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清除在火焰切割过程或类似操作中在一个金属工件下表面之上形成的浮渣脊纹的装置,这个装置包括一个拥有支撑梁以及一个沿其四角纵向延伸的切削刃。梁的位置横跨于金属工件通道下方,并可在中立位置和倾斜位置之间旋转切换。每一个切削刃包括多个可分别绕枢轴转动的切割刀片,这样,由切割刀片组成的切削刃就可以密切跟踪工件的一个非直线性表面轮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能够去除金属工件上的浮渣脊纹的装置,这些金属工件是诸如板坯、钢锭、坯段之类的部件。例如,在用连续铸造法铸钢的过程中,从连铸机形成的铸件的连续铸造长度被切割成所需的长度来形成单独的金属工件,我们通常称之为板坯,钢锭或坯段。这些金属工件然后会经过继续加工,通常是轧制过程,最后制成钢产品。上述的切割工艺通常是使用火焰切割手段实现的。在这种加工过程中,通常在工件被加热到氧气的燃点温度时,用一股高纯度氧气对工件进行喷射。随之,在铁和氧之间发生的放热反应过程中,工件被喷射部位会产生一些含有氧化铁、金属铁和其他的合金成分的轧屑或废屑。这种轧屑或废屑处于熔化状态,并在切割过程中流出,其中一部分会在切割端较低边缘部位留下一道脊纹。经冷却后,这道脊纹就会固化并附着在工件表面靠近切割端的底面上,这样就形成了通常所称的“浮渣脊纹”。在工件上的浮渣脊纹的形成会给以后的加工过程带来许多问题。例如,在再燃炉中,浮渣脊纹会掉落,这就必须把它从炉中清除出来,这样就增加了工作量。同样,在再熔过程中,如浮渣脊纹继续粘附在工件上,则在随后工件的轧制过程中它就被叠压在钢坯中,这就造成了劣质产品。至今为止,在火焰切割工艺中造成的浮渣脊纹是通过反转工件用火焰清理炬的方法除去的。但是,为此所需的对工件的额外操作要求更多的设备和工作量。人们通常为此使用机械化清理装置或凿子,但同样要耗费大量劳力。美国专利号4,859,126公布了一种能在工件被切割后即可有效地去除浮渣脊纹的装置,它包括一个外表面基本上为平面的浮渣清除梁,其相对的两侧均有一道切削刃。这个切割刀片的位置在工件通道的正下方并横越通道,切割刀片可以在刀片在工件通过线的下方的中立位置和其切削刃与工件带有浮渣脊纹的较低表面相接的与中立位置相对的倾斜位置之间旋转地切换,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切削刃宜于相接,而去掉工件上的“毛剌”。上述所引的专利中公开的浮渣清除梁主要应用于对在最广泛使用的钢固化过程,即连续铸造法中产生的长方形钢板进行除屑。连续铸造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是浮渣脊纹粘着的钢板的较大的表面上可能有突起现象,这样钢板表面从外形看就会呈凸凹不平状,突起部位的数量会因钢板大小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而不同,并且有时会很严重地阻碍清除梁的切削刃和钢板表面的连续接触。除了这些突起外,钢板上还有可能出现一些由机械或热影响所引起的表面变形,这同样会影响清除梁的切削刃与钢板表面的连续基本接触。这些条件会严重影响到浮渣清除梁的工作状况,从而降低其整体可靠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上述类型的浮渣清除梁,使之能有效地克服上述装置中的明显局限性。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浮渣清除梁,使之能有效地沿钢板凸凹表面清除浮渣脊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和优点是通过提供一个由外层表面和最好是两个分别沿着外层表面相对两边延伸的纵向延伸侧边组成的一个浮渣清除梁实现的。一组切割刀片通过轴连接安装在每一侧边上,它们纵向地排列以界定沿每个边的基本上连续的切削刃。这样,当使用的时候,这些切割刀片就能够自由地沿轴旋转以密切地遵循工件的轮廓,并且浮渣脊纹的全部长度可以被切削刃接触并被清除。在一最佳实施例中,支撑梁包括一个界定纵向轴的主轴以及一对与主轴相对两面分别相接的纵向延伸的边板组成。这两个边板一起界定相对的上下表面和相对的侧表面,切割刀片通过枢轴旋转轴被安装在边板上,而枢轴旋转轴则装在相关的边板上,这样就可以从这里垂直地延伸。每一个切割刀片最好包括一个切割刀片固定件和一个轴瓦刀片。切割刀片固定件可旋能、可拆地安装在一相关的枢轴旋转轴上,轴瓦刀片可拆地连接在所述切割刀片固定件上。轴瓦刀片有一个相对锋利的刀刃,形成了所述连续切削刃长度的一部分,这样的安排可以方便地取下和替换切削刃而不需把整个支撑梁在安装部位上拆除下来。