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结构体及贴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6231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合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在通过粘着剂贴合的工件之间,于规定区域内不会残留气泡,且良品率高。该贴合结构体包括:工件(S1),一部分具有平坦面;密封部(3),在工件(S1)的平坦面上的视野范围(W)周围,以从平坦面隆起的方式,利用粘着剂而形成;粘着剂填充部(4),向密封部(3)围住的区域内填充粘着剂(R);以及第2的工件(S2),相对于密封部(3)及粘着剂填充部(4)进行贴合。从工件(S1)的平面侧观察,密封部(3)包含使密封部(3)的内缘的一部分向视野范围(W)的外侧扩展的扩张部(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通过粘着剂使一对工件(work)贴合的。
技术介绍
通常,液晶显示器是一种贴合结构体,通过将液晶模块(module)、操作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保护表面的保护面板(覆盖面板(coverpanel))等叠层(laminate)而构成。作为这些液晶模块、触控面板、保护面板等的叠层对象的构件(以下称为工件),则是组入液晶显示器的壳体。为了将这种工件彼此贴合,存在利用粘着片(sheet)的方法和利用树脂粘着剂的方法。粘着片是在作为基体的片材(sheet)两面,涂布粘着剂并粘贴剥离纸而成。和粘着剂相比,该粘着片比较昂贵。而且,在使用粘着片时,必须进行预先将剥离纸剥离等步骤。因此,近年来因降低成本等要求,使用比较廉价且步骤能够简化的粘着剂贴合逐渐成为主流。而且,像保护面板、或触控面板这样的工件,是以和液晶模块的显示面区域重叠的方式予以叠层。这种情况下,若各工件之间存在空气层,则会因外部光线反射,导致显示面的可见性(visibility)下降。为了应对此情况,有在贴合各工件时,利用粘着剂填入各工件之间(间隙(gap)),从而形成粘着层。该粘着层具有作为各工件间的间隔件(spacer)而保护工件的功能。另外,近年来,应画面大型化的需求,液晶显示器也不断大型化。在大型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构成该液晶显示器的工件的面积也会变大,因此容易发生变形。因此,为了能够吸收变形而保护工件,粘着层所需厚度逐渐趋向增厚。例如,逐渐要求数百Pm的厚度。这样,若要确保厚度,则必要的粘着剂的量增加。如此一来,在将必要量的粘着剂供给至工件的情况下,粘着剂会流动,而容易从工件露出。因此,用作粘着剂的树脂(resin)考虑使用流动少的高粘度树脂。但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粘着剂的涂布位置等工艺(process)条件未严格调整,那么贴合时也会存在粘着剂从规定区域露出的情况。为了应对所述情况,有预先在规定涂布区域的外周,利用树脂形成堤状的密封部的密封(seal)方式(参照专利文献I)。例如,如图20所示,在工件SI上,呈框状涂布树脂粘着剂R1,使其硬化而形成密封部。之后,向密封部内侧供给树脂粘着剂R2,如图21所示,使工件S2贴合。在该密封方式中,由于外周存在密封部,因此能够通过该密封部,防止树脂粘着剂R2在贴合时因流动引起的露出。此外,为了消除光学漫反射(diffuse ref lection),有时候也会在工件之间填充折射率与工件的折射率差不多相同的物质(功能材料)。这种情况下,填充材料也承担起作为使工件粘着的粘着剂的功能。而且,贴合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大气中贴合的方法,另一种是在真空中贴合的方法。在大气中贴合的方法无需排气设备,能够廉价地实现。但是,在大气中的贴合难以实现贴合面不残留气泡的工艺条件设定。该工艺条件例如有展开树脂进行贴合时的树脂的涂布图案(pattern)、贴合压力、压力施加方法等。另一方面,在真空中贴合的方法中,只要是充分排气后的环境,则周围并无气体,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气泡较少的贴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6671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8-20951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9-8851号公报但是,即便是在真空中进行贴合,在实际生产现场,因生产时间等需要,难以进行足够长时间的排气。因此,只能在残留某种程度上的气体的状态下进行贴合,从而有可能产生气泡残留。图22表示这种残留气泡A的一例。残留气泡A的发生位置通常大多在密封部的内缘、角落等。这是因为贴合时粘着剂经过的路径所造成。即,若粘着剂在贴合时扩散,则气泡被挤压到粘着剂外缘,从而到达密封部的内缘。由此,该内缘会存在残留的气泡。另外,粘着剂是沿着密封部的内缘向角落移动,因此大多数气泡聚集在角落。当该残留气泡A发生在液晶显示器等的用户(user)的视野范围W内时,有可能会妨碍画面的可见性。因此,图22所示的残留气泡A,优选为处于图21所示的用户的视野范围W之外。而且,残留气泡A例如是保留在构成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区域外框的外周边框(bezel)的内侧时,特别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应画面大型化的需求,视野范围W理想的是确保广面积。因此,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必须尽可能广地运用。即,理想的是,尽可能减少因气泡残留导致显示区域未被运用的部分、利用外框挡住残留气泡的部分。为了防止气泡残留,还提出了一种方法,预先在密封部设置间隙,贴合时从间隙流出树脂,从而排出气泡(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但是,这种方法中,流出的树脂会从工件滴落,使周围变脏。