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一个组装框体和一个枢转结构,该组装框体包含有承载显示模块的承载架、贯通该承载架的组装通道,以及橡胶缓冲层,橡胶缓冲层包含有贴合于该承载架表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的缓冲部,以及填充该组装通道的填充部;该枢转结构包含有设置于该组装通道上的枢转轴,以及枢设于该枢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组装框体进行枢转的枢接部,该枢转轴包含有沿着该枢转轴的轴向开设且连通该组装通道供传输线材穿过该组装框体及枢转结构的穿线通道,枢转结构包括有止挡部,止挡部套在该传输线材上,且该止挡部位于穿线通道与组装通道的一端之间阻隔填充部进入该穿线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电线在枢转时不易断裂或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脑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发展,笔记电脑的显示器逐步由更为轻薄的LED面板取代了原有的较厚的CCLF面板。为此,需要提供能够较好的锁固LED面板的框架结构。为此,有生产厂家制备出一种用于薄型显示面板的转轴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在显示面板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嵌接板,该嵌接板通过支架上的固定部及设于该支架上的复数个弹片来弹性夹持显示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显示器的厚度。然而,这种锁固方式不仅生产难度较大,且其仍然需要设置一个前盖板和一个后盖板用以包覆显示器内部的转轴固定结构及电子电路结构,故该显示器的厚度降低程度仍然有限,仍然无法达到人们的期望。为此,本技术人经过不断研发测试,设计出一种框架结合过线铰链结构。该框架结合过线铰链结构包括一个组装部,以及一个设于该组装部下端的底架。其中,该组装部包含有一个第一衔接部,该底架包含有一个相对应于该第一衔接部的穿套部、一个设于该穿套部内的轴套,以及一个插设于该轴套上的轴杆。该轴杆轴向设有一个供电线穿设的穿孔,该轴套包含有一个连通该穿孔并供电线穿设的穿线槽。该穿套部包括有至少一个连通该穿线槽的过线槽。这样,通过该组装部作为该显示模组及该前盖板及该后盖板的框架,并以层层堆置的方式,省去了前盖板、后盖板在固定该显示模组时占据的空间,以达到轻、薄的目的。但是,在完成该框架结构后,会灌入加热后的橡胶材料,用以该组装部与该底架表面形成一层供显示模组设置的缓冲层。然而,灌胶的过程中,这些橡胶材料会沿该过线槽流动并填充该穿线槽与该穿孔,导致该电线与该轴杆固定。而在该组装部与该底架以该轴杆为轴心进行枢转时,该电线与该轴杆固定的部分无法跟着旋转,造成该电线具有扭力,且该扭力集中于该电线受固定部份与未受固定部份的交界处,致使该电线长时间受该扭力作用,容易发生断裂或损坏,导致显示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它具有电线在枢转时不易断裂或损坏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个组装框体,该组装框体包含有一个承载显示模块的承载架、一个贯通该承载架的组装通道,以及一个橡胶缓冲层,该橡胶缓冲层包含有一个贴合于该承载架表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的缓冲部,以及一个填充该组装通道的填充部;以及一个枢转结构,该枢转结构包含有一个设置于该组装通道上的枢转轴,以及一个枢设于该枢转轴上且相对于该组装框体进行枢转的枢接部,该枢转轴包含有一个沿着该枢转轴的轴向开设且连通该组装通道供传输线材穿过该组装框体及枢转结构的穿线通道,所述枢转结构包括有止挡部,该止挡部套在该传输线材上,且该止挡部位于该穿线通道与该组装通道的一端之间阻隔该填充部进入该穿线通道。所述止挡部包含有插设于该穿线通道并阻隔该填充部进入该穿线通道的封闭部,以及贯通该封闭部供该传输线材穿过并与该传输线材紧配的穿孔。所述承载架包含有支撑该显示模块的边框,以及供该枢转结构设置并与该边框组合形成的容设该显示模块的容设空间的底框。所述底框两端各具有一个与该边框组合的插接槽,以及一个与该插接槽连接的凹陷部,该边框两端各具有一个插设该插接槽的插设部以及一个与该插设部连接且在该插设部插设于该插接槽时抵靠该插接槽上以限制该插设部位移的限位部。所述插接槽具有一个与该限位部抵靠的抵靠面。所述边框与该底框分别具有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该橡胶缓冲层贴合并支撑该橡胶缓冲层。所述传输线材包含有穿过该组装通道的传输段,以及二个分别设于该传输段两端的连接埤。所述枢转轴具有一个抵靠在该组装通道的口部以封闭该组装通道的抵挡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电线在枢转时不易断裂或损坏。本技术的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上设有止挡部,该止挡部与穿孔套接并和该传输线材紧配。同时,其封闭部插设在穿线通道内,使得组装通道与穿线通道完全隔离,从而橡胶缓冲层的填充部无法进入穿线通道,故可避免穿线通道中的传输线材被固定于枢转轴中,进而当该组装框体相对于枢转结构进行枢转时,枢转轴中的该传输线材可承受枢转行程所带来的扭力。即,传输线材不会仅以单点承受扭力,即便长期使用,亦不会因该扭力而产生断裂或损坏,从而延长了该传输线材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传输线材穿设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边框和底框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局部)。