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泽宏专利>正文

一种防漏注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466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6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注液瓶,包括:瓶体、外活塞以及内活塞,所述外活塞密封在所述瓶体的开口端,所述内活塞贴覆在所述外活塞的中空管体的管壁上,所述内活塞具有的导水柱插置在所述内活塞底部设置的导水腔中,所述导水柱可沿所述中空管体和所述导水腔往复移动;相互密封相连的所述导水柱、所述导水腔以及所述中空管体通过多个开孔在所述瓶体中形成汽水外通道和汽水内通道;所述汽水外通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插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漏注液瓶,气路设计合理,能有效防止防漏注液瓶在运输途中发生墨水外溢的情况,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文具,尤其涉及一种气路改良设计的防漏注液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液瓶由于气路设计不合理,容易出现墨水外溢的情况。例如,在运输防漏注液瓶的过程中,在外界颠簸致使防漏注液瓶中墨液晃动的状况下,由于瓶盖的密封结构设计的不理想或没有设置相应的密封结构,防漏注液瓶中的墨水很容易外溢,造成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对防漏注液瓶的气路改良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注液瓶,气路设计合理,能有效防止防漏注液瓶在运输途中发生墨水外溢的情况,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注液瓶,包括瓶体、外活塞以及内活塞,所述外活塞密封在所述瓶体的开口端,所述内活塞贴覆在所述外活塞的中空管体的管壁上,所述内活塞具有的导水柱插置在所述内活塞底部设置的导水腔中,所述导水柱可沿所述中空管体和所述导水腔往复移动;相互密封相连的所述导水柱、所述导水腔以及所述中空管体通过多个开孔在所述瓶体中形成汽水外通道和汽水内通道;所述汽水外通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插针。优选的,所述防漏注液瓶还包括瓶盖,所述瓶盖包括可抵压在所述内活塞具有的连接座上的封水部。优选的,所述封水部进一步包括相连接的封水胶塞以及连接栓;当所述瓶盖扣合在所述瓶体上时,所述插针穿过所述封水胶塞以及所述连接栓中部的贯通孔,所述封水胶塞平整抵压在所述连接座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栓上设置逸气孔。优选的,所述内活塞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导水柱连接处的密封部。优选的,所述外活塞的内壁上设置通槽;在所述内活塞沿所述中空管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汽水内通道通过所述通槽与外部连通。优选的,所述导水柱的端头上设置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阻隔所述汽水外通道和所述汽水内通道连通。优选的,所述导水腔连接在所述中空管体的底部,所述导水腔的底部开孔与所述瓶体中的液体连通;在所述导水腔的底部设置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导水柱包括第一圆台和第二圆台,所述第一圆台抵压在所述内活塞具有的弹簧上,所述第二圆台抵压在所述导水腔的端口处。优选的,所述导水腔上设置卡口,所述导水柱通过所述卡口与所述端头的卡持对应连接在所述导水腔上。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漏注液瓶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改良的气路结构设计,能有效防止防漏注液瓶在运输途中发生墨水外溢的情况,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防漏注液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瓶体I是具有开口端的中空容置器具,其开口端侧具有相对收窄的瓶颈11,在所述瓶颈11的外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本实施例中,外螺纹设在两个直径不同的环形壁面上,靠近瓶口的瓶颈11上的外螺纹用来旋拧外活塞,远离瓶口的瓶颈11上的外螺纹用来旋拧瓶盖7。外活塞2是可与瓶体I旋扣固定连接的中空结构,其包括中空管体21、可旋转密封端头22以及导水腔23,其中,可旋转密封端头22和导水腔23分别位于中空管体21的相对两端。