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青山好高专利>正文

零件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18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零件供给装置,它是把供料杆能自由进退地装在导向管内,而且将保持在供料杆上的零件送往目的地并插入相对方构件的接受孔内的,其特征在于:它是把导向管沿基板的下边部固定,将汽缸固定在基板的上边部,将这汽缸支撑在静止构件上,而且由这汽缸的行程将零件插入上述的接受孔内的。(*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件供给装置,该装置的供料杆可进退地装在导向管内,它是用来将置于供料杆上的零件送到目的地并插入相对着的构件的接受孔里的。现有的这种零件供给装置,有如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270075号中已公开的。它是把供料杆能进退自如地装在导向管内,而且将置于供料杆上的零件送往目的地并插入相对方构件的接受孔内的,它是将零件送到供料杆上的零件供给管和导向管由托架连接着,汽缸的活塞杆被固定在这托架上,而汽缸又与静止构件紧紧牢固结合。从零件供给管送到供料杆并被置于供料杆前端上的零件,随着供料杆的伸出而被送到作为相对方构件的可动电极的正下方,然后供汽缸动作,从而使零件向可动电极方向移动,由此零件可被插入到可动电极的接受孔内。如上所述地当将汽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把导向管和零件供给管结合在一起的托架上时,作用于活塞杆上的载荷就不平衡,会发生汽缸动作不能平稳顺利进行的问题。就是说在导向管的重量大于零件供给管的重量时,垂直配置的上述活塞杆会受到弯曲载荷的作用,使活塞杆不能平稳滑动。特别是由于要将零件插入到可动电极的接受孔内在发生上述弯曲载荷时,零件与接受孔的相对位置不能正确设定,因而零件就不能插入。如果用导向槽将静止构件和可动构件结合起来,即使除去了上述相对于活塞杆的偏置载荷,即弯曲载荷,结果也会有因异常的力作用在导向槽上而形成不能顺利地导向滑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具有供给零件功能的导向管、供料管、汽缸、零件供给控制组件等构件平衡性良好地加以支撑,从而能将零件准确、可靠地插入到相对方构件的接受孔里的零件供给装置。它是把供料杆能自由进退地装在导向管内,而且将保持在供料杆上的零件送往目的地并插入相对方构件的接受孔内的,其特征在于它是把导向管沿基板的下边部固定,将汽缸固定在基板的上边部,将这汽缸支撑在静止构件上,而且由这汽缸的行程将零件插入上述的接受孔内的。这样,导向管自身和与其成一体的构件的载荷从基板的下边部经过上边部及汽缸而作用于静止构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方案是在上述第1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在导向管的一端固定着使供料杆进退的汽缸,另一端固定着零件供给控制组件,它是将零件递送给设置在送料杆前端的保持构件的。这样,包括这汽缸和零件供给控制组件的载荷在内都作用到上述的静止构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3种方案是在上述第1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在基板的下边部与导向管之间设有衬垫构件,由此把在基板的下边部与导向管之间形成空隙作为空气软管通过的空间。这样,就可把空气软管配置在这空隙部里,而且空气软管可在这空隙部里自由移动。本专利技术第4种方案是在上述第1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在供料杆内设有空气通路,这空气通路通过接头与空气软管相接,在导向管上开设置使上述接头通过用的长孔。这样,当供料杆进退时,上述接头可在长孔内通过,可保持经常向空气通路供给空气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第5种方案是在上述第3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空气软管成螺旋状缠绕在导向管外周地配置着。空气软管在基板的下边部与导向管之间的空隙部里成螺旋状地伸缩。本专利技术的第6种方案是在上述第4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在供料杆的前端固定着零件的保持构件,在这保持构件上开设的送出零件用空气喷口与供料杆中的空气通路相连通。