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纵梁和枕梁,枕梁下穿轨道且平行于砼枕,枕梁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条与其垂直的纵梁,纵梁下方固定有支撑梁体的支点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解决了传统增建铁路桥涵施工方式固定效果不能满足现有铁路速度要求和架空跨度小无法满足大跨度桥涵穿越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路桥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国家铁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而且路网等级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公路、航运交通等迅猛发展,公路、河道穿越铁路的现象十分普遍,并且穿越跨度也越来越大,铁路立交已由原来的单孔小桥涵发展为多孔大框架。原有D型施工便梁施工方法和吊轨横抬梁施工方法在当前既有轨道线路增建桥涵跨度越来越大,用于大框架施工和目前的线路状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呈现了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1、D型施工便梁为单梁系列,最大适用跨度24m,因不能连接为连续梁,所以受跨度限制,大框架顶进时不适用。2、D型施工便梁的枕梁间距固定为67cm,而III型混凝土枕的间距为60cm,因此,架梁时需方枕和抽枕,对线路扰动大。3、D型施工便梁的纵梁质量大,跨度长,不利于在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下吊装,运输条件和道路场地条件都受限制。吊轨横抬梁法存在如下缺点1、吊轨横抬梁法在路基上没有支点桩,横抬梁和吊轨梁完全靠路基做支点,因此,在没有可靠保障的情况下开挖路基,有安全隐患存在。2、吊轨横抬梁法的横抬梁受力跨度大,导致横抬梁挠度大,影响线路行车,甚至有安全隐患。3、目前铁路系统因运力的需要,要求施工最低限速每小时不低于45公里,而吊轨横抬梁法仅能满足35公里/每小时以下的限速,因此不能适应当前铁路系统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增建铁路桥涵施工方式固定效果不能满足现有铁路速度要求和架空跨度小无法满足大跨度桥涵穿越等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纵梁和枕梁,枕梁下穿轨道且平行于砼枕,枕梁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条与其垂直的纵梁,纵梁下方固定有支撑梁体的支点桩。其优点是枕梁两端的纵梁以连续梁的形式架空线路,以分布的支点桩为支点传递线路荷载,在顶进大框架桥涵时,不受梁跨限制,只要根据线路不同情况,合理设置支点,就可以满足大框架线路架空固定的需要,并保证线路的各项安全技术指标,满足铁路最低运行速度45km/h要求。采用该装置结构加固线路,线路几何尺寸能够保持列车在常速标准,线路稳定,纵横梁刚度大,安全可靠,行车平稳。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纵梁一侧固定有与其平行的挡帽桩,挡帽桩及与其位置对应的支点桩顶部具有垂直下穿且支撑纵梁的横抬梁组。其优点是横抬梁组由大型工字钢组成,设在支点桩、挡帽桩和框架桥顶部,当框架桥顶进至支点桩支点时,经横抬梁过渡,框架桥承受横抬梁组的荷载,将支点桩卸载,并拆除的第一排支点桩,同时其它排的支点桩保证轨道线路稳定。即使拆除最后一排支点桩时,也有挡帽桩作为支撑点,保证框架桥每前进一步都有可靠的支点,防止轨道线路变形移位,直至框架桥继续顶进至框架桥就位。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挡帽桩顶部为阶梯状挡帽结构,横抬梁组的一端顶在挡帽结构的侧壁上。其优点是挡帽桩顶部为阶梯状挡帽结构,挡帽结构侧壁顶住横抬梁组的一端,防止框架桥顶进时横抬梁组对轨道产生的横向滑动力造成的轨道偏移。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挡帽桩与横抬梁组通过预埋钢轨与固定连接。其优点是防止横抬梁组向外滑动时轨道产生横向滑动力造成对到偏移。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纵梁由多个工便梁通过连接板等强度连接。其优点是纵梁可选择1115型工便梁、1100型工便梁、X38箱梁等固定连接,将HlOO型米钢改制为1115型工便梁,且将材质由原来三号钢改为Q345B桥号钢制作,加大了纵梁的使用跨度,力口强了纵梁的强度,减小梁的挠度,加大了梁的惯性矩,改善了梁的刚性。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连接板由腹板,外盖板和内盖板组成,固定覆盖在工便梁之间,通过螺栓将工便梁固定连接为一体。其优点是保证工便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与梁体相同,不影响纵梁跨度和支点桩位置。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轨道与枕梁通过扣件固定连接。其优点是控制线路方向和轨距,每根枕梁设置2对钢轨扣件,控制轨道位置不变。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扣件与轨道接触处垫有尼龙绝缘角。