图中1、组装框体,11、承载架,111、边框,112、底框,113、插接槽,114、凹陷部,115、插设部,116、限位部,117、第一支撑部,118、第二支撑部,119、抵靠面,12、组装通道,13、橡胶缓冲层,131、缓冲部,132、填充部;2、枢转结构,21、枢转轴,211、穿线通道,212、止挡部,213、封闭部,214、穿孔,215、抵挡部,22、枢接部;3、传输线材,31、传输段,32a 32b、连接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示,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安装于笔记本电脑的电子装置的基座(图上未示出)上。该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一个组装框体1,以及一个设置于该组装框体I上的枢转结构2。该组装框体I包含有一个承载显示模块(图上未示出)的承载架11、一个贯通该承载架11的组装通道12,以及一个橡胶缓冲层13。该橡胶缓冲层13包含一个贴合于该承载架11表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的缓冲部131,以及一个填充该组装通道12的填充部132。该枢转结构2包含有一个设置于该组装通道12上的枢转轴21,以及一个枢设于该枢转轴21上且相对于该组装框体I进行枢转的枢接部22。其中,该枢接部22固定于该基座上,使该组装框体I能够以该枢转轴21为轴心相对于该基座进行开合。该枢转轴21为一中空轴杆,包含一个沿着该枢转轴21轴向开设且连通该组装通道12且供传输线材3穿过该组装框体I及枢转结构2的穿线通道211。同时,枢转结构2包括有止挡部212。该止挡部212套在该传输线材3上,且该止挡部212位于该穿线通道211与该组装通道12的一端之间,用于阻隔该填充部132进入该穿线通道211。其中,传输线材3包含一个穿过该组装通道12的传输段31以及二个分别设于该传输段31两端的连接埠32a和32b,该连接埠32a可与该显示模块连接,该连接埠32b可与讯号输出装置(图上未示出)连接,比如讯号输出装置为笔记电脑主机。这样,通过该止挡部212将该组装通道12与该穿线通道211进行隔离,阻隔了该填充部132进入该穿线通道211内。当然,该止挡部212可以是一段栓塞。具体的,见图3和图4所示,承载架11为一个组合框架。该承载架11包含一个支撑该显示模块的边框111,以及一个供该枢转结构2设置并与该边框111组合形成的容设该显示模块的容设空间的底框112。其中,该底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一个组装框体(1),该组装框体(1)包含有一个承载显示模块的承载架(11)、一个贯通该承载架(11)的组装通道(12),以及一个橡胶缓冲层(13),该橡胶缓冲层(13)包含有一个贴合于该承载架(11)表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的缓冲部(131),以及一个填充该组装通道(12)的填充部(132);以及一个枢转结构(2),该枢转结构(2)包含有一个设置于该组装通道(12)上的枢转轴(21),以及一个枢设于该枢转轴(21)上且相对于该组装框体(1)进行枢转的枢接部(22),该枢转轴(21)包含有一个沿着该枢转轴(21)的轴向开设且连通该组装通道(12)供传输线材(3)穿过该组装框体(1)及枢转结构(2)的穿线通道(211),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2)包括有止挡部(212),该止挡部(212)套在该传输线材(3)上,且该止挡部(212)位于该穿线通道(211)与该组装通道(12)的一端之间阻隔该填充部(132)进入该穿线通道(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包括有 一个组装框体(I),该组装框体(I)包含有一个承载显示模块的承载架(11)、一个贯通该承载架(11)的组装通道(12),以及一个橡胶缓冲层(13),该橡胶缓冲层(13)包含有一个贴合于该承载架(11)表面与该显示模块之间的缓冲部(131),以及一个填充该组装通道(12)的填充部(132);以及 一个枢转结构(2),该枢转结构(2)包含有一个设置于该组装通道(12)上的枢转轴(21),以及一个枢设于该枢转轴(21)上且相对于该组装框体(I)进行枢转的枢接部(22),该枢转轴(21)包含有一个沿着该枢转轴(21)的轴向开设且连通该组装通道(12)供传输线材(3)穿过该组装框体(I)及枢转结构(2)的穿线通道(2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结构(2)包括有止挡部(212),该止挡部(212)套在该传输线材(3)上,且该止挡部(212)位于该穿线通道(211)与该组装通道(12)的一端之间阻隔该填充部(132)进入该穿线通道(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12)包含有插设于该穿线通道(211)并阻隔该填充部(132)进入该穿线通道(211)的封闭部(213),以及贯通该封闭部(213)供该传输线材(3)穿过并与该传输线材(3)紧配的穿孔(2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线材穿设的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11)包含有支撑该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鸿,江永璋,林文彦,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