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成仔专利>正文

一种紫砂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1072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及壶盖,壶体上设有壶嘴,壶体设有双层底,双层底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以及与上底面、下底面相连的侧面;上底面、下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空腔;双层底的侧面设有开孔和/或镂空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紫砂壶的双层底结构使壶体与茶台间形成中空隔离,避免紫砂壶体受紫砂壶吸水性能的影响而吸收茶台面的水分及水分中的异味。双层底结构的空腔通过双层底侧面的开孔和/或镂空部与外界相通,形成透气通道,为紫砂壶创建了另一透气空间,使紫砂壶的透气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双层底结构使壶体空置,避免受到壶体下底部所覆压的残余水分的影响而使壶体长时间潮湿,壶体内部亦能较快的干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紫砂壶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砂壶。
技术介绍
人们所说的紫砂壶一般是指利用宜兴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的泡茶器具,制品烧成后 保持2%的吸水率和5%的气孔率,显微结构分析该矿土团聚体分解为开口气孔和闭口气孔, 被称为它的双重气孔结构。紫砂陶土的制成品其吸水率是制品性能测定中被检测的其中一 项指标。目前,传统的紫砂壶,其壶底结构大致分为一捺底、足圈或足钉三种。壶底设置为一捺底或足圈的紫砂壶存在以下问题当紫砂壶放置于茶台上时,一 捺底及足圈底结构使茶壶的壶底与茶台面构成一密闭空间,致使外界空气不能于茶壶底部 流通,限制了紫砂壶底部材质透气性能的发挥,并造成茶壶底部覆压的茶台面蓄水难干,出 现茶台其余部分干了而茶壶底部的茶台面仍潮湿未干的现象,壶底亦附有水珠,使用后的 茶壶仍放置于茶台上时,壶体内部水汽更难以排除而令壶体其内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冲泡茶时,紫砂壶所放置的茶台面通常是较为潮湿或台面有积水的,茶台的材质 和制作工艺各异,茶台面上的积水会吸收茶台的异味,所述异味包括茶台本身材质所析出 的味道、制作茶台如有使用涂料时涂料析出的化学物质成份及其所挥发的气味以及茶水长 期浸泡茶台后的不良味道等。向茶壶注入开水泡茶时,壶体受热,令壶底所覆压的茶台局部 受热,当茶台潮湿或该区域存在积水时,水分受热而蒸发,水汽上升,紫砂壶的吸水性能使 壶底随之吸入被蒸发的水汽、水汽所携带的异味以及茶台上溶于或不溶于积水的某些对人 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及其气味等,从而导致壶体因异味或某些有害物质的入侵而受到污染。壶底设置为足钉的紫砂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壶底的通风效果,使壶底透 气,但仍未有效地使壶体与茶台隔离,壶体受热时,茶台面随之受热,蒸发的水汽上升,紫砂 壶的吸水性能令壶体吸收上升的水汽,使壶体同样地遭受水分及其异味、有害物质的入侵 而受污染,但受污染程度较一捺底及足圈底轻。因此,本技术利用了一种新的构思,在设计壶体底部结构时,根据紫砂陶土的 特性,于壶底与茶台之间构建一个通风、透气空间,现称之为双层底结构,该结构能令紫砂 陶土所制成的紫砂壶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时扬长避短,并克服了目前紫砂壶底部结构存在的 某些技术缺陷,使紫砂壶的整体结构更为合理、科学,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紫砂壶,所述紫砂壶底部透气及 通风性能良好,并避免了壶体吸纳茶台面的积水和茶台异味,以及有效地防止存在于茶台 上的溶于或不溶于水的对人体有害的某些物质成分通过水汽蒸发携带而入侵壶体,使茶壶 免受污染,且有效地实现了壶体防潮,茶壶使用过后置于茶台上壶体亦易于干爽,避免壶体 长时间潮湿,使壶内产生异味。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及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嘴,所述壶体设有双层底,所述 双层底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以及与所述上底面、下底面相连的侧面;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双层底的侧面设有开孔和/或镂空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镂空部为几何形状镂空部或艺术造型镂空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孔为圆孔、椭圆形孔、方孔、菱形孔或多边形孔中的 一种或组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开孔的直径或边长为l-1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双层底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1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双层底的下底面还设有开孔。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双层底的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还设有支撑定位件; 所述支撑定位件与所述双层底的上底面、下底面相连接。