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琳专利>正文

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89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可有效解决窄脉冲激光发生器电路复杂、精度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及其内的电路,电路是启动脉冲输入端经并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接三极管Q1基极,三极管Q1集电极为第一输出端,三极管Q1发射极接电阻R2一端、电阻R3一端和电容C2一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电阻R3另一端与电容C2另一端并联接三极管Q2集电极和三极管Q3基极,三极管Q3集电极接三极管Q2基极和电阻R4一端,电阻R4另一端接三极管Q2发射极、电阻R5一端和电容C3一端,电阻R5另一端为第二输出端,电容C3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和二极管D2正极,二极管D2负极、发光二极管D1正极和三极管Q3发射极并联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设计简单,精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激光发生器,特别是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避撞系统中,用激光测量本车与前车之间行驶过程中的相对距离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首选方案。设计一个脉冲宽度较窄的(一般小于50ns)大功率产生电路仍然是激光测距探头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用于激光测距中的脉冲激光发生器电路复杂,精度低。 因此,窄脉冲激光发生器的创新和改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可有效解决窄脉冲激光发生器电路复杂、精度低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电路,所述的电路是,启动脉冲STR输入端经并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基极B,三极管Ql的集电极C为第一输出端VI,三极管Ql的发射极E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并联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和三极管Q3的基极B,三极管Q3的集电极C接三极管Q2的基极B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 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E、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是,启动脉冲STR输入端经并联的电阻R1和电容C1接三极管Q1的基极B,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为第一输出端V1,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并联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和三极管Q3的基极B,三极管Q3的集电极C接三极管Q2的基极B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E、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为第二输出端V2,电容C3的另一端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发光二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脉冲激光发生器,包括壳体及壳体内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是,启动脉冲STR输入端经并联的电阻Rl和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基极B,三极管Ql的集电极C为第一输出端VI,三极管Ql的发射极E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并联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和三极管Q3的基极B,三极管Q3的集电极C接三极管Q2的基极B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E、电阻R5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刘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