这一点尤其在液晶面板周围所设置的驱动电路用基板的液晶模块贴合时成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结构体及该贴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贴合结构体在通过粘着剂贴合的工件之间,规定区域内不残留气泡,且良品率高。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贴合结构体具备如下的技术特征。(I)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面的第I工件(2)在所述第I工件的平坦面上的规定区域周围,以从所述平坦面隆起的方式,利用粘着剂形成的密封部(3)在由所述密封部围住的区域内,填充粘着剂的粘着剂填充部(4)针对所述粘着剂填充部及所述密封部而贴合的第2工件(5)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内缘的一部分向所述规定区域外侧扩大的扩张部此外,在其他形态中,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形成为矩形状,所述扩张部至少形成在所述密封部的角落。在其他形态中,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形成为矩形状,且所述扩张部至少形成在所述密封部的边上。在其他形态中,所述扩张部是由所述密封部的宽度较窄的部位形成。在其他形态中,所述扩张部的特征在于,是通过将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在其他形态中,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扩张部内的区域的特征在于包含宽度较窄的窄幅部、和宽度较广的宽幅部,所述窄幅部的一端连通于所述规定区域,所述窄幅部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宽幅部。而且,如上所述的贴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也是其他形态之O在如上所示的专利技术中,相对于第I工件而使第2工件贴合时,因施加于密封部内的粘着剂的压力,粘着剂向密封部内扩展。此时,利用到达密封部的扩张部的粘着剂,将气泡排出至规定区域之外。而且,即便粘着剂流入扩张部,也滞留于扩张部的内部,因此能够防止向第I工件外流出。[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贴合结构体及该贴合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贴合结构体在通过粘着剂贴合的工件之间,不会在规定区域残留气泡,且良品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贴合结构体的垂直截面图。图2是表示图1的贴合结构体的水平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贴合结构体在即将贴合前的垂直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1的贴合结构体在贴合时的粘着剂的扩展的水平截面图。图5是表示图1的贴合结构体的粘着剂流入扩张部内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图6是表示形成多个矩形扩张部的形态的水平截面图。图7是表示形成多个三角波形扩张部的形态的水平截面图。图8是表示形成多个曲线波形扩张部的形态的水平截面图。图9是表示扩张部形成为曲线状的形态的水平截面图。图10(a)、图10(b)是表示包含窄幅部和宽幅部的扩张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件,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面;密封部,在所述第1工件的所述平坦面上的规定区域周围,以从所述平坦面隆起的方式,利用粘着剂而形成;粘着剂填充部,在由所述密封部围住的区域内填充粘着剂;第2工件,相对于所述粘着剂填充部及所述密封部进行贴合;以及扩张部,其是从所述第1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的内缘的一部分向所述规定区域外侧扩展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75041.一种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I工件,至少一部分具有平坦面; 密封部,在所述第I工件的所述平坦面上的规定区域周围,以从所述平坦面隆起的方式,利用粘着剂而形成; 粘着剂填充部,在由所述密封部围住的区域内填充粘着剂; 第2工件,相对于所述粘着剂填充部及所述密封部进行贴合;以及扩张部,其是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的内缘的一部分向所述规定区域外侧扩展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是形成为矩形状; 所述扩张部至少形成在所述密封部的角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密封部是形成为矩形状; 所述扩张部至少形成在所述密封部的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扩张部是利用所述密封部的宽度较窄的部位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张部是通过将所述密封部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I工件的平面侧观察,所述扩张部内的区域包含宽度较窄的窄幅部、及宽度较广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端生
申请(专利权)人:芝浦机械电子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