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真空吸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834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2:03
一种真空吸取设备(10),该真空吸取设备配备有具有供应端口(22)的本体(12),和设置在本体(12)的下部上的衬垫(14),工件(W)能够在吸取作用下被吸引在衬垫(14)上。衬垫(14)由基板(38)、柔性中间板(40)和吸取片状物体(42)构成,其中基板(38)被容纳在本体(12)的空间(24)中,柔性中间板(40)设置在基板(38)的下部上,吸取片状物体(42)设置在中间板(40)的下部并且具有在吸取作用下吸引工件(W)的片状物(46)。另外,基板(38)、中间板(40)和吸取片状物体(42)沿着本体(12)的轴线方向堆叠。基板(38)的刚度最高,而中间板(40)和吸取片状物体(42)的刚度依次降低,而它们的柔性从基板(38)依次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真空吸取设备,该真空吸取设备能够在负压流体的吸取作用下吸引エ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真空吸取设备已经被用于传送片状物或者板状エ件(例如,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例如,第2004-298970号日本特开专利公报中所公开的这种真空吸取设备配备有主体和多孔体(porousbody),其中负压或者真空被供应到该主体的内部,该多孔体经由支撑体被安装到主体的开ロ。供应到主体的负压流体通过支撑体的入口通道,然后通过多孔体起作用,从而エ件在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在多孔体的吸取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近年来为了运输如太阳电池板、液晶显示器等等的薄板状エ件,已经使用上述真空吸取设备,然而当这种エ件开始邻靠多孔体的吸取表面吋,来自吸取表面的化学物质被传输到エ件上并且作为吸取轨迹(吸附痕迹)残留在エ件上。这种吸取轨迹易于降低エ件的产品质量。此外,例如,如果エ件坚固或者坚硬,由于通过真空吸取设备产生的吸カ而可能导致エ件变形和受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真空吸取设备,该真空吸取设备能够可靠地防止在吸取作用下吸引的エ件变形,还能够防止吸取轨迹残留在エ件上,并且该真空吸取设备能够抑制负压流体的消耗。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在负压流体的吸取作用下吸引エ件的真空吸取设备,该真空吸取设备包含具有端ロ的本体,负压流体被供应到该端ロ ;吸取部,该吸取部设置在本体的下部,并且配备有能够以匹配エ件的表面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柔性吸取表面;和密封体,该密封体设置在吸取部的周侧边缘,用于维持吸取部和本体之间的气密性;其中,吸取表面由当エ件被吸引在吸取表面上时不会相对于エ件传送化学物质的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真空吸取设备中,通过在本体的下部设置吸取部,并且通过当エ件被吸在吸取表面上时不会相对于エ件传送化学物质的材料制成吸取表面,防止吸取表面的吸取轨迹附着到エ件的表面并且残留在エ件的表面上,该吸取部具有能够以匹配エ件的表面的形状的方式而发生变形的柔性吸取表面。因此,能够适当地避免エ件质量的劣化。另夕卜,例如,如果通过真空吸取设备吸引具有不规则形状的表面的エ件,那么由于柔性吸取表面能够随着工件表面发生变形并且被附着到エ件上,因此不管エ件的表面形状,都能够通过吸取部在吸取作用下可靠地吸引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エ件的变形等等,并且能够在吸取作用下吸引エ件。此外,通过吸取部的吸取表面紧密附着到エ件的表面,防止吸取表面和エ件表面之间存在的负压泄漏(或者防止空气等等被吸取到吸取表面和エ件表面之间),并且能够抑制负压流体的消耗。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通过以下描述以及附图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本专利技术的最优实施例通过说明性的实例来展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取设备的整体截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真空吸取设备的部分截面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真空吸取设备的分解立体图;和图4是显示在具有不规则形状表面的エ件在吸力的作用下被吸在真空吸取设备上的状态下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參考标号10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真空吸取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真空吸取设备10包括本体12,该本体12被连接到未显示的真空发生设备;衬垫(吸取部)14,该衬垫14设置在本体12的下部并且能够在吸取作用下吸引エ件W ;和环体(保持构件)16,该环体16相对于本体12固定衬垫14。真空吸取设备10被安装在未显示的自动机械的运输臂等等的远端上,并且经过该运输臂能够被移动到设置エ件W的位置或者将要运输エ件W的预定位置。例如,本体12被形成为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圆盘形状,并且在其中形成有开ロ 18,该开ロ 18朝着工件W —侧上的一端表面(在箭头A的方向上)打开。实质上,供应端ロ 22形成在本体12上的另一端表面的中心,该供应端ロ 22通过未显示的联接器连接到管20。