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该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包含有一用以容置一营养液的养液盛盘、复数个第一凸起部与复数个第二凸起部。该养液盛盘至少包含一相对的第一长侧壁与第二长侧壁。该些第一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一长侧壁,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二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该些第二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二长侧壁,且该些第二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一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二开口。还值得注意的是,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是间隔排列,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该营养液的注入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尤指一种达成高透氧性(highoxygenpermeability)目的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水耕栽培为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将植物根部浸润于营养液之中,藉由营养液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与元素,以取代传统的土耕栽培方式,因此又称为养液栽培(nutri cuIture)。由于传统的水耕栽培是以海绵固定植株,而植物的根部则直接浸泡于营养液中,而植物根部长时间的浸泡于营养液中常发生根部缺氧的问题,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还可能导致根部的细胞死亡,即产生烂根而导致作物死亡。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公知技术已提出将空气补充至营养液中的方法,例如利用帮浦送气,以增加营养液中的溶氧量。但现有的方法必须利用外部装置不间断地将气体送入,不但产生了增加成本以及消耗电力等缺点夕卜,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水耕栽培中植物容易烂根的问题。因此,目前仍需要一种可达到高透氧性的目的,以避免植物烂根,并且可改善植物生长情形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申请专利范围,提供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该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包含有一用以容置一营养液的养液盛盘、复数个第一凸起部与复数个第二凸起部。该养液盛盘至少包含一相对的第一长侧壁与第二长侧壁。该些第一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一长侧壁,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二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该些第二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二长侧壁,且该些第二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一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二开口。更值得注意的是,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是间隔排列(alternatelyarranged),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该营养液的注入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申请专利范围,还提供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该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包含有一对末端部养液盛盘、至少一第一中间部养液盛盘以及至少一第二中间部养液盛盘。该些末端部养液盛盘分别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短侧壁与一第二短侧壁,以及一垂直该第一短侧壁与该第二短侧壁的长侧壁,该些长侧壁分别具有一开口,该些末端部养液盛盘还分别包含一第一凸起部,该第一凸起部接触该第一短侧壁,且该第一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二短侧壁而形成一第一开口。该第一中间部养液盛盘具有相对的一第三短侧壁与一第四短侧壁,该第一中间部养液盛盘还包含一第二凸起部,该第二凸起部接触该第四短侧壁,且该第二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三短侧壁而形成一第二开口。而该第二中间部养液盛盘具有相对的一第五短侧壁与一第六短侧壁,该第五短侧壁邻接该第三短侧壁且该第六短侧壁邻接该第四短侧壁,该第二中间部养液盛盘还包含一第三凸起部,该第三凸起部接触该第五短侧壁,且该第三凸起部不接触该第六短侧壁而形成一第三开口。更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中间部养液盛盘与该第二中间部养液盛盘是间隔地排列设置于该对末端养液盛盘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是藉由延伸方向垂直于营养液注入方向的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造成养液的扰动激流,而增加营养液的含氧量,因此不再需要额外的打气装置将气体送入。并且藉由不同开口的设置作为水流引道,故可更促进营养液的循环流动,使得营养液的混合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2为图1中沿A-A’切线所得的示意图。图5为本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的一变化型的示意图。图6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7为图6中沿B-B’剖线所得的示意图。