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专门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所述的供暖温室专门用于生产性温室的供热,替代原有的燃煤锅炉供暖系统。供暖温室主要由温室主体结构、主动蓄热装置和热量输送管路组成。温室主体结构由覆盖层和骨架结构组成;主动蓄热装置由泵、循环管路、储热池、太阳能集热板和支架组成,用于蓄积太阳辐射热;热量输送管路用于热量输送。这种供暖温室,作为生产性温室的加温热源,能大大减少对燃煤的依赖,实现温室的节能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
为农业工程
,具体涉及ー种专门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
技术介绍
传统的温室供暖方式通常采用燃煤锅炉加热来提高室内温度,这种加热方式不仅能耗较大,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温室内太阳辐射强度较高吋,尤其在冬季,平均辐射强度为270W/m2,同时温室内白天的气温可达40°C以上,如果能利用温室这种光温特征,将温室中的太阳辐射能通过某种介质集中收集、储存起来,作为生产性温室的加温热源,将会大大减少对燃煤的依赖,实现温室的节能高效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专门用于太阳能蓄积的温室,利用主动蓄热装置将温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通过某种介质集中收集、储存起来,用于其他温室的加温,实现温室的节能高效生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ー种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包括温室主体结构、主动蓄热装置、循环管路和热量输送管路,其中主动蓄热装置位于温室主体结构中,主动蓄热装置和热量输送管路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安装有泵。 进ー步地,所述温室主体结构由覆盖层和骨架结构构成,覆盖层覆盖于骨架结构之上。进ー步地,所述主动蓄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集液槽和支架,太阳能集热板由支架支撑,集液槽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下方。所述太阳能集热板相对于所述支架倾斜30。 50°。进ー步地,所述太阳能集热板包括透光覆盖层、吸热层和保温层,吸热层在保温层上侧,透光覆盖层在吸热层上側。所述保温层可以为聚苯板。进ー步地,所述热量输送管路包括储热池、供液管和回液管,储热池一端接供液管,另一端接回液管。所述储热池为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容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干1.所构建的专门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能够充分吸收太阳辐射热,形成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的供暖系统,供暖过程不产生任何污染;2.太阳辐射能的集中收集与释放,能有效提高能效比,实现温室的低碳节能高效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单套主动蓄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温室主体结构;2-主动蓄热装置;3-泵;4-循环管路; 5-储热池; 6-太阳能集热板;7-支架;8-供液管;9-回液管;10-透光覆盖层;11_吸热层; 12-保温层;13-集液槽;14-覆盖层; 15-后坡;16-后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在温室主体结构内安装太阳能蓄热装置,组成供暖温室为例说明。供暖温室长10m,跨8m,总高3. 8m,太阳能集热板长4m,宽2m。供暖温室专门用来蓄积热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性温室。为了提高太阳能吸收率,通常安装多个主动蓄热装置。如图1所示,六套主动蓄热装置2安装在日光温室I中,温室主体结构I由覆盖层14和骨架结构构成,用于构建适宜于主动蓄热装置运行的高温密闭空间,其中骨架结构主要由后坡15、后墙16支撑;覆盖层14覆盖于骨架结构之上,通常采用透光材料,本实施例选用透明材质。如图2所示,主动蓄热装置2包括太阳能集热板6、集液槽13和支架7。每套主动蓄热装置中,太阳能集热板6由支架7支撑并固定在支架7上,可倾斜30° 50°。太阳能集热板6下方是集液槽13,集液槽13与储热池5通过循环管路4连接;循环管路4上安装泵3,提供储热池中介质(通常为液体)进入主动蓄热装置的动能。储热池5为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容器,主要用于储存蓄热介质(通常为液体蓄热介质),循环管路4负责将各个集液槽13中的储热介质汇集到储热池5中集中储存。储热池5 —端接供液管8,另一端接回液管9,储热池5与供液管8和回液管9组成热量输送管路,用来将储存的热量通过蓄热介质输送到需要供暖的生产性温室中。如图3所示,太阳能集热板6由透光覆盖层10、吸热层11和保温层12依次叠放组成。光穿过透光覆盖层10后,其辐射能被吸热层11吸收,然后吸热层11将其吸收的辐射能量以温度形式储存在集液槽13中,保温层12确保将热量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透光覆盖层10可用透明塑料膜,也可采用透明玻璃或其它透光性能好的材料,吸热内层为黑色PE塑料膜,保温层为聚苯板;储热池为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容器,由PVC材料制成,埋设于温室地下,四周用聚苯板保温处理。供液管8、回液管9和储热池组成热量输送管路,将热量输送到所需的生产性温室中。工作吋,开启供液管8,同时关闭回液管9,储热液体注入储热池5。当储热液达到一定值时,开启循环管路4上的泵3,储热池5中的液体依次流经循环管路4和各个主动蓄热装置中的太阳能集热板6,将太阳能集热板6收集的温室内的太阳辐射以热量形式转移存储到集液槽13中,然后再汇集到储热池5中。当储热池5中的液体吸收到足够的热量时或生产性温室需要供暖时,开启回液管9,同时关闭供液管8,对生产性温室输送热量。当需要持续供暖时,可在储热池储蓄一定的热量后,同时开启供液管8和回液管9,对生产性温室持续供暖。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 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主体结构、主动蓄热装置、循环管路和热量输送管路,其中主动蓄热装置位于温室主体结构中,主动蓄热装置和热量输送管路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安装有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太阳能蓄积的供暖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主体结构、主动蓄热装置、 循环管路和热量输送管路,其中主动蓄热装置位于温室主体结构中,主动蓄热装置和热量输送管路通过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上安装有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主体结构由覆盖层和骨架结构构成,覆盖层覆盖于骨架结构之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暖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蓄热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 集液槽和支架,太阳能集热板由支架支撑,集液槽位于太阳能集热板的下方。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慧,张义,杨其长,李文,程瑞锋,魏灵玲,刘文科,李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