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78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卡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导电端子、支架和端子座体。导电端子呈拱形,两端分别抵靠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而跨接于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之间,支架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连接臂,基部承载端子座体,连接臂具有相对于基部的受压端且与绝缘座体枢接而构成杠杆结构,受压端被智能卡下压而带动所述端子座体向上转动,端子座体转动而推动导电端子的拱顶抵靠智能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架的基部承载端子座体,使得支架的连接臂与绝缘座体构成杠杆结构。该杠杆结构使得受压端只有在承受智能卡的压力时,导电端子才与智能卡接触,smart卡不会因为多次插拔而与导电端子的拱顶的摩擦而毁坏,延长smart卡的插拔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智能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智能卡连接器用于收容智能卡,比如,smart卡。这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和导电端子。导电端子收容于绝缘座体内。为了使得smart卡能够与导电端子紧密接触而确保信号的良好传输,现有的导电端子都会凸出于绝缘座体。但是,这样使得在插入smart卡时,smart卡会与导电端子摩擦而毁坏smart卡用于信号的传输的金属区域,smart卡的插拔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smart卡插拔寿命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卡连接器,该智能卡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导电端子、支架和端子座体,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呈拱形,两端分别抵靠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而跨接于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之间;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基部承载所述端子座体,所述连接臂具有相对于基部的受压端且与绝缘座体枢接而构成杠杆结构,所述受压端被智能卡下压而带动所述端子座体向上转动,端子座体转动而推动所述导电端子的拱顶抵靠智能卡。可选地,所述绝缘座体的中部具有凹槽,所述基部和端子座体位于该凹槽内,所述连接臂枢接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可选地,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接臂包括二支臂,每一个支臂包括枢接部、连接部和所述受压端,所述枢接部与基部连接且与所述转轴枢接,该连接部自所述枢接部上翘且与所述受压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绝缘座体的转轴和绝缘座体的边缘之间设置有收容槽,所述连接部包括与枢接部连接的本体和自本体上翘的上翘部,所述受压端被智能卡下压而带动所述本体和上翘部位于该收容槽内。可选地,所述枢接部呈拱形,所述支臂由该枢接部与所述转轴卡接而与转轴枢接。可选地,所述基部上设置有限位端,该限位端与所述连接臂位于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绝缘座体上设置有抵靠槽,该限位端抵靠于该抵靠槽内。可选地,所述支架的基部设置有自基部的边缘向上凸伸且位于两支臂之间的挡墙,基部的中部设置有自基部向上凸伸的定位脚;所述端子座体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脚的定位孔,该端子座体与所述挡墙抵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支架的基部承载端子座体,通过支架的连接臂与绝缘座体构成杠杆结构,这种杠杆结构使得受压端只有在承受smart卡的压力时,导电端子才与smart卡接触,smart卡的金属区域不会因为多次插拔而与导电端子的拱顶的摩擦而毁坏,所以,能够延长smart卡的插拔寿命。2、本技术由于在所述基部上设置有限位端,该限位端与所述连接臂位于基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绝缘座体上设置有抵靠槽,该限位端位于该抵靠槽内。这样,当smart卡未插入该连接器时,支架由抵靠槽的底部支撑限位端而不会过度下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不包括壳体的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端子座体、导电端子和支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1、导电端子2、端子座体3、支架4和壳体5。所述绝缘座体I包括底部11、左侧墙12、右侧墙13和后墙14,所述左侧墙12、右侧墙12和后墙14分别从底部11的左侧、右侧和后侧凸伸而与底部11构成容纳智能卡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由壳体5扣合绝缘座体I而被壳体5遮盖。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卡是Smart卡。绝缘座体I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5,该凹槽15贯穿绝缘座体I的底部11,且相对两侧壁设置有转轴16。转轴16与绝缘座体I的边缘之间设置有收容槽17,具体的,收容槽17位于转轴16与后墙14之间。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导电端子2有两排且每一根导电端子2呈拱形,具有拱顶21。所述端子座体3位于 所述凹槽15内,端子座体3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凹槽15的侧壁具有间隙,这样,每一排导电端子2的两端均分别跨接于绝缘座体I和端子座体3之间。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凹槽15内,该支架4包括基部41和与基部41连接的连接臂42。所述基部41承载所述端子座体3。所述连接臂42具有相对于基部41的受压端4211且与绝缘座体I枢接而构成杠杆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臂42枢接于凹槽15的侧壁,杠杆结构的构成如下该连接臂42包括两支臂421。每一支臂421包括所述受压端4211、枢接部4212和连接部4213。所述枢接部4212与基部41连接且与所述转轴16枢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枢接部4212呈拱形与所述转轴16卡接而使得支臂421与转轴16枢接而枢接于凹槽15的侧壁。所述连接部4213包括与枢接部4212连接的本体42131和自本体42131上翘的上翘部42132。所述受压端4211与上翘部42132连接。所述支架4的基部41设置有自基部41的边缘向上凸伸且位于两支臂42之间的挡墙411,基部41的中部设置有自基部41向上凸伸的定位脚412 ;所述端子座体3设置有容纳所述定位脚412的定位孔且与所述挡墙411抵靠,这样,所述端子座体3被基部41承载且被固定在支架4上。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智能卡连接器的工作过程如下沿着图5的箭头C方向插入smart卡6,随着smart卡6的插入,smart卡6将给予受压端4211压力,由于杠杆的作用,所述受压端4211被smart卡6下压而带动连接部4213逆时针转动(以图6的图面方向为参考)使得连接部4213的本体42131和上翘部42132位于收容槽17内,连接部4213进而带动所述端子座体3向上转动(逆时针转动),端子座体3转动而推动所述导电端子2的拱顶抵靠smart卡6。综上所述,本技术使得支架4的连接臂42与绝缘座体I构成杠杆结构,这种杠杆结构使得只有在受压端4211承受smart卡6的向下压力时,导电端子2才与smart卡6接触,smart卡6的金属区域不会因为多次插拔而与导电端子2的拱顶21的摩擦而毁坏,所以,能够延长 smart卡的插拔寿命,并提高智能卡连接器的工作可靠性。请继续参阅图2,为了使得防止支架4过度下沉,本技术在所述基部41上设置有限位端413,该限位端413与所述连接臂42位于基部41的相对两侧,所述绝缘座体I上设置有抵靠槽18,该限位端413抵靠于该抵靠槽18内。这样,当smart卡6未插入该连接器时,支架4由抵靠槽18的底部支撑限位端413而不会过度下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卡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卡连接器还包括支架和端子座体,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呈拱形,两端分别抵靠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而跨接于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之间;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基部承载所述端子座体,所述连接臂具有相对于基部的受压端且与绝缘座体枢接而构成杠杆结构,所述受压端被智能卡下压而带动所述端子座体向上转动,端子座体转动而推动所述导电端子的拱顶抵靠智能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卡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和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该智能卡连接器还包括支架和端子座体,其中, 所述导电端子呈拱形,两端分别抵靠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而跨接于绝缘座体和端子座体之间; 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与基部连接的连接臂,所述基部承载所述端子座体,所述连接臂具有相对于基部的受压端且与绝缘座体枢接而构成杠杆结构,所述受压端被智能卡下压而带动所述端子座体向上转动,端子座体转动而推动所述导电端子的拱顶抵靠智能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体的中部具有凹槽,所述基部和端子座体位于该凹槽内,所述连接臂枢接于所述凹槽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接臂包括二支臂,每一个支臂包括枢接部、连接部和所述受压端,所述枢接部与基部连接且与所述转轴枢接,该连接部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后玉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兴联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