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春专利>正文

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8166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蓄电池领域,涉及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由隔膜片、铝铂片、隔膜片、铜铂片相叠加形成电池栅芯装入壳体形成电池体,电池体上开有正负电液进口和正负电液出气口;电池体正电液管上并联有回液管、输出管,回液管连有a电磁阀、a泵体、a储液罐、b泵体和正极加液公嘴,输出管上连有c电磁阀、c泵体、b储液罐、d泵体和正极加液公嘴,负极电液管上并联有回液管、输出管,回液管上连有e电磁阀、e泵体、c储液罐、f泵体和负极加液公嘴,输出管上连有g电磁阀、g泵体、d储液罐、h泵体和负极加液公嘴,正负加液公嘴与被换液电池体上正负加液母嘴对接。通过给电池换液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该设计成本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
,特别涉及到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系统的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种类繁多,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这些电池都具有充放电的重复使用功能,它们都有一个封闭的壳体,在壳体内装有正、负电极及化学物质等材料,其不足之处就在于密封在壳体内的化学物质不能更换重复的循环使用,不能使电池发挥更大的使用用途,例如具有高储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的用在电动汽车领域,由于它是一次性的封装制造,装在汽车上的电池需要一定的充电时间,缓慢的充电极大的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其换液装置系统,从而彻底的解决了充电缓慢的弊端,使其有了像加油一样快速充电的方便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主要由壳体、铝钼片、隔膜片、铜钼片、连接片、条形垫片、边棱、正极电液管、正极电液出气口、负极电液管、负极电液出气口、正电极和负电极构成的电池体;其换液装置主要由充电电池体,正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a电磁阀、a泵体、 a储液罐、b泵体,正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c电磁阀、c泵体、b储液罐、d泵体及正极电液加液公嘴,负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e电磁阀、e泵体、c储液罐、f泵体,负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g电磁阀、g泵体、d储液罐、h泵体、负极电液加液公嘴、正极加液母嘴、负极加液母嘴和被换液电池体构成,其特征是;将隔膜片、铝钼片、隔膜片、铜钼片依次相叠加,再将每层隔膜片的四周边上垫有条形垫片,其每层用两个平行的条形垫片,既一层横放置,下一层则竖放置,这样交错的放置不但使各隔膜片之间形成夹层及开口,还使相临的两个夹层间的开口端成的度垂直状态,所叠放的铝钼片和铜钼片分别处在两相临的夹层内,这样依次多层的叠放而形成一个电池栅芯,再将相间的各层铝钼片用连接片连接起来并引出电极,同样再将相间的铜钼片也用连接片连接起来并引出电极,在电池栅芯的各边角上安有边棱, 使其置入壳体内形成一个栅芯各个面与壳壁各个面具有一定间隙的密封电池体,该栅芯可放置在具有一个或多个腔体的壳体内形成一个电池组,再将电池体四个面其中的两个对应面分别开设有正极电液管和正极电液出气口,另外两个面分别开设有负极电液管和负极电液出气口 ;所述的换液装置是将充电电池体的正极电液管上并联有回液管、输出管,其中在回夜管上依次连接有a电磁阀、a泵体、a储液罐、b泵体和正极加液公嘴,在a储液罐上设有b电磁阀,在另外的输出管上依次连接有c电磁阀、c泵体、b储液罐、d泵体和正极加液公嘴,在b储液罐上设有d电磁阀,在充电电池体的负极电液管上并联有回液管、输出管,其中在回液管上依次连接有e 电磁阀、e泵体、c储液罐、f泵体和负极加液公嘴,在c储液罐上设有f电磁阀,在另外的输出管上依次设有g电磁阀、g泵体、d储液罐、h泵体和负极加液公嘴,在d储液罐上设有h电磁阀,正、负两个加液公嘴分别与被换液电池体上的正极加液母嘴、负极加液母嘴对接即可。