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泵筒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33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水泵筒体,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横截面的圆心和筒体外壁横截面的圆心重合;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的泵进口孔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的出口处均被加工成一下陷的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承受高压、简化加工、安全可靠、降低成本值得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泵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泵筒体
技术介绍
核电站用电动给水泵的泵筒体材质为锻造不锈钢,承受压力高达17. 4MPa,不仅是关键的承压部件,而且加工制造成本很高。参见图1和图2,现有给水泵的筒体内壁7和筒体外壁8不是同心圆,由于给水泵的筒体内壁7和筒体外壁8的旋转中心不同,所以用车床加工无法一次加工完成,需要两次调整,定位,加工复杂。另外,在筒体外壁8的顶部需要采用铣床加工出泵进口凸台9和泵进口凸台10,因此在铣去除泵进口凸台9和泵出口凸台10外的部分时,有些地方无法一刀走完,造成加工时间长,而且各易出现废品,制造费用闻。因此设计一种既满足其承压的强度要求,又能降低其加工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的结构是非常有价值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水泵筒体,将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设计为同心圆,加工工艺简单,而且也能保证承压压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给水泵筒体,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横截面的圆心和筒体外壁横截面的圆心重合;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的泵进口孔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的出口处均被加工成一下陷的平台。优选的,所述筒体外壁为阶梯形状,所述泵进口孔位置的筒体外壁直径最小,泵出口孔位置的筒体外壁直径最大。优选的,所述泵进口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优选的,所述泵出口孔的入口处与出口处之间的筒体壁厚彡45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承受高压、简化加工、安全可靠、降低成本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给水泵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给水泵筒体的的左视图(图中画剖面线的部位为需要铣去的部分11、12)。图3(a)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 (b)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3,图中给出的一种给水泵筒体,采用不锈钢材质锻造而成,其具有筒体内壁I和筒体外壁2,筒体内壁I横截面的圆心和筒体外壁2横截面的圆心重合,筒体外壁2成阶梯形状,泵进口孔4位置的筒体外壁2a直径小于泵出口孔5位置的筒体外壁2b直径。在筒体外壁2的泵进口孔4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5出口处均加工成一下陷的平台4a和5a。这样采用铣床加工时能一刀走完,提高了加工速度。泵进口孔4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由于泵 出口孔 5位置的筒体外壁2b直径最大,因此泵出口孔5的入口处与出口处之间的筒体壁厚> 45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水流从泵进口孔4流入给水泵的泵体内部,水在泵体内部中段流动,经泵出口孔5处流出,由于泵进口孔4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5的出口处均加工成——下陷的平台4a和5a,因此方便配对法兰的安装。由于泵进口孔4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5的出口处均加工成——下陷的平台4a和5a,使得泵进口孔4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5的出口处的筒体的壁厚减小,因此筒体壁厚是否满足强度需要校核。1、筒体强度校核依照下列公式计算圆柱形筒体的最小壁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水泵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横截面的圆心和筒体外壁横截面的圆心重合;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的泵进口孔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的出口处均被加工成一下陷的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给水泵筒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内壁和筒体外壁,所述筒体内壁横截面的圆心和筒体外壁横截面的圆心重合;在所述筒体外壁上的泵进ロ孔的入口处和泵出口孔的出口处均被加工成一下陷的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给水泵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外壁为阶梯形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亮陈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