其优点是避免轨道电路联电事故的发生。本技术结构吸取了 D型梁和传统吊轨横抬梁法的优点,避开了上述两种施工方法的不足,把单孔便梁变为可最大限度延长的连续梁,同时缩短了纵梁的受力跨度;把密集型横抬梁变为横抬梁组,减少了线路与框架的摩擦点;把集中的抗移桩变为分布的支点桩,框架每前进一步都有可靠的支点承载线路,再结合控制线路方向和轨距的措施,使线路始终保持在平稳、牢固、安全的状态。该加固线路结构,线路几何尺寸能够使列车保持在常速标准,线路稳定,纵横梁刚度大,安全可靠,行车平稳。采用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增建铁路桥涵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I)支点桩及挡帽桩施工,在铁路架空固定装置中待建纵梁的下方,以及平行于纵梁一侧的用于固定横抬梁组位置,确定支点,挖孔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支点桩和挡帽桩。2)穿设枕梁,枕梁从砼枕空中垂直下穿轨道;3)架设纵梁,将工便梁架设在枕梁两端顶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成纵梁;4)纵梁与枕梁固定联结;5)安装扣件,通过扣件把轨道与枕梁固定为一体;6)穿入横抬梁组,将横抬梁组下穿纵梁并固定在支点桩及挡帽桩顶部,完成线路架空固定;7)开挖路基,同时框架桥顶进;8)当框架桥前端抵达第一排支点桩边时,框架桥承受横抬梁组的荷载,将支点桩卸载,并拆除的第一排支点桩;9)继续挖土顶进,重复步骤8的过程,直至框架桥就位。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是装配式结构,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合理设置,适用于各种线路、框架及地质情况;2、由于枕梁间距可调,架空线路时对道床的挠动小,不破坏既有线路几何尺寸,安全性能好;3、结构简单,架设拼组方便;4、汽车、拖车均可运输,备料方便,吊装运输成本低;5、不仅适用于铁路正线、站线的铁路架空,同时也适用于咽喉区岔线的铁路架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横剖面及顶进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线路加固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线路架空纵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工便梁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工便梁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工便梁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工便梁连接成纵梁示意图;图中,1、纵梁;2、枕梁;3、砼枕;4、支点桩;5、挡帽桩;6、横抬梁组;7、轨道;8、预埋钢轨;9、框架桥;10、工便梁;11、外盖板;12、内盖板;13、腹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如图2为本技术线路加固平面示意图,包括纵梁I和枕梁2,纵梁由多个工便梁10通过连接板等强度连接。如图4-6为本技术工便梁结构示意图;连接板由腹板13,外盖板11和内盖板12组成,固定覆盖在工便梁之间,如图7为本技术工便梁连接成纵梁示意图,通过螺栓将工便梁固定连接为一体。枕梁下穿轨道7且平行于砼枕3,枕梁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条与其垂直的纵梁,纵梁下方固定有支撑梁体的支点桩4。纵梁一侧固定有与其平行的挡帽桩5,如图1为本技术横剖面及顶进示意图。挡帽桩及与其位置对应的支点桩顶部具有垂直下穿且支撑纵梁的横抬梁组6。所述的挡帽桩,顶部为阶梯状挡帽结构,横抬梁组的一端顶在挡帽结构的侧壁上。挡帽桩与横抬梁组通过预埋钢轨8与固定连接。轨道与枕梁通过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纵梁(1)和枕梁(2),枕梁下穿轨道(7)且平行于砼枕(3),其特征在于,枕梁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条与其垂直的纵梁,纵梁下方固定有支撑梁体的支点桩(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架空固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纵梁(I)和枕梁(2),枕梁下穿轨道(7)且平行于砼枕(3),其特征在于,枕梁两端顶部分别固定连接一条与其垂直的纵梁,纵梁下方固定有支撑梁体的支点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纵梁一侧固定有与其平行的挡帽桩(5),挡帽桩及与其位置对应的支点桩顶部具有垂直下穿且支撑纵梁的横抬梁组(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架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帽桩,顶部为阶梯状挡帽结构,横抬梁组的一端顶在挡帽结构的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房士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