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026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改变传统的排气柱连接部的设计,结构精巧,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输液起始产生气泡的问题,无需再用人工挤压或轻弹,节省了医务人员的时间;2、通过在排气柱的外侧设置有凸楞的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排气柱插入滴斗的深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液器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具体为一种无气泡的输液器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医院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主要用于重力式静脉输液。一般是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斗组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连接组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液软管流入滴斗,当滴斗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顺着软管流入经脉。—般来说,滴壶上部分的顶端为输液接口,通过输液软管5、瓶塞穿刺器与输液瓶连通;滴壶下部分为滴斗1,滴斗I底部为中空的连接套管,排气柱3插接于连接套管内,排气柱3在滴斗I的连接套管2的外侧部分为连接部5,连接部5插入输液软管2 (如图1所示);排气柱3在滴斗I内的部分的上半段为排气部4的侧壁开有进液口,滴斗I中的药液得以通过进液口进入排气柱3的中空部分。这种滴斗与输液软管的连接方式存在一些缺陷为了连接部5便于插入输液软管2,因此,将连接部管口设置为圆角或外壁倒角的结构;但是,由于圆角或倒角的缘故,连接部5与输液软管2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如图2所示的G处,因此,当药液在滴落至连接部5 口处进入输液软管2的时候,药液液滴迅速增加表面积,G处形成一空气区域,但不能被带入输液软管2。药液持续滴入输液软管2,当输液软管2下方的空气逐渐被药液排挤出输液软管2,至输液软管2下方全部为药液的瞬间,由于药液自枕头滴出时的滴速较排空气时突然变小,而滴斗I中药液滴入输液软管2的滴速尚未发生改变,依旧保持原有的滴速,因此导致输液软管2内的液位突然上升,从而将G处的空气带入输液软管2,如图3所示的G处,因此,传统的连接方式,往往在排空气时,为了排挤干净,护士都需要在使用时用手指轻敲或挤按滴斗1,使G处的空气也被药液排挤出输液软管2。平添了很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以解决现有滴斗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所述的排气柱外缘 设置有限制排气柱上下的凸楞,凸楞上方部分为排气部,凸楞下方部分为连接部;所述的排气部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慢的问题,在滴斗的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滴壶内的空腔与大气相通,不会因为药液在下滴过程中,滴壶内的气压变低而导致滴速过慢。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 为了便于安装,可以在连接部接口外侧设置倒角或圆角。本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排气柱连接部内壁的构造,排气柱连接部内壁设计为喇叭口状,既由上到下内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因此在排气柱和输液软管之间形成的空气区域为开放式区域,药液在行经该空气区域时,由于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迅速增大,并占满整个空气区域,因此该空气区域的空气可以直接通过药液带出,并在第一时间排挤出输液软管。另外,由于连接部的接口处变薄,即使将其接口外侧设置倒角,但倒角与输液软管之间形成的空气区域较小,药液在下滴至此处时,仍然由于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迅速增大,并占满整个空气区域,因此该空气区域的空气可以直接通过药液带出,并在第一时间排挤出输液软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改变传统的排气柱连接部的设计,结构精巧,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输液起始产生气泡的问题,无需再用人工挤压或轻弹,节省了医务人员的时间;2、通过在排气柱的外侧设置有凸楞的方式,可以精确控制排气柱插入滴斗的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的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无液滴);图3为图1的A部的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有液滴);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部连接要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其他部件);图中1、滴斗2、输液软管3、排气柱4、排气部5、连接部6、凸楞。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I斗,与滴斗I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3,排气柱3在滴斗I内的部分为排气部4,排气柱3在滴斗I外的部分为连接部5 ;输液软管2套接于连接部5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所述连接部5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所述的排气柱3外壁设置有限制排气柱3上下的凸楞6,凸楞6上方部分为排气部4,凸楞6下方部分为连接部5 ;所述的排气部4在滴斗内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竖直整齐排列的细缝为进液口;为了解决滴壶的滴重不足,药液下滴速度慢的问题,在滴斗的顶部或侧壁上设置有一带空气膜的空气过滤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滴壶内的空腔与大气相通,不会因为药液在下滴过程中,滴壶内的气压变低而导致滴速过慢。为了保证空气膜的卫生,还在空气过滤器上配置有安全盖,使用时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包括滴斗,与滴斗底部的连接套管插接的排气柱,排气柱在滴斗内的部分为排气部,排气管在滴斗外的部分为连接部;输液软管套接于连接部的外侧,并用黏胶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往接口方向的内壁直径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器的滴斗和输液软管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排气柱外缘设置有限制排气柱上下的凸楞,凸楞上方部分为排气部,凸楞下方部分为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龙邹绍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