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8484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其步骤为将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碳源、溶剂按一定比例依次加入密闭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均匀,在惰性气氛下搅拌升温反应,得到磷酸亚铁锂初级产品后,固液分离,洗涤干燥,在惰性气氛下焙烧,得到磷酸亚铁锂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有机溶剂经减压蒸馏回收再利用。得到的磷酸亚铁锂材料产品得到一次颗粒粒径细小、粒径分布狭窄且分布均匀、导电性能好、产品电化学性能优良、产品批次一致性较好,回收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能耗低、适合于工业生产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磷酸亚铁锂材料生产方法,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电源,具有高电压、高容量、重量轻、体积小、安全环保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等领域,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重,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现在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商业化电池大多以钴酸锂为正极材料,但由于钴资源匮乏,钴酸锂存在材料价格昂贵和安全性等问题,因此人们一直在开发研制性能优良的其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橄榄石状磷酸亚铁锂以其能量密度高、容量高、循环性能优越、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良好、使用安全、原料价格低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尤其是储能电池应用领域极具潜力。目前主流的磷酸亚铁锂生产方法是高温固相法,虽然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生产,但烧结后的产品存在一次颗粒较大、团聚严重、且粒度分布不均且宽泛,导致锂离子扩散通道过长、产品电化学性能较差、产品批次一致性较差等缺点。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相比,溶剂热法制备的产品一次颗粒形貌可控、粒度较小、达到纳米级别、分布狭窄且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碳源、溶剂按一定比例依次加入密闭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均匀,所述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1∶2~4,碳源加入量为固体粉体(不含碳源)质量的6%~20%,溶剂为纯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且其中水的体积分数≤50%,固体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90%;(2)密闭反应釜惰性气氛保护,混合物在搅拌下升温到100~300℃,加热处理时间≥1h,发生晶化反应生成磷酸亚铁锂初级产品,水蒸气通过安装在反应釜上的冷凝系统冷凝回收;(3)反应结束冷却后采用固液分离方法将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碳源、溶剂按一定比例依次加入密闭反应釜中,混合搅拌均匀,所述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锂源化合物三者的摩尔比为1:1: 2 4,碳源加入量为固体粉体(不含碳源)质量的6% 20%,溶剂为纯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物,且其中水的体积分数≤50%,固体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 90% ; (2)密闭反应釜惰性气氛保护,混合物在搅拌下升温到100 300°C,加热处理时间≥ lh,发生晶化反应生成磷酸亚铁锂初级产品,水蒸气通过安装在反应釜上的冷凝系统冷凝回收; (3)反应结束冷却后采用固液分离方法将磷酸亚铁锂初级产品分离,用有机溶剂或去离子水洗涤多次,直至除去残留在颗粒表面的杂质; (4)将除去杂质的物料干燥,得到干燥粉体; (5)将所述步骤(3)中产生的废水、有机溶剂采用减压蒸馏法将水、有机溶剂和盐分离回收; (6)将所述步骤(4)中得到的粉体,在惰性气氛中,在焙烧温度200 850°C下焙烧0.5h 20h,制得磷酸亚铁锂产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纳米级磷酸亚铁锂的工业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锂源化合物为氢氧化锂、磷酸二氢锂、醋酸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波龚金保陈彦彬李鸿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