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尤其涉及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自从1954年在荷兰的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目前氧化沟工艺使用的曝气方式转刷、转碟、竖向曝气机等,造成氧化沟有效水深低(一般低于4. 5m),氧利用率不高。沟道多,推流设备使用较多,同时还存在流速不均、池内污泥沉积、脱磷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克服现有技术中氧化沟氧化沟有效水深低(一般低于4. 5m),氧利用率不高;沟道多,推流设备使用较多,同时还存在流速不均、池内污泥沉积、脱磷效率低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通过池壁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内通过设置在第一反应池中部第一隔墙形成一循环廊道,所述第一隔墙平行与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第一反应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通过池壁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内通过设置在第一反应池中部第一隔墙形成循环廊道,所述第一隔墙平行于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池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循环廊道内设置有第一气体提升装置和第二气体提升装置;所述第一气体提升装置一侧固定在第一反应池的池内壁上,另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隔墙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提升装置与所述连接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固定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提升装置的池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通道;?所述连接第一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通过池壁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内通过设置在第一反应池中部第一隔墙形成循环廊道,所述第一隔墙平行于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第一反应池的池壁上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循环廊道内设置有第一气体提升装置和第二气体提升装置;所述第一气体提升装置一侧固定在第一反应池的池内壁上,另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隔墙的一端;所述第二气体提升装置与所述连接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固定连接,且连接所述第二气体提升装置的池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通道;所述连接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上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所述第二反应池中部设置第二隔墙,第二隔墙垂直于连接所述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的池壁;所述第二隔墙的一侧的第二反应池底部铺设有曝气穿孔软管,形成第一曝气区; 所述第二隔墙的另一侧设置有水力澄清装置和第三气体提升装置;所述水力澄清装置固定在所述第二反应池的池侧壁和第二隔墙上;所述第三气体提升装置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反应池的侧壁和第二隔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菌群低溶氧一体化氧化沟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提升装置、所述第二气体提升装置、第三气体提升装置均包括第一提升隔墙、第二提升隔墙、空气推流器,所述第一提升隔墙下端与所述第一反应池或第二反应池的池底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所述第二提升隔墙与第一反应池或第二反应池的池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提升隔墙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提升隔墙的高度;所述空气推流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隔墙与第二提升隔墙之间的下部,所述第一提升隔墙及第二提升隔墙横向设置在水流方向。3.根据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