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光扩散性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910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前面侧的光扩散膜,其能够得到显示良好的正面亮度并且防止点识别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为一种光扩散膜,其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侧偏振板706的前面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含具有导光板721和配置在导光板721的侧方的光源722的端面照光型面光源702、配置在端面照光型面光源702的前面侧的液晶单元701、以及配置在液晶单元701的前面侧的前面侧偏振板706,所述光扩散膜具有基材膜101、以及层叠于基材膜101上的、含有透光性树脂103及分散于该透光性树脂103中的透光性微粒104的光扩散层102,通过暗部和亮部的宽度为0.125mm、0.5mm、1.0mm及2.0mm的4种光梳而测定的透射可见度之和为50%以上且30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该光扩散膜的光扩散性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在便携电话、电脑用监视器、电视机、液晶投影仪等中的用途迅速发展,在这种迅速的用途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进ー步的高亮度化、基于光利用效率的 提高的低耗电化和薄型化。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含直射型或端面照光(edge light)型面光源、扩散片、以及由背面侧偏振板、液晶単元和前面(可见)侧偏振板构成的液晶面板,其具有以上述顺序配置这些构件的结构。配置在面光源上的上述扩散片是具有使来自面光源的光均匀地扩散、并且控制光的出射角度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正面亮度(正面方向的亮度)的功能的光学部件。端面照光型面光源具有利用白色墨液等在背面侧(后述的反射片侧)形成有光扩散用的点印刷图案的导光板、以及配置在导光板的侧方的光源,通常还具有具备配置在导光板的背面侧的反射片的构成。因此,从面光源的薄型化以至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端面照光型面光源是有利的面光源。但是,在使用端面照光型面光源的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若为了提高其正面亮度而降低扩散片的光扩散性,则在观察液晶显示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7 JP 2010-167920;2010.07.27 JP 2010-167911.一种光扩散膜,其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侧偏振板的前面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导光板和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方的光源的端面照光型面光源、配置在所述端面照光型面光源的前面侧的液晶单元、以及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前面侧的前面侧偏振板,所述光扩散膜具有基材膜、以及层叠于所述基材膜上的、含有透光性树脂及分散于该透光性树脂中的透光性微粒的光扩散层,通过暗部和亮部的宽度为O. 125mm、0. 5mm、1. Omm及2. Omm的4种光梳而测定的透射可见度之和为50%以上且300%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与所述基材膜相反侧的表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O. 2 μ 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扩散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的层厚相对于所述透光性微粒的重均粒径为I倍以上且3倍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中含有的所述透光性微粒为I种重均粒径的粒子。5.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扩散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中含有的所述透光性微粒含有2种以上重均粒径的粒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扩散膜,其中,所述光扩散层中含有的所述透光性微粒包含重均粒径为O. 5 μ m以上且小于6. O μ m的 I种或2种以上的第I透光性微粒、和重均粒径为6. Ομπι以上且15. Ομπι以下的I种或2 种以上的第2透光性微粒,所述光扩散层中的所述透光性微粒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透光性树脂100重量份为22重量份以上且60重量份以下。7.一种光扩散膜,其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前面侧偏振板的前面侧,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导光板和配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方的光源的端面照光型面光源、配置在所述端面照光型面光源的前面侧的液晶单元、以及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前面侧的前面侧偏振板,所述光扩散膜具有基材膜、以及层叠于所述基材膜上的、含有透光性树脂及分散于该透光性树脂中的透光性微粒的光扩散层,所述透光性微粒包含重均粒径为O. 5 μ m以上且小于6. O μ m的I种或2种以上的第I 透光性微粒、和重均粒径为6. O μ m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羽场康弘金玉馨宫本知典金光昭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