹持单元包括与基座,基座的一端活动连接夹钳,在所述夹钳的端部铰接弧形板; 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主动轮、及与螺杆一端连接的被动轮,主动轮与被动轮之间连接皮带;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下部对称装置滑块,滑块为方波形;在固定板的下部还装置第一固定座及第二固定座,螺杆与第一固定座螺纹连接并贯穿第二固定座,在第二固定座上开有圆孔; 位于钢梁的另一端装置限位架及拖线板固定架,在第一导轨的一侧还装置行程感应座; 于所述框架上还装置线槽; 所述各立柱之间还装置透明安全罩; 位于第一辊道的一端,于床身上还设置波纹防护带; 在床身上还装置限位板及定位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气瓶的自动进料,打标及自动出料的全自动化工作,通过夹钳实现了气瓶抓取的平稳性,安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以往需要人工搬运气瓶的繁琐过程,省时省力,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平移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平移单元及夹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位本专利技术中滑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打标机,包括床身I,于床身I上顺序装置进料单元2、固定单元3、出料单元4,在床身I的一侧还设置打标单元5及控制面板6 ;床身I的四周装置立柱7,各立柱7之间还装置透明安全罩14。立柱7上装置框架8,框架8为矩形,框架8上还装置线槽13及行走单元9,行走单元9上装置升降平移单元10,升降平移单元10连接夹持单元12 ; 如图1、图4所示,进料单元2及出料单元4均包括输送板203,在床身I上,位于输送板203的底部设置气缸(因视图关系,在图1及图4中均未示出),气缸的输出端可驱动输送板203上升并呈倾斜状态;在输送板203上对称设置限位块205及进料工位检测202 ;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辊道204及缓冲轮208,如图1所示,缓冲轮208安装在安装架207上,安装架207装置在底座206上。如图1、图4所不,位于第一棍道204的一端还设置第一移动定位杆210及波纹防护带15,波纹防护带15起防尘作用。第一移动定位杆210的一端与连接杆212的一端螺纹连接,连接杆212的另一端装置于槽口板211的开口槽内,位于第一移动定位杆210的下部连接支杆213,支杆213通过气缸(图中未示出)驱动第一移动定位杆210的前后移动,第一移动定位杆210可根据气瓶长度的不同进行更换调节,以满足对不同大小气瓶的定位。如图3所示,固定单元3包括对称布置于床身I上的长条辊301,两长条辊301之间装置第二辊道302,位于第二辊道302的一端还装置第二移动定位杆303,第二移动定位杆303的结构与第一移动定位杆210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如图1及图6所示,打标单元5包括调节立柱502,调节立柱502上装置打标机头501,在打标机头501上装置针座507,根据气瓶的大小,通过改变调节立柱502的高度使打标机头501满足不同大小气瓶的打标工作。针座507与针筒504套接并装置于针套503的内部,于针座507与针筒504之间装置弹簧505,针芯506的一端连接针座507,另一端顺序贯穿针筒504及针套503。如图1、图2所示,行走单元9包括对称装置在框架8上的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两导轨之间连接钢梁905,形成“H”形;钢梁905的两端装置“L”形固定架906,位于一端固定架906上装置动力源904,位于另一端固定架906上装置限位架901及拖线板固定架911,动力源904为伺服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装置于动力源904输出端的齿轮910,齿轮910与装置于第二导轨907 —侧的齿条908互相啮合。动力源904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钢梁905在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上的平移。在第一导轨903的一侧还装置行程感应座902。如图1、图5所示,升降平移单元10包括装置在钢梁905上的升降气缸102,升降气缸102的输出端贯穿钢梁905并连接横梁101 ;位于横梁101的一侧垂直并对称装置导向架104,运动架105与横梁101连接,升降气缸102输出端的上下移动可驱动横梁101动作,并带动运动架105在导向架104内滑动;于横梁101上,位于升降气缸102输出端的两边对称装置电机103,电机103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螺杆115并驱动螺杆115旋转。