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紫砂壶设有双层底结构,所述双层底结构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与上底 面及下底面相接的侧面,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空腔,双层底结构的侧面设有 开孔和/或镂空部,使得双层底的空腔与外界相通,形成透气通道,为紫砂壶创建了另一通 风、透气空间,使紫砂壶透气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双层底结构将紫砂壶体与茶台隔离,使得紫砂壶体避免吸收茶台面上的积 水和茶台异味,以及茶台上溶于或不溶于水的对人体有害的某些物质,亦令壶体保持洁净, 使用后的茶壶置于茶台上壶体更易于干爽,避免了因壶体长时间潮湿令壶体内部产生异 味。更进一步的,双层底的侧面给制壶工作者创建了一个新的空间,进行艺术镂空造 型等艺术创作,壶体的结构更合理,整体造型更富于变化,真实地丰富了紫砂壶的内涵,赋 予了紫砂壶新的生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紫砂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紫砂壶第一实施例的又一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紫砂壶第一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紫砂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紫砂壶第三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紫砂壶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紫砂壶第四实施例的壶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紫砂壶的多种实施方式,包括壶体I及壶盖2,所述壶体I上设有壶嘴3,所述壶体I设有双层底4,所述双层底4包括上底面41、下底面42以及与所述 上底面41、下底面42相连的侧面43 ;所述上底面41、下底面42和侧面43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双层底4的侧面43设有开孔431和/或镂空部。本技术在传统紫砂壶的基础上,利用一种构思,在壶底与茶台之间构建一个 空间,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所述紫砂壶的通风、透气性能,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壶体 吸纳茶台的积水和异味,防止了茶台上溶于或不溶于水的对人体有害的某些物质污染壶 体,亦有效地实现了壶体防潮,使壶体内部更易于干爽,不至于长时间受潮而产生异味。优选地,所述镂空部为几何形状镂空部或艺术造型镂空部。双层底4的侧面43既可以进行几何形状镂空造型,也可以进行艺术镂空造型,以 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当双层底4的侧面43进行艺术镂空造型时,可以增加紫砂壶的艺术性,赋予了紫 砂壶新的生命力。优选地,所述侧面43的开孔431为圆孔、椭圆形孔、方孔、菱形孔或多边形孔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侧面43的开孔431的直径或边长可以为但不限于l_10mm。更佳地,所述侧面43的开孔431的直径或边长可以为但不限于2. 0-3. 0mm。所述侧面43的开孔431的直径或边长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双层底4的侧面43可以以任意形式设置开孔和/或镂 空部,只要使得双层底4的空腔与外界相通,形成壶底与外界空气流通的透气通道即可。本 技术的双层底4的侧面43设置有开孔和/或镂空部,可以保证紫砂壶最大限度地发挥 其透气特性。所述双层底4的侧面43设有开孔431和/或镂空部,还可以及时排出双层底内可 能的积水。进一步,所述双层底4的上底面41和下底面42之间的距离为2_10mm。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双层底4的上底面41和下底面42之间的距离为 2-10mm仅仅是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所述双层底 4的上底面41和下底面42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终上所述,本技术紫砂壶设有双层底4结构,所述双层底4的上底面41、下底 面42和侧面43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及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设有双层底,所述双层底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以及与所述上底面、下底面相连的侧面;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双层底的侧面设有开孔和/或镂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砂壶,包括壶体及壶盖,所述壶体上设有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设有双层底,所述双层底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以及与所述上底面、下底面相连的侧面; 所述上底面、下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双层底的侧面设有开孔和/或镂空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砂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圆孔、椭圆形孔、方孔、菱形孔或多边形孔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成仔
申请(专利权)人:李成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