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管端部(1,2)的管联接件,所述管联接件具有两个联接部件,所述两个联接部件实现为部分配合的凸形部件(3)和凹形部件(4)。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设计和改进如上所示和所述的管联接件,使得可通过组合方式提供具有联接夹的管以简化操作过程。为了设计和改进管联接件从而可通过组合装置的方式提供具有联接夹(13)的管以简化操作过程,环形槽(9)设置在凹形部件(4)的外侧上,当管联接件闭合时,布置在联接夹(13)的内侧上的导向突出部(14)插入所述环形槽(9)内。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置,当联接夹仅置于管的凹形部件上并且在此闭合时就已经形成形状配合和压配合,而无需嵌入式凸形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管端部的管联接件,所述管联接件具有两个联接部件,该两个联接部件实现为部分配合的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具有嵌入密封件的至少一个环形槽设置在凸形部件的外侧上和/或凹形部件的内侧上的接触区域中,并且其中凸形部件包括外环形突出部,而凹形部件包括肩部,肩部在管联接件闭合时由联接夹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围住。
技术介绍
这种管联接件长久以来已被熟知,并且该管联接件用于可释放地紧固各个管,以形成管道系统(DE4105206C2)。在此,轴向连接并非利用螺纹套管联接件实现,而是利用联接夹以形状配合和压配合的方式实现,所述联接夹的固有特性也是已知的。这些联接夹可以快速释放,从而能够实现装备有这种管联接件的管道系统的简单的配合和移除。因为已知的联接夹总是需要两个管端部来实现可靠的装配,所以管和联接夹必须单独地购买和运输。在理论上可以想到将联接夹应用至仅仅一个管端部,但是仅仅具有轴向间隙,这样就会在运输期间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和改进在开头指出并且在上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管联接件,使得可通过组合方式供给分别地具有联接夹的管,以简化操作过程。这样,对于可用的管总是有所需数目的联接夹,并且不会丢失以松散方式供给的联接夹,而例如在地下使用时可迅速发生丢失的情况。此外,期望特别小并且便宜的管联接件。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管端部的管联接件实现,所述管联接件具有两个联接部件,所述两个联接部件实现为部分配合的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具有嵌入密封件的至少一个环形槽设置在所述凸形部件的外侧上和/或所述凹形部件的内侧上的接触区域中,并且所述凸形部件包括外环形突出部,而所述凹形部件包括肩部,所述肩部在所述管联接件闭合时由多壳体的联接夹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围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部件的外侧上设有环形槽,当所述管联接件闭合时,布置在所述联接夹的内侧上的导向突出部插入所述环形槽中。利用该配置,当联接夹仅置于管的凹形部件上并且在此闭合时就已经形成形状配合和压配合,而无需嵌入式凸形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为使得导向突出部被居中地定位在联接夹中。这样,实现了联接夹相对于管端部的任意定向。这里,优选的是导向突出部为周向突出部的形式,但是还可以想象到的是仅成段地形成导向突出部,如果所述段充分地大并且被布置为能够执行所需的导向功能即可如此。尤其有利的是,在管联接件的闭合状态中,用于密封件的环形槽的密封边缘在轴向方向上被布置在环形槽的中心。该配置关于稳定性和紧密性是优选的解决方案。本技术的另一个教导是设置成使得环形槽与导向突出部的对应的侧面为锥形形式。这样,实现了仅在侧面处发生接触,并且在环形槽与导向突出部之间始终保持间隙从而防止引入任意不希望的轴向力并且总是能够实现可靠对中。依照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环形突出部与肩部的接触表面和联接夹的内接触表面也为锥形侧面的形式。在此,锥度同样保证了当联接夹磨损时,两个自由的管端部可朝向彼此轴向地移动,这样就保证了可靠的连接。本技术的另一个教导是设置成使得联接夹的内接触表面的锥度与环形槽和导向突出部的对应的侧面的锥度不同。这样,可靠地排除了在管联接件释放时的各个部分的倾斜。依照本技术的另一有利实施例,导向突出部的最小沉入深度为联接夹的内接触表面和环形突出部与肩部(主压力区域)的接触表面的高度的1/6。这样,主压力区域就不会受到导向突出部的接触的影响。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实现了特别小的管联接件,其中凸形部件和凹形部件利用V形焊缝分别焊接在管端部上。这样,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能够非常小,因为围绕管端部的联接夹仅需要略大于外部管的直径。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设置成使得,至少一个润滑通道邻近被设置用于密封件的环形槽布置,该润滑通道优选地分别设置在环形槽的两侧上。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对于环形槽或设置在环形槽内的密封件的污染。本技术的另一个教导是设置成使得具有夹持杠杆的多壳体夹且优选地双壳体夹提供为联接夹。该配置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它保证了联接夹的特别快的释放和闭合。因此,这种联接夹也称为快速夹紧夹。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壳在此具有相同的设计,夹持杠杆仅被定位在一个壳端部上。优选地,联接夹可以具有凹部以用于部分地接收夹持杠杆,从而使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的尺寸最小化并且从而可靠地避免伸出的夹持杠杆的无意打开。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设置成使得联接夹具有用于夹持杠杆的支撑部。