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大和专利>正文

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0978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具体而言,两侧弯曲的多数的角位部材(10)的末端插入并固定连接各个角位部材(10)的棱角部材(30),形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形成将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的对向的角位部材(10)相互连接起来的柱子部材(40),上述角位部材(10)以及棱角部材30和柱子部材(40)的一侧面分别形成凹入槽(15、35、45),插入墙体(50)的上下端以及两侧端,上述的下部骨架(A)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方的同时,构成上部骨架(B)的上方形成上板(2)的组装式建筑物。与传统的改造集装箱的简易建筑物相比,不仅可以自由地调节建筑物的宽幅、长度和高度,还可以使外观更加漂亮,组装和拆卸更加容易,重量更轻,不仅挪动方便,比传统的夹层板相比,防火效果更好的组装式建筑物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建筑物,尤其是将角位部材和棱角部材组装起来形成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上述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之间安装柱子部材和墙体的同时,上述的下部骨架安装到底板上方,上部骨架的上方形成上板的方式构成组装式建筑物,可以自由地调整建筑物的宽幅、长度和高度,组装和拆卸更加容易,重量更轻,移动更加容易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来讲,临时使用的临时建筑、公园的售票亭、建筑现场的现场办公、仓库等主要安装和使用简易建筑物。上述的简易建筑物大部分都是改造集装箱使用或利用夹层板安装。但是,传统的简易建筑物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改造集装箱的情况而言,无法自由地调节简易建筑物的宽度、长度和高度,所有的结构都形成整体,实质上无法进行组装和拆卸,而且重量大,不容易移动,所以在安装地点上受到很多制约。利用夹层板的简易建筑物为例,虽说可以自由地调节简易建筑物的宽度、长度和高度,但是小型的简易建筑物通常不需要柱子、框架等骨架,所以夹层板的面板厚度太厚,单个面板的尺寸太大,不容易形成窗户或售票口。另外,泡沫塑料的两侧贴上金属板的结构,在发生火灾时难以扑灭。并且,改造集装箱的简易建筑物和利用夹层板的简易建筑物,其外观不漂亮,影响周边的市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旨在于解决传统的简易建筑物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可以自由地调节简易建筑物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组装和拆卸更加容易,重量轻,搬运容易,不受安装地点限制的,容易形成窗户或售票口等,且发生火灾时更容易扑灭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组装角位部材和棱角部材形成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上述的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之间安装柱子部材和墙体的同时,用上板和底板分别盖住上下部骨架的组装式建筑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包括弯曲的两侧终端形成侧面插入口,在中间部分形成弧形的柱子插入口,在上述柱子插入口的两侧形成凹入槽,构成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边角的多个的角位部材;上述各角位部材的侧面插入口内插入一侧端固定的多个的连接部材;上述各连接部材的另一侧分别插入两侧终端固定,使多个的角位部材相互连接,构成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的侧面边角,与角位部材的凹入槽连续的另一个凹入槽形成在一个侧面的棱角部材;构成上述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边角的,各个角位部材的对向的柱子插入口内分别插入上下端,并在两侧面形成连接在角位部材凹入槽的另一个凹入槽的弧形的柱子部材;构成下部骨架和上部骨架的角位部材以及棱角部材的凹入槽中分别插入下端和上端,两侧端分别插入柱子部材的凹入槽内的墙体;安装和固定上述下部骨架的底板以及覆盖上部骨架上方的上板。本技术的附加特征为,将上述柱子部材分割成众多的框架组装的组装式建筑物结构;将墙体分割成众多的墙体板组装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上述墙体板的内部形成一侧开放的空间部,然后在空间部形成了隔热材。本技术上述结构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而言,由于采用可以按需切割使用的棱角部材和柱子部材组装到角位部材形成整体的骨架,所以不仅可以自由地调节组装式建筑物的宽幅、长度和高度,且组装和拆卸更加容易,搬运容易,不受安装地点的制约。并且,组装多数的墙体板形成墙体,所以容易形成窗户或售票口等,外观更加漂亮,在墙体板的空间部形成隔热材,但是开放空间部的一侧,以便在发生火灾时更容易扑灭。