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02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提供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在厌氧区的外围,好氧区底端设有入水口,厌氧区底端设有出水口,好氧区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区,好氧区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区。污水先进入好氧区,被藻类和硝化菌处理,随后进入内层的厌氧区,经过厌氧区的反硝化菌处理后,水中的氮的污染得以大幅减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恰当的设计,充分考虑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各自的生理生化特征,先硝化再反硝化,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费用低,一次性投资及维护成本均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脱氮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
技术介绍
藻类具有独特的代谢方式,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和无机物合成本身的原生质。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可以克服传统污水处理方法易引起二次污染、潜在营养物质丢失、资源不完全利用等弊端。藻类能够有效并低成本地去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作为一种替代或弥补的方法,利用藻类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己引起广泛关注。藻菌共生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是以藻菌共生代谢为基础,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好氧菌利用这些氧气将含碳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含氮有机物进行氨化,生成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继而进行硝化,将含磷有机物最后降解为正磷酸盐。有氧化降解产生的能量为细菌代谢活动提供能量。而细菌降解有机质产生的CO2又成为藻类的主要碳源,促进了藻类的光合作用。由此循环,使污水得到净化,也就形成了藻菌互生关系。传统的脱氮处理工艺较复杂,处理费用高,将藻类与硝化菌结合先将污水进行硝化,随后再反硝化,可大大提高处理的效率,且设备简单,处理费用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该反应器是供藻菌共生系统脱除污水中的氮源污染的设备,使得藻菌共生处理技术得以实际应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在厌氧区的外围,好氧区底端设有入水口,厌氧区底端设有出水口,好氧区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区,好氧区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区。污水先进入好氧区,被藻类和硝化菌处理,随后进入内层的厌氧区,经过厌氧区的反硝化菌处理后,水中的氮的污染得以大幅减轻。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厌氧区的上缘高度比好氧区上缘高度低l_30cm,以使水在上布水区自然流入厌氧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好氧区下部设有用于与下布水区相隔的隔板,隔板上密布透水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好氧区上部设有用于与上布水区相隔的隔板,隔板上密布透水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好氧区的上布水区和下布水区之间的区域设置若干隔板,隔板上密布透水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上铺设卵石或各式人工填料,卵石或人工填料的厚度为该层好氧区高度的1%-80%,用于防止固定化藻类落入堵塞透水孔,同时透水孔的孔径也应作适应性调整,用于防止固定化藻类落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好氧区及厌氧区,其外围的形状为圆形、多边形或椭圆形。本技术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其好氧区在厌氧区的外围,为藻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外层固定生长的藻类营造好氧环境与硝化菌共生,将污水中的氨氮硝化后,在厌氧区进行反硝化。污水从好氧区下端入水口进入,经过下布水区,流经好氧区从上端的上布水区进入厌氧区,处理后,从内层厌氧区下端的出水口流出。由此构成由外围进水、中心位置出水的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本技术通过恰当的设计,充分考虑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各自的生理生化特征,先硝化再反硝化,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费用低,一次性投资及维护成本均较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好氧区,2.厌氧区,3.入水口,4.下布水区,5.上布水区,6.隔板,7. 出水口,8.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包括好氧区1、厌氧区2,好氧区I在厌氧区2的外围,好氧区I底端设有入水口 3,厌氧区2底端设有出水口 7,好氧区I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区4,好氧区I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区5。污水先进入好氧区1, 被藻类和硝化菌处理,随后进入内层的厌氧区2,经过厌氧区2的反硝化菌处理后,水中的氮的污染得以大幅减轻。厌氧区2的上缘高度比好氧区I上缘高度低l_30cm,以使水在上布水区5自然流入厌氧区2。如图3所示,好氧区I下部设有用于与下布水区4相隔的隔板6,隔板6上密布透水孔8。好氧区I上部设有用于与上布水区5相隔的隔板6,隔板6上密布透水孔8。好氧区I的上布水区5和下布水区4之间的区域设置若干隔板6,隔板上密布透水孔。所述隔板6上铺设卵石或各式人工填料,卵石或人工填料的厚度为该层好氧区高度的1%_80%,用以防止固定化藻类落入堵塞透水孔。同时透水孔8的孔径也应作适应性调整,以避免固定化藻类落入。本实施例中最上层与上布水区相连的隔板6上不需要铺设卵石或各式人工填料。本技术中所述的好氧区I及厌氧区2,其外围的形状除为本实施例中的圆形外,还可以是多边形、椭圆形或方形;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计为其它形状。所述的好氧区I和厌 氧区2的宽度可以根据水质调节以获得合适的处理效果。所述的下布水区4和上布水区5的设置可以使进水更均匀。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技术处理污水的工作过程污水从下布水区4通过隔板6进入好氧区1,藻类可以吸收降解一部分有机物和氮,同时释放大量氧气,为硝化菌的硝化提供氧气,在好氧区I,有机负荷有所降低,氨氮氧化为硝态氮。随后经上布水区5进入厌氧区2,反硝化菌在此区附着生长,再进行反硝化反应,在此处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同时有机负荷进一步降低,水从下部出水口 7排出。本技术是一种能够将藻类、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有机结合,生态构建的生化反应装置,它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不需供氧设备,藻类光合作用提供硝化作用所需的氧气;先硝化再反硝化,装置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适用于景观水体恢复、饮用水深度处理及生活污水分散处理。以上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其范围限定,在不脱离、不违背本技术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各种变形和改造,都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 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其特征在于:好氧区在厌氧区的外围,好氧区底端设有入水口,厌氧区底端设有出水口,好氧区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区,好氧区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包括好氧区、厌氧区,其特征在于好氧区在厌氧区的外围,好氧区底端设有入水口,厌氧区底端设有出水口,好氧区的底部设有下布水区,好氧区的顶部设有上布水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的上缘高度比好氧区上缘高度低l-3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区下部设有用于与下布水区相隔的隔板,隔板上密布透水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硝化反硝化藻类生化反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