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体说是一种分子中含有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白蛋白和丝裂霉素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膀胱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其中90%以上是尿路上皮癌(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其中约10%最终发展为肌层浸润性或转移性膀胱癌,远期疗效不佳,由于其较高的发病率及复发率,膀胱灌注化疗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简称MMC)、喜树碱、吡柔吡星、表柔比星及柔红霉素等多种。膀胱癌高复发率原因之一是对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体外实验证实这些药物对癌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但由于其选择性太差,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杀伤大量的正常细胞,且其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往往很接近,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实现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成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可能途径。靶向药物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所谓靶向药物治疗就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存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的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丝 ...
【技术保护点】
靶向抗膀胱癌白蛋白载丝裂霉素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药物分子中含有白蛋白分子、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和丝裂霉素(MMC),合成方法是用戊二醛为交联固化剂,把丝裂霉素分子与牛血白蛋白分子结合,制成粒径为280~350纳米的白蛋白载丝裂霉素(MMC?NS)纳米微球,然后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N?琥珀酰亚胺基?3?(2?毗啶基二琉)丙酸酯使白蛋白载丝裂霉素分子连接上吡啶二硫基基团,得到MMC?NS?PDP分子,最后MMC?NS?PDP与BDI?1?SH分子反应,得到分子中含有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白蛋白分子和丝裂霉素的药物,即靶向抗膀胱癌白蛋白载丝裂霉素药物,英文缩写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靶向抗膀胱癌白蛋白载丝裂霉素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药物分子中含有白蛋白分子、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1-1)和丝裂霉素(MMC),合成方法是用戊二醛为交联固化剂,把丝裂霉素分子与牛血白蛋白分子结合,制成粒径为280 350纳米的白蛋白载丝裂霉素(MMC-NS)纳米微球,然后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N-琥珀酰亚胺基-3- (2-毗啶基二琉)丙酸酯使白蛋白载丝裂霉素分子连接上吡啶二硫基基团,得到MMC-NS-PDP分子,最后MMC-NS-PDP与BD1-1-SH分子反应,得到分子中含有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白蛋白分子和丝裂霉素的药物,即靶向抗膀胱癌白蛋白载丝裂霉素药物,英文缩写为BD1-1-MMC-NS。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抗膀胱癌白蛋白载丝裂霉素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的白蛋白载丝裂霉素(MMC-NS)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为(1)用生理盐水溶解牛血白蛋白,配置成每毫升含O.15 O. 25g的牛血白蛋白溶液,用牛血白蛋白溶液溶解丝裂霉素,配置成每毫升含O. 06 O.1OmgMMC的MMC牛血白蛋白溶液;(2)按照体积比,环己烷乳化剂MMC牛血白蛋白溶液为100:3.O 4.0:0. 5,放入反应器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用功率为200 400W的超声波乳化15min,加入戊二醛饱和甲苯溶液,加入量按环己烷的体积比计算,环己烷戊二醛饱和甲苯溶液100:2,在20 40°C下搅拌反应2h,反应完成后的所有物料放入离心机,在2000 4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2min,弃去沉积的大微球,然后在500 800r/min转速下离心3min,得到所需要的纳米微球,用环己烷洗涤纳米微球,洗涤后的纳米微球加入丙酮和乙醇胺,常温搅拌lh,过滤,所得固体用异丙醇洗涤,再用丙酮洗涤,最后用冻干机冻干,得到MMC-NS冻干粉,粒径为280 350nmo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