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若夫专利>正文

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5685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7:39
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包括上喷淋管、下喷淋管和污水导引槽组件,上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上方,上喷淋管下部设有喷嘴,下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下方,下喷淋管上部设有喷嘴,上喷淋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泵相连,下喷淋管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泵相连,泵与主控制器连接;上喷淋管一侧设有干燥组件;所述污水导引槽组件由污水导引槽本体和侧进风百叶窗组成,侧进风百叶窗设于污水导引槽本体上部四周侧面,侧进风百叶窗的各叶片侧向设置,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构成百叶窗侧进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风阻损失小,清洗时不存在死角,干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除尘过滤箱的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全自动带清洗功能的静电除尘过滤箱,进行单面清洗时,往往存在死角,极片间残余有灰尘,存在清洗周期短,清洗效率低的问题;且,清洗后的残留水溃往往不能及时干燥,严重时将导致整机无法正常连续工作。现有全自动带清洗功能的静电除尘过滤箱,在设计底面进风结构时,为了解决排污水和进风困难的问题,往往需另置运动部件,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对于长年户外运行的设备极易引发故障。目前,部分静电除尘过滤箱采用无运动部件的底面百叶窗间隙进风,由于受底面积的限制,风阻损失较大,致使整体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清洗时不存在死角,结构简单,风阻损失小的具备双面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包括上喷淋管、下喷淋管和污水导引槽组件,上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上方,上喷淋管下部设有喷嘴,下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下方,下喷淋管上部设有喷嘴,上喷淋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泵相连,下喷淋管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泵相连,泵与主控制器连接;上喷淋管一侧设有干燥组件;所述污水导引槽组件由污水导引槽本体和侧进风百叶窗组成,侧进风百叶窗设于污水导引槽本体上部四周侧面,侧进风百叶窗的各叶片侧向设置,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构成百叶窗侧进风口。进一步,所述上喷淋管数量> 2根,上喷淋管下部的喷嘴数量为多个。进一步,所述下喷淋管数量> 2根,下喷淋管上部的喷嘴数量为多个。进一步,所述上喷淋管下部的喷嘴、下喷淋管上部的喷嘴均选用喷射角度为43-120度的实心不锈钢喷嘴。工作时,喷嘴喷射流量为1-3升每分钟,喷嘴喷射压强为l_5bar0进一步,所述干燥组件为红外灯管,红外灯管设于上喷淋管之间。红外灯管可选择发射波长为2. 6-4. O微米的红外光波。待静电除尘组件清洗完毕后,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可启动红外灯管,在红外光波照射下,可将静电除尘组件表面留下的水溃,很快蒸发、干燥。进一步,所述污水导引槽本体底面斜向设置,污水导引槽本体底面向污水引出方向倾斜,污水导引槽本体外接排污水管,排污水管可外接下水管,排污水管设有存水弯头,以利于形成水封,防止下水管中的浊气混入新风,进入过滤箱。安装时,将上喷淋管安装于静电除尘过滤箱内的静电除尘组件的上方,下喷淋管安装于静电除尘过滤箱内的静电除尘组件的下方,将污水导引槽组件安装于除尘过滤箱的箱体底部。静电除尘组件需要清洗时,在主控制器控制下,先启动下喷淋管,通过下喷淋管上部的喷嘴由下往上喷水,冲洗静电除尘组件的下表面;待静电除尘组件下面清洗完毕,再由主控制器控制,启动上喷淋管,通过上喷淋管下部的喷嘴由上向下喷水,冲洗静电除尘组件的上表面,以此消除由单面清洗带来的清洗死角问题。当静电除尘组件双面清洗完成后,由主控制器控制启动红外灯管,对静电除尘组件进行干燥。静电除尘组件清洗后产生的污水由排污水管排出。侧进风百叶窗具有如下两个作用其一,防止清洗时产生的污水飞溅箱外污染环境;其二,防止飞鸟做窝。污水导引槽组件在极大地减小了进风阻力的同时,确保了导水运行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风阻损失小,清洗时不存在死角,干燥效率高。本专利技术采用侧进风,可不受过滤部件进风面积的限制,可以根据过滤箱整体设计的需要,调整侧进风面有效进风面积的大小,理论上可以做到风阻压损为零。过滤箱在正常工作时,污水导引槽组件的百叶窗侧进风口,无阻的提供全部进风量。当静电除尘过滤箱运行一段时间,对其中沾满灰尘的过滤除尘部件进行清洗时,污水导弓I槽将清洗时的污水全部导弓I排出过滤箱外;清洗完毕后,又能快速保证过滤箱在正常工作时通畅进风需要。使用本专利技术,无需另置运动部件。