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相关组装式建筑物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相关组装式建筑物的上下部骨架的拆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装式建筑物的柱子部材拆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相关柱子部材的横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相关组装式建筑物墙体板的拆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相关墙体板的纵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而言,组装角位部材10和棱角部材30形成的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上述的下部骨架A紧紧固定在底板I的上方,上部骨架B的上方安装上板2,上述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之间形成柱子部材40的同时,各个柱子部材40之间安装墙体50。如上所述的组装式建筑物上,参照图2详细介绍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的角位部材10和棱角部材30的结构。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边角的角位部材10要弯曲成两侧形成90°的形状,弯曲的角位部材10两侧终端分别形成侧面插入口 13,在角位部材10的中间部分一侧面形成弧形的柱子插入口 14,形成柱子插入口 14的一侧面两侧分别形成凹入槽15。另外,这种结构的角位部材10的侧面插入口 13内插入外周面的形状与侧面插入口 13的内周面相对应的连接部材20的一侧面,然后用直连紧固件60等固定手段固定。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侧面边角的棱角部材30结构而言,上述的棱角部材30是空心的管体,将两侧终端分别插入一侧端插入在角位部材10的各连接部材20的另一端固定,将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上形成的各角位部材10的两侧端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的侧面边角,各棱角部材30的一侧面形成与角位部材10的凹入槽15连续的另一个凹入槽35。另外,上述棱角部材30可以将较长的棱角部材30按需切割使用,并且利用连接部材20将众多的棱角部材30连接起来使用。参照图I和图3介绍柱子部材40的构成时,柱子部材40的横截面是弧形,将柱子部材40的上下端分别插入到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边角的各角位部材10对面的柱子插入口 14内,上述柱子部材40的两侧面形成连接在角位部材10的凹入槽15的另一个凹入槽45。另外,上述的柱子部材40可以分割成众多的框架组装。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侧面形成连接在角位部材10凹入槽15的另一个凹入槽45,另一个侧面形成梯形结合槽43的多个侧面框架41,其两侧形成与上述 的结合槽43相应形状的结合凸起48,将上述的复数个侧面框架41形成整体,但是开放一个侧面的连接框架46来分割形成,所以向角位部材10的柱子插入口 14内插入柱子部材40时,由于连接框架46的弹性更加容易操作,且柱子部材40的挤压、搬运和保管更加容易。结合图I和图5介绍墙体50的结构时,墙体50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插入到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的角位部材10和棱角部材30的凹入槽15、35内,将墙体50的两侧端分别插入到柱子部材40的凹入槽45内。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的墙体50是组装众多的墙体板51形成的同时,各墙体板51内包含隔热材55比较好。在墙体板51上下的任何一端形成插入凸起52,另一侧形成插入槽53,将各个墙体板51上形成的插入凸起52和插入槽53组装起来形成墙体50,上述墙体板51的内部形成一侧开放的空间部54,上述空间部54内插入隔热材55。图中未说明的符号’ 6’是底板I上形成的加固框架6,’ 7’和’ 8’是墙体50上形成的出入门7和窗户8。虽未图示,但是下部骨架A或上部骨架B最好形成使组装式建筑物容易移动的牵引孔(未图示)或牵引钩(未图示)。本技术的组装式建筑物的作用来看,将连接部材20的两侧端分别插入到众多角位部材10和边角部材30形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将下部骨架A紧紧固定在底板I的上方,在上部骨架B的上方安装上板2,且在下部骨架A的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3.30 KR 20-2009-00036591.一种组装式建筑物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的两侧终端形成侧面插入口(13),中间部分形成柱子插入口(14),上述柱子插入口(14)的两侧形成凹入槽(15),构成下部骨架(A)以及上部骨架(B)边角的多个角位部材(10); 将一侧端插入到各个角位部材(10)的侧面插入口(13)固定的多个连接部材(20); 上述的各个连接部材(20)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两侧终端,将多个角位部材(10)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下部骨架(A)以及上部骨架(B)的侧面边角,与上述角位部材(10)的凹入槽(15)连接的另一个凹入槽(35)形成在一侧面的棱角部材(30); 构成上述的下部骨架(A)以及上部骨架(B)边角的,与各个角位部材(10)对向的柱子插入口(14)的上下端分别插入和固定,在两个侧面形成与角位部材(10)的凹入槽(15)连接的另一个凹入槽(45)的弧形柱子部材(40); 构成下部骨架(A)和上部骨架(B)的角位部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和李有真
申请(专利权)人:李大和李有真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