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机模块、光源、中控MCU及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呈水平排列,于所述壳体表面一一对应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有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个由多组透镜加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组成的结构,从而多个之和可形成更大的视野范围,探测范围更大,且多个探测器之间的信号可以互相促发/验证双鉴,有效提高系统相应速度,减少误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摄影摄像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
技术介绍
狩猎相机是应用于野外的ー种能自动捕捉人或动物运动状态的无人看守照相机。它通常由一个运动探測器在捕捉到人或动物(目标)运动后发出启动信号,同时由一个光线传感器指示环境光是处于白天或黑夜状态下,如果是在夜间黑暗环境下则还需要一个辅助光源对目标进行照明,然后由内置的照相机模块对目标进行曝光计算并采集到目标的彩色或黑白图像。整个过程由ー个微处理器(MCU)全自动地控制,从而达到在无人状态下获取野外目标的运动状态的目的。而对于狩猎相机中的运动探測器来说,通常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用以检测人或动物等目标基于其体温所散发出的微弱红外光线在运动时的效应。探測器通常前置ー个用来聚焦的菲涅尔透镜。由于人或动物散发的体温红外线非常微弱,单个红外探測器有时会产生虚假的信号,导致“误报”的现象产生。附图说明图1公开了ー种市面上常见的带有红外辅助照明的狩猎相机,它主要由一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00及其前置的菲涅尔透镜200、ー个CdS电阻型光线指示传感器、ー组由850nm发光二极管(LED)灯阵列组成的光源、一个相机模块及一个中控MCU组成。该狩猎相机采用了一组热释电红外探測器加菲涅尔透镜,优点是结构简单,部件数少,控制容易,缺点是检测的距离、角度与范围受限。典型的单个菲涅尔透镜的探测范围覆盖图如图2所示。在中心轴线上,探測距离达到最大值,而偏离中心轴线后的任一角度处的探测距离急剧下降,并与该处与中轴线夹角的余弦的四次方成正比。这是由菲涅尔透镜本身的特性所致。同时,随着探测距离的増加,目标信号的強度急剧减弱,非活体目标的运动,如树叶随风的飘动、太阳照射后草丛的上升热气流,都有可能导致“误报”,即拍摄到没有活体目标的照片,影响到狩猎相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ー种检测更精准且检测范围更大的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机模块、光源、中控MCU及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呈水平排列,于所述壳体表面一一对应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有透镜;上述结构中,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包括三組,每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之间沿壳体表面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两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相对于中间ー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左、右、中间组的透镜为菲涅尔透镜;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组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央探测距离较中间组的菲涅尔透镜近,左、右组的菲涅尔透镜的探测角度较中间组的菲涅尔透镜大;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组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央探测距离较中间组的菲涅尔透镜远,左、右组的菲涅尔透镜的探测角度较中间组的菲涅尔透镜小;上述结构中,所述三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互成角度设置;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与中间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夹角呈15度;上述结构中,所述左、右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与中间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夹角呈45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个由多组透镜加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组成的结构,从而多个之和可形成更大的视野范围,探测范围更大,且多个探测器之间的信号可以互相促发/验证双鉴,有效提高系统相应速度,減少误报。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为现有技术带有红外辅助照明的狩猎相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典型菲涅尔透镜的探测距离一角度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ー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ー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采用的三组菲涅尔透镜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7为图4实施例在夹角为15度时的三组菲涅尔透镜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8为图5实施例在夹角为15度时的三组菲涅尔透镜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9为夹角为45度时三组菲涅尔透镜加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空间分布示意图。1-后壳;2_前盖;3_第一菲涅尔透镜;4_第二菲涅尔透镜;5、100-热释电红外传感器;21_开孔;200_菲涅尔透镜。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3,本实施方式涉及ー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它包括壳体,壳体由后壳I与前盖2组成,在壳体的后壳I与前盖2内设置有相机模块、光源、中控MCU及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于壳体的前盖2表面对应姆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设有开孔21,开孔21中嵌接有透镜。本实施例中,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包括三组,且三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呈水平排列,根据需要通常是每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之间沿壳体的前盖2表面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由此可在水平方向拥有最大的组合感知范围,且最佳的,左、右两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相对于中间一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在其两旁。而上述中间ー组的透镜,即可与现在通用的狩猎相机中的透镜加传感器组相同,也可以选取某些单项性能指标更为突出的菲涅尔透镜,同样左、右组的透镜也可采用菲涅尔透镜,但通常左、右组的透镜与中间组不同,如图3-5中为作区分此处分别画为圆形与方形,其中圆形的称作第一菲涅尔透镜3,而方形的则称为第二菲涅尔透镜4。在图4的实施例结构中,前盖2透镜成圆、方、圆排列,而图5的实施例中则前盖2透镜成方、圆、方排列,上述两种透镜的主要不同在于,圆形的代表中央探测距离较远但探测角度较小的第一菲涅尔透镜3,而方形则则代表中央探测距离中等但探测角度更大些的第二菲涅尔透镜4,即在图4实施例中,左、右组的第一菲涅尔透镜3的中央探测距离较中间组的第二菲涅尔透镜4近,左、右组的第一菲涅尔透镜3的探测角度较中间组的第二菲涅尔透镜4大。而图5实施例则,左、右组的第二菲涅尔透镜4的中央探测距离较中间组的第ー菲涅尔透镜3远,左、右组的第二菲涅尔透镜4的探测角度较中间组的第一菲涅尔透镜3小。进ー步的,较佳的如图6上述结构中三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的探测轴互成角度设置。例如,左、右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5与透镜的探测轴与中间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夹角呈15度时结合第一菲涅尔透镜3、第二菲涅尔透镜4的差异即可得到效果如图7是透镜成方、圆、方排列时的区域覆盖图,图8是透镜成圆、方、圆排列时的区域覆盖图,其中左、右两侧的角度限制由透镜后的遮光栅实现(參见图3)。于上述情況,中央透镜负责正前方区域的探測,左、右两透镜则负责两侧、但都还在镜头视野范围内区域的探測,即组合透镜的合成角度小于或等于镜头的视野。两侧透镜的焦点处,各有ー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信号与中央透镜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信号相互验证,即有两组或以上同时报警时为有效信号,可以有效地防止误报,大大地提高了狩猎相机的可靠性。而左、右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与中间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的探测轴夹角呈45度(或其他角度)吋,參见图9的探測区域覆盖图。此时,中央透镜负责正前方区域的探測,左、右两透镜则负责两侧、但部分或全部已经在单个相机镜头视野范围内外域的探測,此时相机镜头的视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机模块、光源、中控MCU及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呈水平排列,于所述壳体表面一一对应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有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相机模块、光源、中控MCU及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呈水平排列,于所述壳体表面对应多个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有透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包括三组,每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之间沿壳体表面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相对于中间一组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与透镜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左、右、中间组的透镜为菲涅尔透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探测范围狩猎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组的菲涅尔透镜的中央探测距离较中间组的菲涅尔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钟作奎,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