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4662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包括弃流井、弃流管、排污管、拍门、浮球杆和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弃流井和雨水口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弃流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低于连接雨水井的连接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弃流井和污水井连通,所述浮球杆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浮球和所述拍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弃流井存储最初流入且污染物质含量较高的雨水,使后期流入雨水井的雨水的污染物质含量降低90%以上,进而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排入河流的雨水水质,以利于保护水环境,并且采用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道路上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当降雨时,污染物质随着雨水经雨水口流入雨水井,初期流入雨水井的雨水污染物含量极高,这样的雨水流入河流,对河流的污染非常严重。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对初期流入雨水井的雨水进行处理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无法对初期流入雨水井的雨水进行处理的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包括弃流井、弃流管、排污管、拍门、浮球杆和浮球,所述弃流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弃流井和雨水口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弃流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低于连接雨水井的连接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弃流井和污水井连通,所述浮球杆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浮球和所述拍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弃流井存储最初流入且污染物质含量最多的雨水,使后期流入雨水井的雨水的污染物质含量降低90%以上,进而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流入河流的水质,并且采用的设备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包括弃流井、弃流管、排污管、拍门、浮球杆和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弃流井和雨水口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弃流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低于连接雨水井的连接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弃流井和污水井连通,所述浮球杆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浮球和所述拍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初期弃污分流排放系统,包括弃流井、弃流管、排污管、拍门、浮球杆和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弃流井和雨水口内部空间连通,所述弃流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低于连接雨水井的连接管与所述雨水口内部空间的连通位置,所述排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弃流井和污水井连通,所述浮球杆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浮球和所述拍门的开关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的公称直径小于所述弃流管的公称直径。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岭魏胜康永锋石峰李俊奇冯萃敏张雅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