这对于打开闭合的联接夹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支撑部的端部形成自由空间,夹持杠杆可利用适当的工具在该自由空间中升起。本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相同的管联接件,联接夹已被修改为使得其具有用于容纳悬挂孔眼的螺纹孔,悬挂孔眼拧紧到该螺纹孔中并且在其端部具有锥部,该锥部的尺寸与环形槽的宽度匹配并且与导向突出部一样深地突出到联接夹的内侧,其中导向突出部在该区域中已经由此前形成的钻孔被移除。这样,在悬挂孔眼与管联接件之间发生规定的力闭合(force closure) 0因为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不需要在配合的管端部与联接夹之间的任何具体的定向,所以联接夹能够总是布置成使得悬挂孔眼在其上侧上延伸。该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例如在地下采矿中,具有依照本技术配备的管联接件的管道系统可以利用链等在适当的点位处或在顶部处容易地紧固、支托在它们的悬挂孔眼上。最后,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设置成使得,凸形部件、凹形部件和两个夹能够通过落锤锻造(落锤成型)制造,由此可以相对便宜地制成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附图说明在下面将使用仅图示了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技术。附图示出为图1是沿着图2的线1-1截取的穿过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的垂直剖面,图2是用于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的联接夹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4的线II1-1II截取的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垂直剖面,和图4是用于依照本技术的管联接件的联接夹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释本技术,示出了两个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第一个实施例在图1和图2中示出,而第二个实施例在图3和图4中示出。在此,改变的实施例仅涉及所使用的联接夹,如将在下文所述。图1示出了两个管端部I和2,该两个管端部I和2利用V形焊缝5与凸形部件3和凹形部件4连接。凸形部件3具有环形周向突出部6。在凹形部件4的端部处,凹形部件4在内侧设有斜面7以便于凸形部件3的导入。此外,在凹形部件4的用于接收凸形部件3的加宽部前面,其具有肩部8。依照本技术,在凹形部件4的外侧上设置了环形槽9,在所示实施例中并且在该方面优选的是,环形槽9的位置近似居中地设置在嵌入式凸形部件3的凸起上方。优选为O形环形式的密封件11插入周向槽10中,并提供了凸形部件3和凹形部件4之间的密封。用于密封件11的环形槽10的密封边缘在此布置在环形槽9的中心部分内。与环形槽10邻近的润滑通道12保护环形槽10和设置在环形槽10内的密封件11免受污染的危害。配合的管端部I和2利用联接夹13轴向地保持,其结构尤其清楚地示出于图2中。在所示示例性实施例中并且在该方面优选地,联接夹13基本上由两个壳13A和13B构成,该两个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25 DE 102010009360.21.一种用于连接两个管端部(1,2)的管联接件,所述管联接件具有两个联接部件,所述两个联接部件实现为部分配合的凸形部件(3)和凹形部件(4),具有嵌入密封件(11)的至少一个环形槽(10)设置在所述凸形部件(3)的外侧上和/或所述凹形部件(4)的内侧上的接触区域中,并且所述凸形部件(3)包括外环形突出部(6),而所述凹形部件(4)包括肩部(8),所述肩部(8)在所述管联接件闭合时由多壳体的联接夹(13)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围住,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部件(4)的外侧上设有环形槽(9),当所述管联接件闭合时,布置在所述联接夹(13)的内侧上的导向突出部(14)插入所述环形槽(9)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突出部(14)居中地定位在所述联接夹(13)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突出部(14)为大致周向突出部的形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突出部(14)为大致周向突出部的形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设置有夹持杠杆。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设置有夹持杠杆。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设置有夹持杠杆。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设置有夹持杠杆。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具有用于所述夹持杠杆(16)的支撑部(18)。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具有用于所述夹持杠杆(16)的支撑部(18)。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联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夹(13)具有用于所述夹持杠杆(16)的支撑部(18)。12.如权利要求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魏因霍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魏因霍尔德,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