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7495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运输流程为:煤浆通过喂浆泵送入环路管道,经检测合格后进入一级泵站的输送主泵及管道,由主泵加压将合格煤浆密闭输送到第二接力泵站及管道至用户终端。泵站内都设置清水池及废浆池;泵站由接力泵站和转输泵站组成,泵站入口汇管、排出汇管和泵上安装有压力仪表及超压泄放阀门,主泵进、出口安装有缓冲气罐;泵站内的主泵为并联连接,并采用电子耦合方式,对泵的启动及关闭进行控制。具有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及操作简便,减轻了火车及汽车的运输压力,减少了重载汽车对公路的磨损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道运输,具体涉及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
技术介绍
管道运输行业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通过管道运输的有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其他矿产,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实验室研究管道运输,其中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始用于煤炭的管道世纪运输,对水煤浆的浓度设为45% 49%,这种浓度运输的成本过高,存在低效率运输的缺陷;中国专利ZL85100543.8,由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专利技术的“高浓度水煤浆”,水煤浆含有添加剂,添加剂为腐植酸钠盐,其用量为煤(干基)重量的O. 05 10%之间,煤浆浓度为33% 70%,煤的粒度大小均小于300微米,该专利技术只涉及高浓度水煤浆,对于管道运输未公开,且浓度值过宽,同时还含有添加剂,美国的煤浆浓度过稀,均存在增加运输成本的缺陷。又如“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2009年02月13日申请的“一种矿浆管道运输装置”,申请号为200910008917. 5和2010年05月12日申请的“一种矿浆管道运输装置及其防堵控制方法”,申请号为201010169064. 6,该两项专利都用于一般短距离输送,不适宜大运量、长距离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 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及操作简便的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该运输系统由煤制浆系统、泵站、管道、储浆罐、缓冲气罐、参数检测仪表组成,本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煤仓与破碎及制浆系统连接;破碎及制浆系统与储浆系统一端连接,所述储浆系统另一端通过喂浆泵房与安全回路一端连接;安全回路另一端与第一泵站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泵站分别与清水池、废浆池连接;所述第二泵站、所述第三泵站、所述第四泵站、所述第五泵站的进口管道依次分别与第一泵站开路系统、第二泵站开路系统、第三泵站开路系统、第四泵站开路系统连接;所述第五泵站的出口管道与第一终端连接;所述第一终端依次分别与第一用户,第二用户、输送泵站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泵站另两端分别与第二终端的第三用户连接;第三终端的第四用户连接。所述的泵站的主泵为活塞隔膜泵。所述的管道直径为273.1mm 610_。所述的管道壁厚为17. 5mm 7. 0mm。所述的储浆罐直径为Φ24πιΧ高25m。所述管道的全线分别设置至少四个截断阀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及操作简便,减轻了火车及汽车的运输压力,减少了重载汽车对公路的磨损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的特点,采用本种运输方式,对地形的适应性最大可达到±13%,沿途无任何的运输损失,由于管道深埋于冻土层以下,对气候的适应性强,沿途无任何飘尘等的污染,由于沿线仅有5个接力泵站、I个转输泵站(位于一个终端的场地内)和3个终端共8个永久占地构成,环节少,劳动定员少,仅200人,建成后,运费低于O. 15元/吨公里,比铁路和公路运费最少低50%,且煤源稳定、连续运输,对用户煤质的保证性很强,广泛用于煤炭及其他矿产行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运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_煤仓,2-破碎及制浆系统,3-合格储浆系统,4-喂浆泵房,5-安全回路,6 10为1# 5#泵站,11-清水池,12-废浆池,13 16为1# 4#开路系统,17-第一用户,18-第二用户,19-输送泵站,20-第三用户,21-第四用户,I III为第一 第三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所示,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该运输系统由煤制浆系统、泵站、管道、储浆罐、缓冲气罐、参数检测仪表组成,所述煤仓I与破碎及制浆系统2连接;破碎及制浆系统2与 储浆系统3 —端连接,所述储浆系统3另一端通过喂浆泵房4与安全回路5 —端连接;安全回路5另一端与第一泵站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泵站6分别与清水池11、废浆池12连接;所述第二泵站7、所述第三泵站8、所述第四泵站9、所述第五泵站10的进口管道依次分别与第一泵站开路系统13、第二泵站开路系统14、第三泵站开路系统15、第四泵站开路系统16连接;所述第五泵站的出口管道与第一终端I连接;所述第一终端I依次分别与第一用户17,第二用户18、输送泵站19 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泵站19另两端分别与第二终端II的第三用户20连接;第三终端的第四用户21连接。所述的泵站的主泵为活塞隔膜泵。所述的管道直径为273.1mm 610mm。所述的管道壁厚为17. 5mm 7. 0mm。所述的储浆罐直径为Φ24πιΧ高25m。所述管道的全线分别设置至少四个截断阀室。综上所述,下面就运行系统分别叙述如下实施例1一、管输工艺主要设计参数1、设计煤浆浓度、流速及管径本设计煤浆重量为53%,管输流速要同时满足安全流速及运量的要求,本项目管输浓度、流速与管径选择见表4-4-2。管道直径对应设计流速表表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该运输系统由煤制浆系统、泵站、管道、储浆罐、缓冲气罐、参数检测仪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1)与破碎及制浆系统(2)连接;破碎及制浆系统(2)与储浆系统(3)一端连接,所述储浆系统(3)另一端通过喂浆泵房(4)与安全回路(5)一端连接;安全回路(5)另一端与第一泵站(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泵站(6)分别与清水池(11)、废浆池(12)连接;所述第二泵站(7)、所述第三泵站(8)、所述第四泵站(9)、所述第五泵站(10)的进口管道依次分别与第一泵站开路系统(13)、第二泵站开路系统(14)、第三泵站开路系统(15)、第四泵站开路系统(16)连接;所述第五泵站的出口管道与第一终端(Ⅰ)连接;所述第一终端(Ⅰ)依次分别与第一用户(17),第二用户(18)、输送泵站(19)一端连接;所述输送泵站(19)另两端分别与第二终端(Ⅱ)的第三用户(20)连接;第三终端的第四用户(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运量长距离密闭接力管道输煤系统,该运输系统由煤制浆系统、泵站、管道、储浆罐、缓冲气罐、参数检测仪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I)与破碎及制浆系统(2)连接;破碎及制浆系统(2)与储浆系统(3) —端连接,所述储浆系统(3)另一端通过喂浆泵房(4)与安全回路(5) —端连接;安全回路(5)另一端与第一泵站(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泵站(6)分别与清水池(11)、废浆池(12)连接;所述第二泵站(7)、所述第三泵站(8)、所述第四泵站(9)、所述第五泵站(10)的进口管道依次分别与第一泵站开路系统(13)、第二泵站开路系统(14)、第三泵站开路系统(15)、第四泵站开路系统(16)连接;所述第五泵站的出口管道与第一终端(I )连接;所述第一终端(I )依次分别与第一用户(17),第二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林张卫东周秀隆涂昌德甘正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