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及其平台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7524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平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用于与起重机的塔身铰接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塔身的一端铰接,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塔身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后形成第一铰接点,且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铰接点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平台安装后,平台的上表面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从而避免了相关人员行走时出现磕碰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平台支撑装置的塔式起重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具体涉及塔式起重机及其平台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又称塔机,具有塔形刚架机身和全回转动臂,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塔式起重机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金属结构包括塔身、动臂和底座等三部分;工作机构包括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和行走机构等四部分;电气系统包括电动机、控制器、配电柜、连接线路、信号及照明装置等。塔式起重机通常具有供工作人员从事检修工作的平台,平台通过平台支撑装置安装在塔身上。目前,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I)悬臂梁式结构。请参见图1,悬臂梁式结构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10上的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I的自由端固定在起重机的塔身20上。这种形式的平台支撑装置,由于采用的是悬臂梁式结构,对第一支架I的强度要求较高,支撑的可靠性较差。(2)撑架式结构。请参考图2,撑架式结构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平台10上的第一支架I以及与第一支架I铰接连接的第二支架3。为了保持描述的连贯性,在以下
技术介绍
部分的描述中,图1、图2中相同的零部件采用了相同的标号进行标注。第一支架I远离起重机的塔身20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与第二支架3铰接,第二支架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5与起重机的塔身20铰接,这样,通过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3形成了一种牢靠的三角形支撑结构,从而保证了平台支撑装置的可靠性支撑作用,提高了平台的可靠性。然而,上述两种结构形式的平台支撑装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支架I与起重机的塔身20的铰接连接点A与第一支架I处于同一水平面内,这样,当第一支架I与起重机的塔身20铰接连接后,塔身20上与平台连接的相应主体结构的上表面B总是高于平台10的上表面C,因此,相关人员在平台10与塔身20之间行走时,容易因“地面不平”而出现磕碰现象,严重时会致人摔倒,从而引发事故隐患。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的平台支撑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使平台与起重机的塔身装配连接后,平台的上表面与塔身相应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从而使相关人员更方便、顺利地在平台上行走,不至于因平台与相应主体结构不平齐而出现磕碰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以确保平台的上表面与塔身上相应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平台支撑装置的塔式起重机。本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平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以及用于与起重机的塔身铰接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所述塔身的一端铰接,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塔身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上固定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塔身 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后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且 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平台连接座和塔身连接座,所述平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 第一支架上,所述平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塔身连接座的上端 用于固定在所述相应主体结构上,下端与所述自由端铰接。优选地,所述塔身连接座包括立板,所述立板的上端用于固定在所述相应主体结 构上,所述立板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平台连接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耳板,两块所述 耳板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立板插装在两块 所述耳板之间且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销轴形成所述第一铰接点。优选地,所述平台连接座还包括连接板,两块所述耳板分别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 底面上,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为管状结构,且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塔身铰接连接的 第一连接座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架铰接连接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 第一连接座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两根管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桁架式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两根管状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为桁架式一体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塔式起重机,包括塔身和平台,所述平台通过上述平台 支撑装置与所述塔身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在第一支架上固定设置连接座, 通过连接座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形成第一铰接点,且第一铰接点位于第一支架的 下方。这样,平台安装后,平台的上表面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相关人员 在平台与塔身相应主体结构之间行走时,不会出现磕碰现象,减少了事故隐患。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平台连接座还包括连接板,两块耳板分别固定在连 接板的底面上,且该连接板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底面上。这种方式,首先通过连接板将两块耳 板固定为一体形成平台连接座,然后再将平台连接座焊接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底面上,使平 台连接座的加工更加方便、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降低。在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管状结构,制作 以及加工成本较低。在本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桁架式一体结构,大大 提高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强度,提高了平台支撑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悬臂梁式平台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撑架式平台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台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平台支撑装置中平台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平台连接座的俯视图。图3 —图 5 中第一支架1、连接座2、平台连接座21、塔身连接座22、连接板23、耳板24、销轴25、 第二支架3、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5、承载平台10、塔身2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在承载平台的第一支 架上固定设置一个连接座,通过连接座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连接形成第一铰接 点,并使第一铰接点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从而使平台的上表面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 的上表面平齐,方便相关人员在平台与塔身之间行走,减少了事故隐患。下面结合说明书附 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请参见图3,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3和连接座 2。为保持描述的连贯性,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图3中与图1、图2中相同的零部 件采用了相同的标号进行标注。其中,第一支架I的作用是承载平台10,固定设置在平台10上。其中,第二支架3的作用是支撑平台10,设置在第一支架I的下方。第二支架3的 第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与第一支架I远离塔身的一端铰接,第二端设有用于与塔式起重机 的塔身20铰接的第二连接孔,安装时通过第二销轴5与起重机的塔身20铰接,形成对平台 10的三角支撑结构,使得平台10更加安全、可靠。连接座2的作用是连接平台10和起重机的塔身20,连接座2固定设置在第一支 架I的底面上并且伸出第一支架I形成自由端,自由端与塔身20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后 形成第一铰接点A。本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第一铰接点A位于第一支架I的下方,因 此,平台10与起重机的塔身20连接后,可以使塔身20上与平台连接的相应主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用于与平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塔身铰接的第一连接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后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且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包括 用于与平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远离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塔身铰接的第一连接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塔身上相应的主体结构铰接后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且平台上表面与所述主体结构的上表面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 平台连接座,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平台连接座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自由端;和 塔身连接座,上端用于固定在所述相应主体结构上,下端与所述自由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起重机的平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身连接座包括立板,所述立板的上端用于固定在所述相应主体结构上,所述立板的下端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平台连接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块耳板,两块所述耳板伸出所述第一支架形成所述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立板插装在两块所述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成宏周瑜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