上述的连接系统通过微电脑的程序化控制,可先将被换液电池体里放电后的正、负无电电液通过b泵体和f泵体抽出暂存在a储液罐和c储液罐中, 再将充好电的b储液罐和d储液罐中的有电电液通过d泵体和h泵体加注到被换液电池体中,进而实现了无电电池体通过换液的手段快速充电的目的,最后再将暂存在a储液罐和c 储液罐中的距、负无电电液通过a泵体和e泵体分别回送到充电电池体中进行再一次的充电过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给电池换液的方法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解决了充电缓慢的弊端,从而为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该设计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可循环换液电池斜视图及部分剖视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截面图及部分剂视不意图。附图3是附图1的B B截面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换液装置及系统流程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2、边棱3、正极电液出气电磁阀4、正极电液出气口 5、连接片6、隔膜片7、波浪形铝钼片8、条形垫片9、负极电液出气电磁阀10、负极电液出气口 11、 负电极12、正极电液管13、负极电液管14、波浪形铜钼片15、连接线16、正极电液管电磁阀17、负极电液管电磁阀18、正电极19、充电电池体20、c电磁阀21、a电磁阀22、 b电磁阀23、a储液罐24、b泵体25、正极加液公嘴26、正极加液母嘴27、被换液电池体正极电液管电磁阀28、被换液电池体负极电液管出气阀29、被换液电池体30、被换液电池体正极电液管出气阀31、被换液电池体负极电液管电磁阀32、被换液电池体负极电液管 33、被换液电池体正极电液管34、负极加液母嘴35、负极加液公嘴36、正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7、正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38、负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9、负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 40、d泵体41、a泵体42、b储液罐43、f泵体44、h泵体45、c储液罐46、e泵体47、d储液罐48、h电磁阀49、g泵体50、g电磁阀51、e电磁阀52、f电磁阀53、d电磁阀54、c 泵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该图以锂离子电池为例从附图1、2、3中可以看出该可循环换液电池是将隔膜片(6)、波浪形铝钼片(7)、隔膜片(6)、波浪形铜钼片(14)依次相叠加,再将每层隔膜片的四周边上垫有条形垫片(8),其每层用两个平行的条形垫片,既一层横放置,下一层则竖放置, 这样交错的放置不但使各隔膜片之间形成夹层及开口,还使相临的两个夹层间的开口端成 90度垂直状态,所叠放的铝钼片和铜钼片分别处在两相临的夹层内,这样依次多层的叠放而形成一个电池栅芯,再将相间的各层铝钼片用连接片(5)连接起来并引出电极(11),同样再将相间的各层铜钼片也用连接片连接起来并引出电极(18),在电池栅芯的各边角上安有边棱(2),使其置入壳体(I)内形成一个栅芯各个面与壳壁各个面具有一定间隙的密封电池体(19),该栅芯可放置在具有一个或多个腔体的壳体内形成一个电池组,再将电池体的四个面分别开设有正极电液管(12)和正极电液出气口(4),负极电液管(13)和负极电液出气口(10),并在正、负极电液管各分支管上安有电磁阀(16)和(17),在各分支电液出气口(4)和(10)上安有电磁阀(3)和(9)。该电池体即可以做充电电池体又可以做被充电电池体,从附图4中可以看到该电池体(19)的正极电液管(12)上并联有回液管(38)、输出管(37),其中在回夜管上依次连接有a电磁阀(21)、a泵体(41)、a储液罐(23)、b泵体(24)和正极加液公嘴(25),在a储液罐上设有b电磁阀(22),在另外的输出管(37)上依次连接有c电磁阀(20)、c泵体(54)、b储液罐(42)、d泵体(40)和正极加液公嘴(25),在b储液罐上设有d电磁阀(53),在充电电池体的负极电液管(13)上并联有回液管(38)、输出管(39),其中在回液管上依次连接有e电磁阀(51)、e泵体(46)、c储液罐(45)、f泵体(43) 