图8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变化型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水耕植物栽培装置10养液盛盘 IOOa 第一长侧壁IOOb 第二长侧壁102a 第一短侧壁102b 第二短侧壁 104 入水口106出水口 12 第一凸起部12a 第一斜面12b 第二斜面122 第一开口14 第二凸起部14a 第三斜面14b 第四斜面142 第二开口16 定植板162 入水口164 出水孔18定植孔2水耕植物栽培装置20末端部养液盛盘 20a 第一短侧壁20b 第二短侧壁20c 长侧壁202 开口210 第一凸起部210a 第一斜面210b 第二斜面212 第一开口22 第一中间部养液盛盘22a 第三短侧壁22b 第四短侧壁220 第二凸起部220a 第三斜面220b 第四斜面222 第二开口24第二中间部养液盛盘24a 第五短侧壁24b 第六短侧壁240 第三凸起部240a 第五斜面240b 第六斜面242 第三开口PL 植物A-A’ 剖线B-B’ 剖线D^D2养液流动方向 Θ1、Θ2仰角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的部分的一上视图,图2则为图1中沿Α-Α’切线所得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本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I包含一养液盛盘10,其为一呈水平摆设的容器,用以容置一营养液。养液盛盘10包含一相对的第一长侧壁IOOa与第二长侧壁100b,以及相对的第一短侧壁102a与第二短侧壁102b。由于营养液需要定期更新以避免发生部分离子的堆积或偏酸及偏碱,而导致植株发生营养缺失或枯萎,因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I是于养液盛盘10的第一短侧壁102a与第二短侧壁102b上分别设置一入水口 104以及一出水口 106,且如图1所示,入水口 104以及出水口 106呈对角设置。另外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入水口 104的高度大于出水口 106的高度。举例来说,当本实施例的第一短侧壁102a与第二短侧壁102b高度为14 17公分时,入水口 104的高度约为11 12公分,而出水口 106的高度约为8 9公分,因此营养液可在无须外力介入的前提下完成循环更新。然而,熟习该技艺的人士应知,上述范围仅为本实施例的例示,故不限于此。请继续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I还包含复数个第一凸起部12与复数个第二凸起部14。第一凸起部12分别接触第一长侧壁100a,但第一凸起部12不接触第二长侧壁100b,因此第一凸起部12于靠近第二长侧壁IOOb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 122。另外,第二凸起部14则分别接触第二长侧壁100b,但不接触第一长侧壁100a,因此第二凸起部14于靠近第一长侧壁IOOa的一端分别形成一第二开口 142。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凸起部12与第二凸起部14如图1与图2所示间隔排列(alternatelyarranged),且第一凸起部12与第二凸起部14的延伸方向皆垂直于营养液的注入方向Dp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122皆对应于出水口 106而设置于第二长侧壁IOOb处,而第二开口 1 42皆是对应入水口 104而设置于第一长侧壁IOOa处。而在养液盛盘10的底部,可设置一防水布,以避免营养液流失。另外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122与第二开口 142的宽度可为2 3公分,但不限于此。此外需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与第二凸起部14为波浪状的凸起部,因此第一凸起部12分别具有一第一斜面12a与一第二斜面12b,第一斜面12a面对入水口 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养液盛盘,用以容置一养液,该养液盛盘包含一相对的第一长侧壁与第二长侧壁;复数个第一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一长侧壁,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二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以及复数个第二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二长侧壁,且该些第二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一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二开口;其中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是间隔排列(alternately?arranged),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该养液的注入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养液盛盘,用以容置一养液,该养液盛盘包含一相对的第一长侧壁与第二长侧壁; 复数个第一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一长侧壁,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二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 ;以及 复数个第二凸起部,分别接触该第二长侧壁,且该些第二凸起部不接触该第一长侧壁而分别形成一第二开口 ;其中 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是间隔排列(alternately arranged),且该些第一凸起部与该些第二凸起部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该养液的注入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养液盛盘还包含一相对的第一短侧壁与第二短侧壁,一设置于该第一短侧壁上的入水口以及一设置于该第二短侧壁上的出水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水口的高度大于该出水口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入水口与该出水口是呈对角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开口是对应于该出水口,而该些第二开口是对应该入水口。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凸起部分别具有一第一斜面与一第二斜面,该第一斜面面对该入水口而该第二斜面面对该出水口,且该第二斜面的仰角大于该第一斜面的仰角,该些第二凸起部分别具有一第三斜面与一第四斜面,该第三斜面面对该入水口而该第四斜面面对该出水口,且该第四斜面的仰角大于该第三斜面的仰角。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洲奖,蔡雯莉,张哲维,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