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254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它具有较高的回收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反渗透膜元件出入水口位于两端,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之间涂有防水胶带,其中包括与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相平行的多条胶带;从而使入水在相邻的胶带之间、沿着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迂回流动之后从出水口排出。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反渗透膜元件内有迂回的流道,加大了流体的流速,降低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回收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技术介绍
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又称卷式反渗透膜元件,是水处理技术中的常用元件,它 一般具有一个圆柱形的压力容器作为壳体,其内部有一根带有多个孔的中心管以及卷在中 心管上的交替层叠的多层反渗透膜和导流网。中心管与壳体两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外形的示意图。如图1所 示,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以下简称作“反渗透膜元件”)的壳体11内有中心管12,在使用 时,原水从壳体一端进入壳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一部分经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形成浓度较低 的水,进入中心管之后从中心管一端或两端流出,这部分水可称作产水或淡水;另一部分从 壳体另一端流出,可称作废水、浓水。如果将反渗透膜元件中的反渗透膜和导流网展开,则回收的浓水的流向如图2所 示。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回收的浓水流向的示意图。在图2中,20为中心管,入水端为 上边21,出水端为下边22,浓水流向则是从上边21指向下边22的箭头2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反渗透膜元件,原水经处理之后,很大一部分作为浓水排出,只 有一小部分成为淡水,淡水量在原水量中占的比例较小,也就是说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它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为实现该目 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种反渗透膜元件,出入水口位于两端,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 之间涂有防水胶带,其中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相平行的多条胶带;从而使入水 在相邻的胶带之间、沿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迂回流动之后从出水口排出。可选地,所述防水胶带的位置包括在所述导流网和反渗透膜展开的状态下,与卷 制方向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边缘,该组对边中的第一边的靠近卷制起始端的一部分留有出入 水口,第二边的靠近卷制终了端的一部分留有出入水口,以及,卷制终了端的一边的边缘, 以及,交替地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起始向对边延伸但不接触对边的多条平行线的位 置。可选地,在所述导流网展开的状态下,留有的所述出入水口的宽度是所述导流网 卷制方向长度的10%至25%。可选地,所述多条平行线中的相邻两条的间距为所述导流网卷制方向长度的10% 至 25%。可选地,所述多条平行线中的相邻两条的间距沿卷制方向逐渐收窄;留有的靠近 卷制起始端的出入水口是入水口,靠近卷制终了端的出入水口是出水口。可选地,留有的靠近卷制起始端的出入水口是入水口,靠近卷制终了端的出入水口是出水口 ;在水流拐弯处并且在水流拐弯之前的位置有一段基本平行于水流方向、长度 短于所述平行线的防水胶带。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反渗透膜元件内有迂回的流道,加大了流体的流 速,降低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回收率。流道可以沿流 体流动方向逐渐收窄,以保证流体流速不至于降得太低。另外在拐角处采取了增强流动性 的措施,有助于保证反渗透膜的利用率。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螺旋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外形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回收的浓水流向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涂布胶带的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 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 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 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之间涂有防水胶带 (以下简称为“胶带”)。可以把胶带涂在导流网上,然后与反渗透膜粘合,也可反之。胶带分 为多段,其中有与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相平行的多条胶带。即该多条胶带与中心管平行,从 而将反渗透膜表面划分为多个流道,通过调整这些平行胶带的位置,可以形成迂回的流道。 这样当把反渗透膜和导流网卷制完成并经封装得到反渗透膜元件后,原水从反渗透膜元件 一端进入,在相邻的胶带之间沿着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迂回流动之后从出另一端排出。这 样的流道能够增加流体流动的速度,降低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速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反渗 透膜元件的回收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涂布胶带的一种方式的示意图。作为示例,图3 中的粗黑实线是展开状态的导流网及其上的胶带,展开的导流网31呈矩形,一端连接有中 心管30。与卷制方向平行的一组对边32、33的边缘分别涂有胶带321和331,中心管30 — 端作为卷制起始端,其附近留有出入水口 322,即入水口 322处没有胶带。中心管30所在边 的对边34是卷制终了端,边33的靠近边34的部位也留有出入水口 332。在卷制之后,出入 水口 322和出入水口 332其中任一个作为入水口,另一个即作为出水口。作为卷制终了端 的边34的边缘也全部有胶带。对形成流道起主要作用的是胶带351至354。它们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交替地从边 32、33起始向对边延伸。胶带351至354互相平行,并且最好是也与中心管30平行。如果 胶带351在图中所示位置的右侧,则胶带321左端会影响水流。如果胶带351在图中所示 位置的左侧,则其右侧会漏水,影响其左侧反渗透膜效用的发挥。所以最靠近中心管的胶带 351最好是与胶带321相交于它们的端点。类似地,最靠近边34的胶带354也最好是与胶带331相交于二者的端点。在图3所示状态下,出入水口 322、332的宽度可以是边32或边33的长度的10% 至25%。流道的宽度取决于胶带351至354中相邻胶带的间距,也可以是边32或边33的长 度的10%至25%。如果322作为入水口,332作为出水口,那么从胶带351至胶带354,间距 可逐渐收窄,图3中示出了这种情形。因为反渗透的作用,流道中的水越来越少,所以流道 随之收窄有助于保证流速不至于减小太多。在涂布了胶带之后,流道中具有一些拐角,如拐角361、362等,拐角部位不大会有 流体流过,影响了反渗透膜的利用率。所以优选地可以在拐角附近加一小段胶带,主要是加 在水流拐弯之前的位置,例如322作为入水口,水流在拐角361、362处的流向分别如旁边箭 头所示,则可以分别加上胶带371、372。其他拐角处也可以按同样的方式加上一小段胶带, 加的胶带长度要短于胶带351至胶带354。加一小段胶带能够提高其附近流道的流体流动 性,从而使流体充分流经拐角处,提高反渗透膜片的利用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 任何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出入水口位于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之间涂有防水胶带,其中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相平行的多条胶带;从而使入水在相邻的胶带之间、沿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迂回流动之后从出水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出入水口位于两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导流网和反渗透膜之间涂有防水胶带,其中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相平行的多条胶带;从而使入水在相邻的胶带之间、沿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轴向迂回流动之后从出水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胶带的位置包括在所述导流网和反渗透膜展开的状态下, 与卷制方向平行的一组对边的边缘,该组对边中的第一边的靠近卷制起始端的一部分留有出入水口,第二边的靠近卷制终了端的一部分留有出入水口, 以及,卷制终了端的一边的边缘, 以及,交替地从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起始向对边延伸但不接触对边的多条平行线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流网展开的状态下,留有的所述出入水口的宽度是所述导流网卷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贻直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上海水处理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