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175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座,主要解决现有电源座存在稳定性差及装配复杂的问题。所述插针一端设有与凹腔内壁轴向限位配合的凸肩,所述插针对应所述凹腔的另一端设有反铆件,所述反铆件与基座另一端相铆接。具有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及装配方便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源座
技术介绍
常见的电源座样式繁多,使用广泛,大体包括本体,动触头,静触头、插针及卡掣片等组成,所述插针穿置于基座内,所述动触片对应所述静触片设于基座内,所述插针上设有ー个环槽,基座上设有所述环槽相对应的卡槽,所述卡掣片穿过卡槽与环槽配合,将插针卡滞于基座内,达到对插针限位的作用。该插板式的限位设计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轴向限位固定,但无法限制插针的旋转,且存在制造和装配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座,主要解决现有电源座存在稳定性差及装配复杂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座,包括基座、静触片、动触片及插针,所述基座一端设有凹腔,所述插针经过凹腔穿置于基座内,所述动触片对应所述静触片设于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一端设有与凹腔内壁轴向限位配合的凸肩,所述插针对应所述凹腔的另一端设有反铆件,所述反铆件与基座另一端相铆接。所述反铆件由所述插针的端面轴向延伸的凸环向外反铆弯曲的曲面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本技术的电源座,具有插针的凸肩和反铆件在基座上的双向限位,有效的限制了插针的轴向运动,具有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及装配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中,插针1,基座2,凹腔3,凸肩4,反铆件5,静触片6,动触片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针对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ー步说明由图所示,一种电源座,包括基座2,静触片6,动触片7及插针I,所述基座2 —端设有凹腔3,所述插针I经过凹腔3穿置于基座2内,所述动触片7对应所述静触片6设于基座2内,所述插针I 一端设有与凹腔3内壁轴向限位配合的凸肩4,当插针I插入基座2后,对插针I ー个方向进行轴向限位。所述插针I对应所述凹腔3的另一端设有反铆件5,所述反铆件5由所述插针I的端面轴向延伸的凸环向外反铆弯曲的曲面构成,所述反铆件5与基座2另一端相铆接,以此来对插针I的另ー个方向进行轴向限位。通过凸肩4和反铆件5在基座2上的双向限位,有效的限制了插针I的轴向运动,提高电源座的稳定性,无需卡掣片等部件,节省了原材料与装配方便。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座,包括基座、静触片、动触片及插针,所述基座一端设有凹腔,所述插针经过凹腔穿置于基座内,所述动触片对应所述静触片设于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一端设有与凹腔内壁轴向限位配合的凸肩,所述插针对应所述凹腔的另一端设有反铆件,所述反铆件与基座另一端相铆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座,包括基座、静触片、动触片及插针,所述基座一端设有凹腔,所述插针经过凹腔穿置于基座内,所述动触片对应所述静触片设于基座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一端设有与凹腔内壁轴向限位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龙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