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443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6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包含:接地线;逆变器,包含壳体,壳体包含第一壳体孔洞;第一固定元件;以及卡合装置,设置于壳体上,且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连接于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卡合部,第二端预先固定壳体上,第一端具有第一设置孔洞。当接地线由第一端与该壳体之间置入而位于卡合部及该壳体间,卡合部将接地线卡合于壳体上,第一固定元件穿设第一壳体孔洞及第一设置孔洞,以锁固第一端于壳体上而使卡合部固定接地线于壳体上,并同步锁固逆变器于一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省时间及人力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固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为石油,借由燃烧石油产生所需的动力或电能,例如汽车或燃油式发电机(厂),然而,石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与废气除了会造成空气品质恶化外,更会使全球温室效应恶化。此外,根据全世界石油生产统计,石油产量将于十年内达到高峰,尔后产量将逐年降低,这不仅意味着油价(包括电价)将不再便宜,也可能导致真正石油危机的到来,间接引发全球经济风暴。有鉴于此,将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有效且经济地转换为一般民生供电或机械动力,已成为先进科技国家兼顾环保与发电的重要产业发展政策。于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废料能等再生能源中,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由于具环保、易于安装、商品化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计画性的辅助推动,已成为先进国家发展分散式电源系统的主要选择。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含至少一太阳能面板、至少一逆变器及接地系统,其中逆变器,例如微(micro)逆变器,用以将太阳能面板所接收的太阳光能进行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能提供给负载或储能装置,至于接地系统,例如接地线,则与逆变器及地面相导接,用以将逆变器泄漏的电流或是静电等导入地下,借此保障逆变器的用电安全。一般而言,现有逆变器及接地线的固定方式为逆变器独立使用一固定元件,例如螺丝,以锁固于设置位置,而接地线亦必须独立使用另一固定元件,例如螺丝,以锁固于设置位置,借此与逆变器导接,而上述的固定步骤是利用人力来达成,由此可知,由于必须借由人力来完成两次以上的拴锁步骤,才能分别将逆变器及接地线锁固于设置位置,因此两次以上的拴锁步骤实耗费较多的时间及人力成本,此缺点在太阳能发电系统包含多个逆变器,而需锁固多个逆变器并锁固多次接地线时尤其明显。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解决现有缺失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是将卡合装置的第二端预先固定于壳体上,使卡合装置具有类似弹片结构的功能,借此便可利用固定元件先卡合接地线于逆变器的壳体上,再仅借由第一固定元件来同步锁固逆变器及接地线,故相较于现有技术便可减省许多的时间及人力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态样为提供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包含接地线;逆变器,包含壳体,壳体包含第一壳体孔洞;第一固定元件;以及卡合装置,设置于壳体上,且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连接于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卡合部,第二端预先固定于壳体上,第一端具有第一设置孔洞。当接地线由第一端与壳体之间置入而位于卡合部及壳体间,卡合部将接地线卡合于该壳体上,第一固定元件穿设第一壳体孔洞及第一设置孔洞,以锁固第一端于该壳体上而使卡合部固定接地线于该壳体上,并同步锁固逆变器于机架上。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该第二端及该卡合部是一体成型。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由该卡合部的底部的相对两侧所延伸而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壳体包含为U形结构的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于该壳体的下方所凸出形成,且该凹陷部的一外侧壁部分与该机架相抵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容置于该凹陷部内,并将该接地线卡合固定于该凹陷部的一内侧壁上。 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当该卡合部容置于该凹陷部内时,于该第一端、该卡合部及该凹陷部的该内侧壁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使该接地线由该第一端与该壳体之间置入时,经由该容置空间而位于该卡合部及该内侧壁间。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容置空间的大小对应于该接地线的线径大小。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由该卡合部的顶部的相对两侧所延伸而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卡合部包含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及该第二侧板相对应地由该卡合部的一顶部的两相对侧相互向下平行延伸。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侧板包含至少一第一^^合槽,该第二侧板包含与第一卡合槽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二卡合槽的大小与该接地线的线径宽度相对应,以容置至少部分该接地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端还包含一第二设置孔洞,该壳体包含与该第二设置孔洞对应的一第二壳体孔洞。