和负极加液公嘴(35),在c储液罐上设有f电磁阀(52),在另外的输出管上依次设有g电磁阀(50)、g泵体(49)、d储液罐(47)、h泵体(44)和负极加液公嘴(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主要由壳体(1)、铝铂片(7)、隔膜片(6)、铜铂片(14)、连接片(5)、条形垫片(8)、边棱(2)、正极电液管(12)、正极电液出气口(4)、负极电液管(13)、负极电液出气口(10)、正电极(18)和负电极(11)构成的电池体;其换液装置主要由充电电池体(19),正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6)、a电磁阀(21)、a泵体(41)、a储液罐(23)、b泵体(24),正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37)、c电磁阀(20)、c泵体(54)、b储液罐(42)、d泵体(40)及正极电液加液公嘴(25),负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8)、e电磁阀(51)、e泵体(46)、c储液罐(45)、f泵体(43),负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39)、g电磁阀(50)、g泵体(49)、d储液罐(47)、h泵体(44)、负极电液加液公嘴(35)、正极加液母嘴(26)、负极加液母嘴(34)和被换液电池体(29)构成,其特征是:将隔膜片(6)、铝铂片(7)、隔膜片(6)、铜铂片(14)依次相叠加,再将每层隔膜片的四周边上垫有条形垫片(8),其每层用两个平行的条形垫片,既一层横放置,下一层则竖放置,这样交错的放置不但使各隔膜片之间形成夹层及开口,还使相临的两个夹层间的开口端成90度垂直状态,所叠放的铝铂片和铜铂片分别处在两相临的夹层内,这样依次多层的叠放而形成一个电池栅芯,再将相间的各层铝铂片用连接片(5)连接起来并引出电极,同样再将相间的铜铂片也用连接片连接起来并引出电 极,在电池栅芯的各边角上安有边棱(2),使其置入壳体(1)内形成一个栅芯各个面与壳壁各个面具有一定间隙的密封电池体(19),该栅芯可放置在具有一个或多个腔体的壳体内形成一个电池组,再将电池体四个面其中的两个对应面分别开设有正极电液管(12)和正极电液出气口(4),另外两个面分别开设有负极电液管(13)和负极电液出气口(10);所述的换液装置是将充电电池体(19)的正极电液管(12)上并联有回液管(36)、输出管(37),其中在回夜管上依次连接有a电磁阀(21)、a泵体(41)、a储液罐(23)、b泵体(24)和正极加液公嘴(25),在a储液罐上设有b电磁阀(22),在另外的输出管(37)上依次连接有c电磁阀(20)、c泵体(54)、b储液罐(42)、d泵体(40)和正极加液公嘴(25),在b储液罐上设有d电磁阀(53),在充电电池体的负极电液管(13)上并联有回液管(38)、输出管(39),其中在回液管上依次连接有e电磁阀(51)、e泵体(46)、c储液罐(45)、f泵体(43)和负极加液公嘴(35),在c储液罐上设有f电磁阀(52),在另外的输出管上依次设有g电磁阀(50)、g泵体(49)、d储液罐(47)、h泵体(44)和负极加液公嘴(35),在d储液罐上设有h电磁阀(4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换液电池及换液装置主要由壳体(I)、铝钼片(7)、隔膜片(6)、铜钼片(14)、连接片(5)、条形垫片(8)、边棱(2)、正极电液管(12)、正极电液出气口(4)、负极电液管(13)、负极电液出气口(10)、正电极(18)和负电极(11)构成的电池体;其换液装置主要由充电电池体(19),正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6)、a电磁阀(21)、a泵体(41)、a储液罐(23)、b泵体(24),正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37)、c电磁阀(20)、c泵体(54)、b储液罐(42)、d泵体(40)及正极电液加液公嘴(25),负极电液管上的回液管(38)、e电磁阀(51)、e泵体(46)、c储液罐(45)、f泵体(43),负极电液管上的输出管(39)、g电磁阀(50)、g泵体(49)、d储液罐(47)、h泵体(44)、负极电液加液公嘴(35)、正极加液母嘴(26)、负极加液母嘴(34)和被换液电池体(29)构成,其特征是将隔膜片(6)、铝钼片(7)、隔膜片(6)、铜钼片(14)依次相叠加,再将每层隔膜片的四周边上垫有条形垫片(8),其每层用两个平行的条形垫片,既一层横放置,下一层则竖放置,这样交错的放置不但使各隔膜片之间形成夹层及开口,还使相临的两个夹层间的开口端成90度垂直状态,所叠放的铝钼片和铜钼片分别处在两相临的夹层内,这样依次多层的叠放而形成一个电池栅芯,再将相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
申请(专利权)人:马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