如图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与电机102的输出端连接的主动轮113、及与螺杆115一端连接的被动轮112,主动轮113与被动轮112之间连接皮带114 ; 于横梁101上还对称装置导轨107,导轨107上滑动连接滑动机构,如图6所示,滑动机构包括固定板109,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打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1),于所述床身(1)上顺序装置进料单元(2)、固定单元(3)、出料单元(4),在床身(1)的一侧还设置打标单元(5)及控制面板(6);所述床身(1)的四周设置立柱(7),立柱(7)上装置框架(8),框架(8)上装置行走单元(9),所述行走单元(9)上装置升降平移单元(10),升降平移单元(10)连接夹持单元(12);?????????所述进料单元(2)及出料单元(4)均包括输送板(203),在床身(1)上,位于输送板(203)的底部设置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可驱动输送板(203)上升并呈倾斜状态;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辊道(204)及缓冲轮(208),位于第一辊道(204)的一端还设置第一移动定位杆(210);?????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对称布置于床身(1)上的长条辊(301),两长条辊(301)之间装置第二辊道(302),位于第二辊道(302)的一端还装置第二移动定位杆(303);?????所述打标单元(5)包括调节立柱(502),调节立柱(502)上装置打标机头(501),在打标机头(501)上装置针座(507),针座(507)与针筒(504)套接并装置于针套(503)的内部,于所述针座(507)与针筒(504)之间装置弹簧(505),针芯(506)的一端连接针座(507),另一端顺序贯穿针筒(504)及针套(503);?????所述行走单元(9)包括对称装置在框架(8)上的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两导轨之间连接钢梁(905),形成“H”形;钢梁(905)的一端装置动力源(904),动力源(904)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钢梁(905)在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上的平移;所述升降平移单元(10)包括装置在钢梁(905)上的升降气缸(102),升降气缸(102)的输出端贯穿钢梁(905)并连接横梁(101);位于横梁(101)的一侧垂直并对称装置导向架(104),运动架(105)与横梁(101)连接,升降气缸(102)输出端的上下移动可驱动横梁(101)动作,并带动运动架(105)在导向架(104)内滑动;于所述横梁(101)上,位于升降气缸(102)输出端的两边对称装置电机(103),电机(103)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螺杆(115)并驱动螺杆(115)旋转;于横梁(101)上还对称装置导轨(107),导轨上滑动连接滑动机构,滑动机构与螺杆(115)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打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身(1),于所述床身(1)上顺序装置进料单元(2)、固定单元(3)、出料单元(4),在床身(1)的一侧还设置打标单元(5)及控制面板(6);所述床身(1)的四周设置立柱(7),立柱(7)上装置框架(8),框架(8)上装置行走单元(9),所述行走单元(9)上装置升降平移单元(10),升降平移单元(10)连接夹持单元(12);所述进料单元(2)及出料单元(4)均包括输送板(203),在床身(1)上,位于输送板 (203)的底部设置气缸,气缸的输出端可驱动输送板(203)上升并呈倾斜状态;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辊道(204)及缓冲轮(208),位于第一辊道(204)的一端还设置第一移动定位杆(210);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对称布置于床身(1)上的长条辊(301),两长条辊(301)之间装置第二辊道(302),位于第二辊道(302)的一端还装置第二移动定位杆(303);所述打标单元(5 )包括调节立柱(502 ),调节立柱(502 )上装置打标机头(501),在打标机头(501)上装置针座(507 ),针座(507 )与针筒(504 )套接并装置于针套(503 )的内部,于所述针座(507 )与针筒(504)之间装置弹簧(505 ),针芯(506 )的一端连接针座(507 ),另一端顺序贯穿针筒(504)及针套(503);所述行走单元(9)包括对称装置在框架(8)上的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两导轨之间连接钢梁(905),形成“H”形;钢梁(905)的一端装置动力源(904),动力源(904) 的输出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钢梁(905)在第一导轨(903)及第二导轨(907)上的平移;所述升降平移单元(10)包括装置在钢梁(905)上的升降气缸(102),升降气缸(102) 的输出端贯穿钢梁(905)并连接横梁(101);位于横梁(101)的一侧垂直并对称装置导向架(104),运动架(105)与横梁(101)连接,升降气缸(102)输出端的上下移动可驱动横梁 (101)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光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