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着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眩晕、肢麻、短暂性瘫软、语涩、晕厥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先兆包括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是中风病的前驱期,中风先兆证患者是中风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一般在首次中风先兆发作后5年内约有1/3发生中风,1/3继续发作,1/3恢复而不再发作。故而有效防治中风先兆证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对于防止或延缓中风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意义,且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原则。中风先兆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必要深入进行探讨和研究。中风先兆及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医目前对于中风先兆证的治疗大都采取辨证论治、专方、针药并用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风用药市场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中风用药市场规模2000年为38. 66亿元,2004年高达70. 46亿元,近几年均有较大增长。化学药物仍占有治疗中风药物的主要市场 ...
【技术保护点】
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桑寄生9?15份、钩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乌3?15份、夏枯草9?15份、蒺藜6?10份、当归6?12份、地龙5?10份和牛膝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预防和/或治疗中风先兆的药物,它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桑寄生9-15份、钩藤3-15份、白芍6-15份、何首乌3_15份、夏枯草9_15份、蒺藜6_10份、当归6-12份、地龙5-10份和牛膝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桑寄生15份、钩藤15份、白芍15份、何首乌15份、夏枯草15份、蒺藜9份、当归9份、 地龙9份和牛膝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膏剂或口服液体制剂中至少一种。4.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用水煎煮得煎液;将所述煎液滤过并浓缩,即得所述药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质量为所述桑寄生、钩藤、白芍、 何首乌、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的总质量的8-10倍;所述煎煮的次数为2-3次,所述煎煮的时间为1-2小时。6.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钩藤和何首乌饮片,用乙醇水溶液进行回流提取得提取液;将所述提取液滤过并浓缩得药液,药渣备用;2)将所述桑寄生、白芍、夏枯草、蒺藜、当归、地龙和牛膝饮片,与步骤I)所述药渣混合并用水煎煮得煎液;3)将步骤I)所述药液和步骤2)所述煎液的浓缩液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贵,田琳,刘起华,文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