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305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源、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主油路控制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主油路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连接泵源和执行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包括先导式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插入式溢流阀和第二插入式溢流阀,先导式溢流阀安装在第一换向阀与执行装置间的油路上,第二换向阀连接在先导式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第一插装式溢流阀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连接在第二换向阀和泵源的回油路上;执行装置包括一液压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减少液压元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涉及一种对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进行控制的液压控制系统,属于液压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对皮带涨紧力要求比较严格,并且需要经常使用两种不同的压力进行控制时,液压涨紧机构就会比较复杂。原有液压涨紧机构原理需要较多的液压元件,不仅使设计成本和经济成本均较高,而且存在维护不方便,系统不够稳定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具有高灵敏性和稳定性的皮带助卷器张紧装置液压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源、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油路控制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所述主油路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泵源和执行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先导式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插入式溢流阀和第二插入式溢流阀,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安装在第一换向阀与执行装置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在先导式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所述第一插装式溢流阀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连接在第二换向阀和泵源之间的回油路上;所述执行装置包括一液压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向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进一步的,位于泵源与第一换向阀之间的进油油路上设有一减压阀。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液压缸之间的两个油路上均设有一液控单向阀,且所述先导式溢流阀位于液控单向阀与液压缸之间的油路上。进一步的,所述位于液控单向阀与液压缸之间的油路上均设有一单向节流阀,且所述先导式溢流阀位于单向节流阀与液压缸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和第二换向阀之间设有一单向阀,单向阀的方向是液压油由先导式溢流阀流向第二换向阀的进油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与第二换向阀之间连接一减压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装式溢流阀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可以由直通式溢流阀代替。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为单活塞单杆式液压缸。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减少液压元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原有皮带助卷器装进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先导式减压阀 2. J型电磁换向阀3.液控单向阀4.单向节流阀 5.单向阀6. D型电磁换向阀7.第一插入式溢流阀 8.第二插入式溢流阀9.先导式溢流阀a10.单活塞单杆液压缸11.先导式溢流阀b12.先导式溢流阀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原皮带助卷器皮带涨紧缸液压系统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系统工作时两个先导式减压阀I分别调至适当压力,先导式溢流阀b和先导式溢流阀c同时调节;例如将左侧先导式减压阀调至lOMpa,右侧先导式减压阀调节至6Mpa,左侧先导式溢流阀b调节至10. 5Mpa,右侧先导式溢流阀c调节至6. 5Mpa,当需要较高涨紧力时左侧J型电磁换向阀的右工位得电,其中左侧先导式溢流阀b起到保护很稳定无杆腔压力的作用;当需要较低压力工作时,中间的D型电磁换向阀的右侧工位得电,同时右侧的J型电磁阀右侧工位得电,右侧先导式溢流阀c起到保护和稳压的作用。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压力控制需要分别用两组阀控制,所以导致高压和低压切换比较繁琐,时间较长,同时由于先导式减压阀和先导式溢流阀分别单独调节,误差较大,从而影响系统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泵源、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主油路控制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本实施例中执行装置为单活塞单杆式液压缸10 ;主油路控制装置设有一个J型电磁换向阀2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J型电磁换向阀2连接泵源和液压缸;远程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先导式溢流阀a、一个D型电磁换向阀6 (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一个第一插入式溢流阀7和一个第二插入式溢流阀8,先导式溢流阀a安装在J型电磁换向阀与液压缸之间的油路上,D型电磁换向阀6连接在先导式溢流阀a的控制油路上,第一插装式溢流阀7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8并联连接在D型电磁换向阀6和泵源的回油路上。本实施例中,泵源与J型电磁换向阀2之间的进油油路上设有一先导式减压阀I ;先导式减压阀I的设置有效地确保了进油油路的压力值,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先导式溢流阀a、D型电磁阀6、第一插装式溢流阀7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8间的配合连接实现了两级调压,有效地实现了对皮带助卷器的涨紧力的灵活调节,且进一步保证了整个液压回路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从J型电磁换向阀2到液压缸10的油路上依次连接有液控单向阀3、单向节流阀4,且先导式溢流阀a位于单向节流阀4与液压缸之间的液压缸无杆腔的油路上。本实施例中,先导式溢流阀a和D型电磁换向阀6之间还设有一单向阀5,单向阀5的方向是液压油由先导式溢流阀a流向D型电磁换向阀6的进油口处;单向阀5与D型电磁换向阀6之间连接有先导式减压阀I。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第一插入式溢流阀7调节至lOMpa,第二插入式溢流阀8调节至3Mpa,先导式溢流阀a和先导式减压阀I均调节至13Mpa ;涨紧机构工作时,J型电磁换向阀2的右侧工位得电,涨紧缸无杆腔通入压力油;当需要较小涨紧力时D型电磁换向阀6右侧工位得电,而需要较大涨紧力时D型电磁换向阀6的左侧工位得电,即可实现不同涨紧力的相互切换。液控单向阀和单向节流阀的设置使整个系统控制整体装置工作时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液压控制阀的选用标准为欧洲标准。综上所述,一个插入式溢流阀控制一组先导式减压阀和先导式溢流阀,且单向阀5的开启压力为O. 3Mpa,所以该结构使先导式溢流阀的设定压力和无杆腔的实际压力相差很小,因此更加灵敏,系统更加稳定,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系统更加稳定。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源、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油路控制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所述主油路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泵源和执行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先导式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插入式溢流阀和第二插入式溢流阀,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安装在第一换向阀与执行装置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在先导式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所述第一插装式溢流阀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连接在第二换向阀和泵源之间的回油路上;所述执行装置包括一液压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泵源、控制装置和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主油路控制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所述主油路控制装置设有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连接泵源和执行装置;所述远程控制装置包括先导式溢流阀、第二换向阀、第一插入式溢流阀和第二插入式溢流阀,所述先导式溢流阀安装在第一换向阀与执行装置间的油路上,所述第二换向阀连接在先导式溢流阀的控制油路上,所述第一插装式溢流阀和第二插装式溢流阀并联连接在第二换向阀和泵源之间的回油路上;所述执行装置包括一液压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为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助卷器涨紧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泵源与第一换向阀之间的进油油路上设有一减压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重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