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夹及汽车,涉及汽车机械工业技术领域。其中所述管夹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通过顶部支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所述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管夹能够从顺利地安装孔中拔出,降低管夹更换的成本,减少管夹拆卸所用的时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夹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机械工业
,具体涉及一种管夹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在车辆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中,会使用多个管夹进行零部件的固定。然而, 在车辆试制或者售后维修过程中,如果需要更换上述零部件,则由于管夹往往无法从安装 孔中拔出,导致不得不人为破坏管夹以达到更换零部件的目的,从而造成了管夹的浪费,并 且增加了车辆试制或售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夹及汽车,使管夹能够顺利地从安装 孔中拔出,降低管夹更换的成本,减少管夹拆卸所用的时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管夹,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通过顶 部支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 该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上述方案中,所述外部轮廓呈一圆锥体形,且在圆锥体形的下边沿设置有内陷的 卡合槽,该卡合槽的下槽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用于接受外力向内挤压作用的受力部。上述方案中,在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在 发生形变后,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内径。上述方案中,所述管夹下体形成有一用于容纳管路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 有一用于导入管路的开口。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和管路,所述车身钣金上开设有安装孔, 该汽车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通过顶部支 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该外 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上述方案中,所述外部轮廓呈一圆锥体形,且在圆锥体形的下边沿设置有内陷的 卡合槽,该卡合槽的下槽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用于接受外力向内挤压作用的受力部。上述方案中,在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在 发生形变后,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内径。上述方案中,所述管夹下体形成有一用于容纳管路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 有一用于导入管路的开口。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管夹顶部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管夹在进行更换或者变 换位置时,只需用手或者工具向内挤压管夹顶部的外沿部位,管夹就能够顺利从安装孔中 拔出,降低管夹更换的成本,减少管夹拆卸所用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夹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 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在需要更换或者移动管夹的情况下,由于管 夹不易从安装孔中拔出,不得不对管夹进行破坏,造成其无法再次使用的问题,针对管夹的 结构进行优化,使得在更换管夹或者变换管夹位置时,无需破坏管夹结构,从而能够降低维 修成本,并减少管夹拆卸所用的时间。请参照图f 3,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夹装配后的位置示意图、管夹的 剖视图和安装示意图。其中,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管夹2安装在车身钣金3上开设的安装孔 中,从而与车身形成固定连接。管夹2可以应用于固定油管1,将油管I卡设于管夹2的容 置空间,从而对油管2形成握持作用。当然,管夹2还可以用于固定其他零部件,本实用新 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管夹2包括有管夹顶部21、顶部支撑体22和管夹下体23, 管夹顶部21通过顶部支撑体22与管夹下体23相连;其中,管夹顶部21具有一用于卡设 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该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 变小,导致形变后该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内径。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管夹顶部 21的外部轮廓可以呈一圆锥体形,且在圆锥体形的下边沿设置有内陷的卡合槽24,该卡合 槽的下槽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用于接受外力向内挤压作用的受力部25。本实施例中,管夹顶部21的外部轮廓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其轮 廓大小。管夹顶部21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 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这样在将管夹顶部21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轮廓受安装孔的内表面 挤压而变小,使得管夹顶部21能够进入安装孔。当管夹顶部21深入安装孔的位置,使得所 述卡合槽24与安装孔相卡合时,此时管夹将固定于安装孔中,形成稳固的装配结构。在需 要拔出管夹时,可以施加外力,使得外部轮廓发生形变。在发生形变后,所述外部轮廓的最 大外径能够小于安装孔的内径。这样,通过外力挤压上述外部轮廓或受力部25,就可以使得 轮廓收小,从而不必破坏管夹的结构就可以将管夹2从安装孔中拔出,达到降低维修成本, 并减少管夹拆卸所用的时间的目的。从图2中还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管夹下体23形成有一用于容纳管路的容置空 间26,所述容置空间26具有一用于导入管路的开口 27,可以将管路,如油管,由开口 27处 导入容置空间26中,从而将管路卡设于其中。图3进一步示出了管夹与车身钣金3的装配示意图。可见,本实施例的管夹在需要 拔出时,只需用手或者工具,由外向内挤压管夹顶部的外沿的受力部位25,使管夹顶部的外部轮廓发生形变而变小,从而易于从安装孔中拔出,避免了更换管夹时管夹顶部不易从安 装孔中取出或者取出后管夹顶部发生损坏这类现象的发生,并能够实现管夹的再次使用, 降低管夹的消耗,节约管夹更换时间。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钣金和管路,所述车身钣金上开设 有安装孔,该汽车还包括管夹,所述管夹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 通过顶部支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 并且,该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具体的,所述管夹的结构如图2及图3所示,前文中已进行详细描述,为节约篇幅, 此处不再赘述。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通过顶部支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所述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夹顶部、顶部支撑体和管夹下体,管夹顶部通过顶部支撑体与管夹下体相连;其中,管夹顶部具有一用于卡设于安装孔中的外部轮廓,并且,所述外部轮廓在受到外力向内的挤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形变而变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轮廓呈一圆锥体形,且在圆锥体形的下边沿设置有内陷的卡合槽,该卡合槽的下槽壁向外延伸形成一用于接受外力向内挤压作用的受力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在没有发生形变时,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大于安装孔的内径; 在发生形变后,所述外部轮廓的最大外径小于安装孔的内径。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夹下体形成有一用于容纳管路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具有一用于导入管路的开口。5.一种汽车,包括车身钣金和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昭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