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PM2. 5过滤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与箱体组装主视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与箱体组装侧视 图3为为图1所示实施例风污水导引槽组件主视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风污水导引槽组件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2,本实施例包括上喷淋管4、下喷淋管8和污水导引槽组件,上喷淋管4设于静电除尘组件7的上方,上喷淋管4下部设有喷嘴5,下喷淋管8设于静电除尘组件7的下方,下喷淋管8上部设有喷嘴,上喷淋管4通过第一电磁阀12与泵15相连,下喷淋管8通过第二电磁阀13与泵15相连,泵15与主控制器16连接;上喷淋管4 一侧设有干燥6组件;所述污水导引槽组件由污水导引槽本体11和侧进风百叶窗29组成,侧进风百叶窗29设于污水导引槽本体11上部四周侧面,侧进风百叶窗29的各叶片侧向设置,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构成百叶窗侧进风口。所述上喷淋管4数量为两根,上喷淋管4下部的喷嘴5数量为四个。所述下喷淋管8数量为两根,下喷淋管8上部的喷嘴数量为四个。所述上喷淋管4下部的喷嘴、下喷淋管8上部的喷嘴均选用喷射角度为80度的实心不锈钢喷嘴。工作时,喷嘴喷射流量为1-3升每分钟,喷嘴喷射压强为l_5bar。所述干燥组件6为红外灯管,红外灯管设于上喷淋管4之间。红外灯管可选择发射波长为2. 6-4. O微米的红外光波。待静电除尘组件7清洗完毕后,在主控制器16的控制下,可启动红外灯管,在红外光波照射下,可将静电除尘组件7表面留下的水溃,很快蒸发、干燥。所述污水导引槽本体11底面斜向设置,污水导引槽本体11底面向污水引出方向倾斜,污水导引槽本体11外接排污水管30,排污水管30可外接下水管,排污水管30设有存水弯头,以利于形成水封,防止下水管中的浊气混入新风,进入过滤箱。安装时,将上喷淋管4安装于静电除尘过滤箱内的静电除尘组件7的上方,下喷淋管8安装于静电除尘过滤箱内的静电除尘组件7的下方,将污水导引槽组件安装于除尘过滤箱的箱体I底部。静电除尘过滤箱工作时,未经处理的新风,从百叶窗侧进风口进入静电除尘过滤箱;经静电除尘组件7除尘后成为洁净新风,经箱体I上部送出。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静电除尘组件7需要清洗时,由主控制器16启动水泵15,开启第二电磁阀13,通过下喷淋管8清洗静电除尘组件7的下表面。当静电除尘组件7的下表面清洗干净后,通过主控制器16预将第二电磁阀13关闭,再开启第一电磁阀12。由上喷淋管4清洗静电除尘组件7的上表面;当静电除尘组件7的上表面清洗干净后,关闭第一电磁阀12,并停止泵15的运转。待静电除尘组件7清洗完毕后,在主控制器16的控制下,启动红外灯管,在红外光波照射下,将静电除尘组件7表面留下的水溃,很快蒸发、干燥。静电除尘组件7清洗后产生的污水经百叶窗29汇入污水导引槽本体11,再由排污水管30排出箱体I外。侧进风百叶窗29具有如下两个作用其一,防止清洗时产生的污水飞溅箱外污染环境;其二,防止飞鸟做窝。污水导引槽组件在极大地减小了进风阻力的同时,确保了导水运行的可靠性。所述上喷淋管4、下喷淋管8的启停均通过主控制器16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来实现。用于干燥的红外灯管的启停亦由主控制器16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喷淋管、下喷淋管和污水导引槽组件,上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上方,上喷淋管下部设有喷嘴,下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下方,下喷淋管上部设有喷嘴,上喷淋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泵相连,下喷淋管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泵相连,泵与主控制器连接;上喷淋管一侧设有干燥组件;所述污水导引槽组件由污水导引槽本体和侧进风百叶窗组成,侧进风百叶窗设于污水导引槽本体上部四周侧面,侧进风百叶窗的各叶片侧向设置,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构成百叶窗侧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喷淋管、下喷淋管和污水导引槽组件,上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上方,上喷淋管下部设有喷嘴,下喷淋管设于静电除尘组件的下方,下喷淋管上部设有喷嘴,上喷淋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泵相连,下喷淋管通过第二电磁阀与泵相连,泵与主控制器连接;上喷淋管一侧设有干燥组件;所述污水导引槽组件由污水导引槽本体和侧进风百叶窗组成,侧进风百叶窗设于污水导引槽本体上部四周侧面,侧进风百叶窗的各叶片侧向设置,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构成百叶窗侧进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箱用具备清洗干燥及侧进风污水导引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喷淋管数量> 2根,上喷淋管下部的喷嘴数量为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若夫辜显旺
申请(专利权)人:戴若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