最好还应使切削刃沿着支撑梁的四个角落的每一角落纵向延伸。这样,支撑梁就拥有两组切割刀片,从而可以在一组切割刀片被使用时把另一组切割刀片反向地固定,这实际上就使切割刀片在停止使用支撑梁和替换刀刃之前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一倍。以上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目的和优点,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连续金属铸造机和浮渣清除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一个对图1中的浮渣清除梁的透视图,它的一部分被截去;图3是一个沿图2中3-3方向的浮渣清除梁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一个沿图2中4-4方向的切割刀片固定件和梁的轴瓦刀片的主体分解图;图5是一个带有本专利技术的浮渣清除梁的工件传送线的片段侧视图;图6是一个沿钢板前进方向看形成的片段视图,表示了梁切割刀片遵循一个非线性钢板轮廓的运行方式。参照图示,图1表示的是通常所用的钢铸造机器10,它被用来形成两个平行的连铸12,12′。在每条输出线的下游端装有几个氧切割炬13,用来把铸件切成单独的钢板、钢锭或坯段,即此处所指的工件14。在图5中可明显看出,每一个工件14均有一个上表面15,下表面16,一个前端18和一个后端19′。同样,工件包括分别因火焰切割操作而形成在邻接前端18和后端19′的下表面上的浮渣脊纹21,22′。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系列驱动传输轧辊24形式的传输机构,它们可以使每一个工件沿水平通道向前传动运行,其前进方向使两端18,19′和浮渣脊纹21,22′与运行通道垂直。但是,这个方向并不是完全垂直的,因为切割炬13可以从这一角度切割工件,或者工件可以在轧辊24上移动。此外,传输轧辊24可以选择性地使每个工件沿着水平通道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其运动方式见下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还包括一个浮渣除屑支撑梁25,它横越每个工件24的通道被安装通道的下方。支撑梁25包括一个限定了纵向轴的主轴27和一对纵向延伸的边板28,29,它们在主轴27的相对两面分别与主轴27相连。如果从横截面角度看的话,边板28,29就组成了一个大致为长方形盒子样的结构,它们限定了相对的上下两个表面31和32以及相对的两个侧面33和34。顶部的一个封板36在边板28,29上面两端延伸,与上端表面31形成平面,一个相似的底部封板38在边板28,29的两端之间延伸并与下表面32形成平面。上述的方案中,支撑梁25之上沿着它的四个角安装了一排切割刀片40,分布于其上。更具体地说,一组切割刀片40被安装在边板28的上表面31和侧表面33交合处附近的第一条纵向线41的沿线部位,沿边板28的下表面32和侧表面33交合处附近的第二条纵向线42上也安装了一组刀片,另一个边板29上相应的第三和第四线43,44的沿线部位上安装有切割刀片40。这样,沿第一和第三线41,43的切割刀片40就限定了能够以下述方式被交替使用清除浮渣的第一对切削刃,沿第二和第四线42,44的切割刀片40就限定了能被交替使用的第二对切削刃。将切割刀片40以枢轴连接方式安装至边板28,29上的结构包括数个枢轴旋转轴46。如图3所示,每一个轴丙46都包括两个同轴段48,49,它们具有不同的直径,这样就在它们之间限定了一个径向轴肩。小直径枢轴旋转轴段48装嵌在边板28上的一个钻孔里,用一个衬垫51和一个螺栓52可拆地定位。从边板28的外侧表面33垂直地延伸的大直径轴段49上安装有一个同轴的衬圈54,衬圈54支撑着一个切割刀片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能清除在火焰切割操作或类似操作中沿一个工件边缘形成的浮渣脊纹的装置,它包括一个限定了一外部表面和至少一个纵向延伸的侧边的细长的支撑梁和一个沿所述侧边基本上连续延伸的切削刃,其特征在于,基本上连续的切削刃包括多个切割刀片和能够沿所述一 侧边将所述切割刀片枢轴安装至所述支撑梁的机构,其中切割刀片纵向地排列以限定一个基本连续的切削刃。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修A曼库索,约瑟夫A德帕斯夸莱,
申请(专利权)人:凯布勒汤普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