这样,被保持在保持构件上的零件由喷出空气的作用送入到相对方构件的接受孔内。本专利技术的第7种方案是在上述第6种方案基础上有如下特征即,在保持构件上设有用磁力吸引零件的磁铁。这样由磁铁的吸力将零件暂时固定在保持构件上。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整个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突起螺栓的侧视图。图3是基板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1的(4)—(4)线得到的断面图。图5是卸下基板以显示导向管端部的侧视图。图6是零件送给控制组件的纵断面侧视图。图7是导向管端部的顶视图。图8是导向管端部的顶视图。图9是沿图5的(9)—(9)线取得的断面图。图10是显示另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1是显示另一个空气供给方式的纵断面侧视图。首先,参照着图1至图9来说明实施例。供料杆2能自由进退地被装在导向管1内,固定在导向管1一端上的汽缸3的活塞杆(在此图中没有示出,可参看图11的实施例)连接到供料杆2上。供料杆2的前端固定着将零件暂时固紧的保持构件4,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做成在使保持构件4退到最后位置时,与保持部件4相对应地送给零件。这是将零件一个一个地递送到保持构件4上,符号5所示的零件送给控制组件(以下简称为组件)起这种功能作用,该组件5连接在与汽缸3相反侧的导向管1的另一端上。本实施例中,零件要插入到可动电极6的接受孔7内,因此在固定电极8上设有钢板件9。本实施例的零件是如图2所示的铁制的突起螺栓10。它由轴部11,缘部12以及在缘部隆起的焊接用突部13组成。突部13是非常扁平的圆锥状,但也可以做成几个小的突起点(一般是3个)。为了把导向管1、供料杆2、汽缸3以及组件5等形成一个整体结构,采用基板14来支撑它们。本实施例中的基板14,以大致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角部15为主体,在其下边部16上连接着导向管1。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撑导向管1,下边部16如图1和图3所示地设有延长部17、18,这里把包含这延长部17、18在内都称为下边部。由于供料杆2是以倾斜姿势设置的,因此下边部16也以倾斜的状态配置着,在其横侧位置上配置着导向管1。在导向管1和下边部16之间配置着衬垫件20、21,它们分别焊接在导向管1上,并用螺栓22,23将下边部16连接在衬垫件20、21上。由此,在导向管1和下边部16之间形成了空隙部24。另外,图3中的符号25、26是使上述螺栓22、23通过的孔。在基板14的上边部19上焊接着支承板27,为加强该部分的刚性,将加强板28焊接在三角部15和支承板27上。汽缸29的下侧连接在支承板27上,其上侧通过托架30牢固地固定在静止构件31上。用托架30将该汽缸29的缸体32与静止构件30相连接,活塞(图中没有示出)、即活塞杆33、34是能进、退地伸出的、如图所示、成纵列型地设有两根活塞杆,两根活塞杆的下端固定着伸出板35,该板用螺栓36、37紧密固定在支承板27上。这样,汽缸29固定在基板14的上边部19上,其活塞杆33、34则沿垂直方向配置着。由图1、图5及图9等可见,在供料杆2中设有空气通路38,为了把空气提供到这通路里,把接头39拧入在供料杆2上,并使空气软管40与其相接。而为了使接头39能作一定行程的移动,在导向管1上开了一个轴向的长孔41,接头39在此通过。在上述的空隙部24处配置着空气软管40,空气软管40以螺旋状缠绕在导向管1外周上地配置着,供料杆2一伸出,它即从图5那样的收缩状态变成图1那样的伸长状态。图5中的符号42表示将空气软管40固定在导向管1上的夹子。下面,以图6为中心来说明固定于供料杆前端的保持构件4,供料杆2前端的螺旋部44拧入在本体43上,可用防松螺母45加以锁紧松开,用焊接等方法将圆筒形的导向构件46固定在其前端部上,其内部装有环状磁铁47、在其上侧设有在导向构件46的内周部上形成的缘部48、在那里的突起螺栓10的缘部12被磁铁47吸引地暂时固定着。磁铁47内侧的贯通口作为空气喷口49,本体43上开设的空气通路50与空气喷口49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山好高青山省司
申请(专利权)人:青山好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