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的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斜拉索桥梁的监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 技术状况的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桥梁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据统计建成桥梁的数量已经 超过60万座,建成各类型斜拉桥超过100座,其中跨径200米以上的超过50座。大跨径缆 索支承体系桥梁拉/吊索的使用寿命没有桥主体结构寿命长,一般只有15-20年左右,如按 主体结构100年使用寿命计算,则此类桥梁在寿命期限内其拉/吊索至少需要更换4-5次。 例如建成于1962年的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桥运营12年后发现斜拉索钢丝绳断裂,1980年11 月开始进行换索,耗时近一年才完成施工,花费资金5000万美元。德国汉堡库尔布兰特桥, 在建成后刚三年就因拉索腐蚀严重进行了换索,花费资金6000万美元,更换成本非常高, 是原造价的四倍。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大跨径缆索支承体系桥梁拉/吊索是目前工程界关 注的重大问题。目前,拉/吊索运营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索的腐蚀问题,其中拉/吊索锚固区 腐蚀状态的检测与监测难度更大。为此,如何“发现”索体及锚固区的病害与损伤则是解决大跨径缆索支承体系桥梁 拉/吊索合理利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针对目前无法对斜拉桥索监控的技术问题,给出结构简 单、成本低,既可人工目测拉索隐蔽区技术状况,又可由监测设备提供传输数据或影像的一 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的监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本技术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的 监测装置包括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拉索套管,本技术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 的监测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的监测装置,包括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拉索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套管(1)上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外面焊接有围框(2),所述拉索套管(1)与所述围框(2)之间设有密封胶圈(3),所述围框(2)的上表面均布设有若干螺柱,所述围框(2)的若干螺柱上连接有上盖(4),所述围框(2)与所述上盖(4)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5),所述上盖(4)由纵向压条(6)以及横向压条(7)通过围框(2)的螺柱以及螺母固定在所述围框(2)上,所述上盖(4)的一端开有窗口,所述窗口上粘接有透明体观察窗(8),所述上盖(4)的另一端安装一个摄像机(9)并开有数据线孔道(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索梁锚固区技术状况的监测装置,包括置于混凝土结构中的拉索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套管(I)上设置有观察ロ,所述观察口外面焊接有围框(2),所述拉索套管(I)与所述围框(2)之间设有密封胶圈(3),所述围框(2)的上表面均布设有若干螺柱,所述围框(2)的若干螺柱上连接有上盖(4),所述围框(2)与所述上盖(4)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平,傅宇方,张劲泉,李万恒,郑毅,和海芳,张平,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