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层或超高层结构,尤其涉及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平面为扁长型的核心筒结构。
技术介绍
框架-核心筒作为现有技术中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采用多道防线的抗震设计概念,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优越的抗震性能。外围框架可提供灵活开敞的使用空间、便捷的内部交通组织和良好的采光性能;中央核心筒内集中了电梯井道等垂直交通、通风电缆等设备管井以及公共卫生空间等辅助服务性空间。而对于建筑平面为矩形,特别是长宽比较大的扁长形平面高层建筑,采用常规框架-核心筒体系时,为满足使两个方向刚度相近和减小扭转效应的要求,短向的核心筒墙体长度通长布置较长。为获得大空间使用平面,设计时往往将核心筒偏置。但核心筒偏置将导致在平面内短向核心筒的一侧空间较大,而另一侧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这样不仅降低了建筑平面的使用效率,筒体的偏置对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也将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平面为扁长型的核心筒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建筑平面;在所述的建筑平面内部居中放置一扁长形核心筒;所述扁长形核心筒为短向压扁、长向加长形状;所述扁长形核心筒的长向端部设置外伸剪力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空间大大增加,长、短向平面布置的灵活性增加,平面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核心筒居中大大减小了核心筒偏置所带来的扭转等不利效应,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抗震;端部外伸剪力墙减小长向框架与核心筒之间梁的跨度,可将通风、电缆等部分井道设置在此端部,增大核心筒中部的垂直交通能力。附图说明图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平面为扁长型的核心筒结构,包括:建筑平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建筑平面内部居中放置一扁长形核心筒;所述扁长形核心筒为短向压扁、长向加长形状;所述扁长形核心筒的长向端部设置外伸剪力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平面为扁长型的核心筒结构,包括建筑平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建筑平面内部居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欢成,杜刚,王向峰,曹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