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二固定元件,该第二固定元件穿设该第二设置孔洞以及该第二壳体孔洞,使该第二端预先固定于该壳体上。在本技术中,仅需利用人力来锁固第一固定元件于第一设置孔洞及第一壳体孔洞,便可同步锁固接地线及逆变器,是以无须如现有需借由人力来完成两次的拴锁步骤,能够减省许多的时间及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固组件设置于一机架上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接地线、壳体及卡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卡合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固设于机架上的锁固组件的另一变化例。图5为图4所示的接地线、壳体及卡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卡合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锁固组件10 :逆变器100 :本体装置101 :壳体102:凹陷部102a :外壁102b:内侧壁IOla :第一壳体孔洞IOlb :第二壳体孔洞11 :卡合装置110:第一端IlOa:第一设置孔洞111 :第二端Illa:第二设置孔洞112:卡合部112a:第一侧板112b:第二侧板112c:第一^^合槽112d:第二卡合槽12 :接地线13 :第一固定元件14 :第二固定元件9 :机架A :第一部分B :第二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包含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锁固组件设置于一机架上的截面示意图,图2则为图1所示的接地线、壳体及卡合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该锁固组件I可锁固于一机架9上,且包含一逆变器10、一卡合装置11、一接地线12及一第一固定元件13。其中逆变器10可为但不限于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并可设置于例如一太阳能面板的背后,更可为一微(micro)逆变器,该逆变器10包含一本体装置100及一壳体101,其中本体装置100内至少包含一电路板(未图示),以提供逆变器10的主要运作功能,壳体101覆盖于该本体装置100上并与该本体装置100相组装,且包含一第一壳体孔洞101a。于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1整体的长度大于该本体装置100的长度,因此壳体101有凸出于该本体装置100的一第一部分A以及覆盖于本体装置100上的一第二部分B,而第一壳体孔洞IOla即设置于壳体101凸出于该本体装置100的位置上,亦即第一部分A上。卡合装置11设置于壳体101上,且可为但不限于由一导电金属材质所构成,更包含一第一端110、一第二端111及连接于第一端110及第二端111之间的 ^合部112。第二端111预先固定于该壳体101上,例如于第二部分B上,且可为但不限于于工厂中即先以机械化的方式将第二端111预先固定于壳体101上。第一端110设置于壳体101上,例如于第一部分A上,且因第二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接地线;一逆变器,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第一壳体孔洞;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卡合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上,且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的一卡合部,该第二端预先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设置孔洞,当该接地线由该第一端与该壳体之间置入而位于该卡合部及该壳体间,该卡合部将该接地线卡合于该壳体上,该第一固定元件穿设该第一壳体孔洞及该第一设置孔洞,以锁固该第一端于该壳体上而使该卡合部固定该接地线于该壳体上,并同步锁固该逆变器于一机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接地线;一逆变器,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包含一第一壳体孔洞;一第一固定兀件;以及^合装置,设置于该壳体上,且包含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连接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的一卡合部,该第二端预先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一端具有一第一设置孔洞,当该接地线由该第一端与该壳体之间置入而位于该卡合部及该壳体间,该卡合部将该接地线卡合于该壳体上,该第一固定兀件穿设该第一壳体孔洞及该第一设置孔洞,以锁固该第一端于该壳体上而使该卡合部固定该接地线于该壳体上,并同步锁固该逆变器于一机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该第二端及该卡合部是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由该卡合部的底部的相对两侧所延伸而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为U形结构的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于该壳体的下方所凸出形成,且该凹陷部的一外侧壁部分与该机架相抵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容置于该凹陷部内, 并将该接地线卡合固定于该凹陷部的一内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5述的逆变器的锁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当该卡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圣华陈柏宏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