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容量并且充放电循环特性和储存特性良好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便携电话、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发达、电动汽车的实用化等,小型轻量且高容量的二次电池、电容器成为必要。这样的锂二次电池中,以电池特性的提高等为目的,现在也在继续进行各种改良。例如,专利文献I中,通过使非水系电解液中含有磷酸酯系的特定的化合物,从而公开了气体产生量少,高容量,保存特性和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此外,以往,作为锂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而使用的钴酸锂(LiCoO2)制造容易,且操作容易,因此作为适合的活性物质而广泛使用。然而,LiCoO2是以稀有金属钴(Co)作为原料而制造的,因此予想到今后资源不足会变得严重。此外,钴本身的价格也高,价格变化也大,因此期望便宜且供给稳定的正极材料的开发。因此,为了进ー步高容量化,作为从正极活性物质的探讨,进行了代替LiCoO2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开发,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包含镍(Ni)、锰(Mn)、钴(Co)、其它置换元素M,规定各元素的含有比例,使正极活性物质粒子表面的M相对于Mn、N1、Co的原子比率a大于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整体的上述M相对于Mn、N1、Co的平均原子比率的正极活性物质。此外,作为以高容量化为目的的从负极活性物质的探讨,专利文献3、4和5中公开了使用具有由硅(Si)的超微粒分散在SiO2中而成的结构的SiOx作为负极材料。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2629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 — 20264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9 JP 2010-171220;2011.01.11 JP 2011-002721.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包含正极、负极、非水电解液和隔板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含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的正极合剂层,所述正极合剂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锂和镍的第I含锂复合氧化物,所述第1含锂复合氧化物的全部量中的所述镍相对于所述锂的摩尔比率为0. 05 1.05,所述非水电解液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膦酰基乙酸酯类化合物0. 5 20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第I含锂复合氧化物由一般组成式Li1+yM02表示,所述一般组成式中,一0. 15≤y≤O. 15,并且,M表示包含N1、Co和Mn的元素组,当将相对于所述元素组M的全部元素数的、所述元素组M所含的N1、Co和Mn的元素数的比例分别设为a (mo 1%)、b (mol%)和c (mo 1%)时,由25≤a≤90,5≤b≤35,5≤c≤35和10≤b十c≤70表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还包含含有锂和过渡金属的第2含锂复合氧化物。4.根据权利要求3全部锂的总摩尔比率为5.根据权利要求16.根据权利要求17.根据权利要求1酯和碳酸亚乙烯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包含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合剂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含有硅和氧作为构成元素的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包含集电体、和在所述集电体上形成的负极合剂层,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的全部量中的全部镍相对于.0. 05 1.0。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合剂层的密度为3. 2g/cm3以上。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所述正极合剂层的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剃春树,御书至,松尾和贵,川端雄介,长冈修一,河野聪,稻叶章,山田将之,阿部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麦克赛尔能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