可旋转密封端头22是自中空管体21端侧向外延展的环形卡持壁结构,其环绕在中空管体21的端部的四周,可旋转密封端头22的尺寸大小设置与靠近瓶口的瓶颈11上的外螺纹的尺寸大小相适配,当旋扣外活塞2整体由瓶体I的开口端置入瓶体I后,可旋转密封端头22可通过其上具有的内螺纹与瓶颈11上外螺纹的匹配连接固定在瓶体I的瓶颈11上,此时,中空管体21相对固定在瓶体I中,而设置导水腔23的旋扣外活塞2另一端侧靠近瓶体I的底部位置。导水腔23是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柱状体,其孔径大小小于中空管体21的孔径大小,导水腔23自中空管体21的底端向其内部空腔延伸,延伸高度大致相当于中空管体21高度尺寸的一半。在导水腔23的一端(如图所示的底部)设置加强筋231。加强筋231 —方面起到将导水腔23与中空管体21固定连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增加导水腔23的强度,在进行按压注液中避免弯曲、移位等容易与内活塞3的导水柱32不相适配导致的漏气问题。导水腔23还包括卡口 232,其设置在导水腔23设置加强筋231 —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开口内壁上,卡口 232的作用是对内活塞3的导水柱32进行卡持,使不至于导水柱32脱离导水腔23.设置导水腔23的作用是使其能够配合内活塞3的导水柱32形成汽水外通道6以进行气体交换,汽水外通道6的结构后续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外活塞2在如图所示的顶部壁面上设置通槽24,通槽24的作用是在内活塞3沿中空管体21移动的过程中,通槽24能够在内活塞3的操作间隙使汽水内通道6与外部连通。内活塞3设置在旋扣外活塞2的中空管体21中,其呈圆柱状。内活塞3可沿中空管体21进行往复按压移动。内活塞3的作用是通过按压,使瓶体I的内腔与外部空气连通,改变瓶体I内腔的气压,实现注液。内活塞3包括连接座31、导水柱32、密封部33、插针34以及弹簧35。实施时,连接座31与导水柱32进行如图所示上下位置的固定连接,密封部33固定在连接座31和导水柱32的连接处,其环状外壁挤压在中空管体21的内壁211上。连接座31与导水柱32的中部安装设置插针34,插针34与导水柱32连通,导水柱32的端头323 (如图所示的底端)位于上述旋扣外活塞2的导水腔23中,并由卡口 232进7TT卡持。实施时,可以将连接座31朝向中空管体21的开口端侧方向进行安装,通过常见的干涉手段,如卡固、卡扣等方式将其与具有直径尺寸相当端侧的导水柱32固定连接,密封部33可以使用常见的气密性好的材料,如橡胶等材料进行制作,保证内活塞3的整体在沿中空管体21进行移动时不发生漏气即可,本实施例中,密封部33设置为活塞胶圈。导水柱32是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包括第一圆柱台321、第二圆柱台322以及密封圈324,第一圆柱台321的作用是抵顶弹簧35 ;第二圆柱台322的作用是对可内活塞3的移动进行限位;密封圈324设置在导水柱32的端头323上,该端头323的直径尺寸设置与导水腔23的内径尺寸相同,在其中部开设环状的凹槽(图未示)用于固定密封圈324,密封圈324的作用是保证导水柱32的中空通道与导水腔23间的气密性,使形成汽水外通道6.弹簧35的作用是保持封水部71和导水柱32 (连同其上的插针34和密封部33)在按压操作后能够及时复位。本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内活塞3的移动范围分别通过导水腔23的开口端的位置和其内设置的卡口 232的位置进行限位。具体的,常态下,弹簧35处于挤压状态,弹簧35的两端分别抵顶在导水柱32的第一圆柱台321上和导水腔23的加强筋231上,内活塞3被弹簧35挤压在旋扣外活塞2中空管体21的开口端处,此时,导水柱32端头323被导水腔23的卡口 232所卡持,使得内活塞3的整体不至于被弹簧35弹出旋扣外活塞2外。挤压连接座31使内活塞3的整体沿中空管体21移动过程中,弹簧35被压缩,当导水柱32的第二圆台322抵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漏注液瓶,包括:瓶体(1)、外活塞(2)以及内活塞(3),所述外活塞(2)密封在所述瓶体(1)的开口端,所述内活塞(3)贴覆在所述外活塞(2)的中空管体(21)的管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活塞(3)具有的导水柱(32)插置在所述外活塞(2)底部设置的导水腔(23)中,所述导水柱(32)可沿所述中空管体(21)和所述导水腔(23)往复移动;相互密封相连的所述导水柱(32)、所述导水腔(23)以及所述中空管体(21)通过多个开孔在所述瓶体(1)中形成汽水外通道(5)和汽水内通道(6);所述汽水外通道(5)的端部固定连接插针(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泽宏
申请(专利权)人:章泽宏林格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