管20被连接到未显示的真空发生设备,从而用于相对于供应端ロ 22供应负压流体。空间24包含在本体12的内部,该空间24从开ロ 18朝着另一端表面侧(即在箭头B的方向上)凹陷预定深度。突出部26大致形成在空间24的大致中心,该突出部26从其内壁表面呈基本圆形形状凸起。供应端ロ 22穿透突出部26的中心,从供应端ロ 22沿着径向向外方向延伸的连通通道28被形成在该突出部26中。另外,连通通道28与形成在突出部26的外周侧上的环状的环形通道30相连通。由于连通通道28和环形通道30被形成在空间24的内壁表面上,因此它们基本形成在同一平面中。更具体地,负压流体经过连通通道28从供应端ロ 22到空间24起作用,以在环形通道30中产生负压。在开ロ 18的外周侧上的位置,密封安装部分32被形成在本体12的一端表面上。密封安装部分32被形成为平坦形状,并且环形壁34被形成在密封安装部分32和开ロ 18之间,该环形壁34在本体12的轴线方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突出。此外,在本体12的外圆周表面上,具有开ロ 18的一端表面的附近的直径沿着径向向内方向减小,并且具有其上刻有螺纹的螺纹部分36沿着圆周方向形成。环体16(随后说明)与螺纹部分36螺纹接合。衬垫14包括基板(基体)38,基板38邻靠突出部26并且被容纳在本体12的空间24中;中间板(中间体)40,中间板40邻靠基板38的下表面;和吸取片状物体42,吸取片状物体42被设置成覆盖中间板40。基板38、中间板40和吸取片状物体42沿着本体12的轴线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被同心地堆叠。例如,基板38由例如通过烧结(sinter)树脂材料而形成的烧结的多孔体构成,并且具有穿透其内部的多个通孔44。通孔44在基板38的厚度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穿透,并且彼此以基本相等的距离分离。而且,基板38并不局限于由烧结的多孔树脂形成,也可以通过压制具有预定刚度的无纺布或者海绵或者通过选择材料而形成。可选地,可以利用由金属或者树脂材料制成的板形成基板38,在该板中具有流体能够流过的凹槽或者孔。此外,基板38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固定厚度的圆盘形状,并且基板38的刚度被设定成比随后说明的中间板40的刚度高。基板38的外径被设定成与本体12中的空间24的内径大致相同或者稍微小于空间24的内径。例如,中间板40由诸如海绵等的可透气和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具有预定厚度,以便流体能够经过中间板40的内部。与基板38类似,中间板40被形成为圆盘形状,并且其外径被设定成与基板38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负压流体通过基板38起作用以在中间板40的内部中产生负压,进而在吸取片状物体42 —侧上产生负压。代替海绵,中间板40可以由橡胶、聚合物凝胶、无纺布等等制成。更具体地,中间板40由它的构造或者由用于它的材料形成为降低其刚度,并且与基板38相比,中间板40的柔性较大。此外,孔或者气孔可以被添加到中间板40,用于增加中间板40的透气性。例如,吸取片状物体42由可透气的片状物(吸取片状物)46和绕片状物46的外圆周表面设置的密封环(密封构件)48组成。通过例如由薄膜或者合成纤维制成的纤维织物或者纺织品,以薄板形式、由柔性和可透气的材料形成片状物46。此外,不会相对于エ件W传送化学物质的材料(例如,合成纤维织物、无纺布、热塑性树脂)用作片状物46的材料。例如,片状物46包括以网格形状交织在其中的多个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负压流体的吸取作用下吸引工件的真空吸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取设备包含:本体(12),所述本体(12)具有端口,并且所述负压流体被供应到所述端口(22);吸取部(14),所述吸取部(14)布置在所述本体(12)的下部,并且所述吸取部(14)配备有能够以匹配所述工件的表面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柔性吸取表面(42a);和密封体(48),所述密封体(48)布置在所述吸取部(14)的周侧边缘,用于维持所述吸取部(14)和所述本体(12)之间的气密性;其中,所述吸取表面(42a)由当所述工件被吸引到所述吸取表面(42a)上时不会相对于所述工件传送化学物质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03 JP 2011-2188311.一种用于在负压流体的吸取作用下吸引工件的真空吸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吸取设备包含 本体(12),所述本体(12)具有端口,并且所述负压流体被供应到所述端口(22); 吸取部(14),所述吸取部(14)布置在所述本体(12)的下部,并且所述吸取部(14)配备有能够以匹配所述工件的表面的形状的方式变形的柔性吸取表面(42a);和 密封体(48),所述密封体(48)布置在所述吸取部(14)的周侧边缘,用于维持所述吸取部(14)和所述本体(12)之间的气密性; 其中,所述吸取表面(42a)由当所述工件被吸引到所述吸取表面(42a)上时不会相对于所述工件传送化学物质的材料制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14)包含 基体(38),所述基体(38)布置在所述本体(12)中的所述端口( 22) —侧上,并且能够允许所述负压流体通过所述基体(38)起作用,以在所述工件一侧上产生负压; 柔性吸取片状物(46),所述吸取片状物(46)布置于在吸取作用下吸引所述工件的所述本体(12)的下部;和 柔性中间体(40),所述柔性中间体(40)布置在所述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野喜弘樱井修三染谷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