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高密度铜缆接续模块的线径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567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频模块的线径转换器,其中高频模块包括IDC元件和与IDC元件电气连接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线径转换器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至少部分容纳于绝缘壳体内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元件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第二导电端子元件被构造为可拆卸地电气连接于高频模块的IDC元件,其中,当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紧固地电气连接时,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将通过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与电气连接IDC元件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之间实现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密度铜缆接续模块的线径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当今的通信领域中,大部分用户使用ADSL作为宽带接入方式。在ADSL的网络中,入户平行线(线径1.1mm)是主要布放到用户家中的通信线缆。而在楼道里安装的铜缆接续模块(三类传输标准)被用于入户平行线和电信出局电缆(线径O. 32-0. 5mm)的连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于上网带宽需求日益增加。楼道内三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逐渐成为宽带提速的瓶颈,运营商希望能够使用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替换传统的三类传输标准的模块(由于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支持的速率要远高于三类传输标准铜缆接续模块的速率)。然而,要实现这一替换,目前存在以下2个主要问题I)现有的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支持的线径范围为O. 4-0. 6mm,因此不能够支持连接线径1.1mm的入户平行线;2)现有的可以连接线径1.1mm线缆的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模块都是低密度的模块,却不符合对于高密度度的要求。例如,欧洲专利EP0710040 (BI),美国专利US6099343和US6162088,都是可以解决连接1.1mm线径的问题,但是这样的模块都是属于低密度的模块,需要安装的空间较大,很难使用在楼道-空间有限的地方。 此外,美国专利US7632133和中国专利CN200710136835.X都属于五类的高密度度模块,但是该类模块只能连接线径O. 4-0. 6mm的线缆。综上所述,业界亟待需要一种能够通过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实现入户平行线(线径1. 1_)和电信出局电缆(线径O. 4-0. 6_)之间的连接的技术方案,从而满足当今网络通信领域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克服前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安装在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上以实现现有入户平行线和高密度铜缆接续模块之间的连接的线径转换器,从而满足入户平行线(线径1.1mm)和电信出局电缆(线径O. 4-0. 6mm)之间的连接的技术需要。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高频模块的线径转换器,其中高频模块包括IDC元件和与IDC元件电气连接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线径转换器包括绝缘壳体;以及至少部分容纳于绝缘壳体内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元件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第二导电端子元件被构造为可拆卸地电气连接于高频模块的IDC元件,其中,当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紧固地电气连接时, 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将通过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与电气连接 IDC元件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之间实现电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绝缘壳体包括外壳和上盖,第一导电端子兀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壳中;而上盖与外壳配合。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径转换器还包括紧固装置,紧固装置适于将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和第一导电端子元件紧固地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紧固装置包括旋紧件,上盖在旋紧件的作用下将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压紧固定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上。进一步地,外壳上形成有收容孔,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经收容孔进入外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上盖设置在外壳的顶部,收容孔设置在外壳的中部,而第二导电端子兀件从外壳的底部伸出。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径转换器还包括线路板,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分别连接到线路板并通过线路板彼此电气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从线路板的上端延伸出并弯折成垂直于线路板,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从线路板的下端延伸出并且平行于线路板。其中,收容孔被定位成略高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在外壳中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第一导电端子元件为金属弹片,金属弹片适于与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弹性地连接;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为U型金属刀片,U型金属刀片适于与IDC元件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第一导电端子元件为收容于绝缘壳体内的弹性导电元件,当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插入绝缘壳体与弹性导电元件接触时,弹性导电元件发生形变从而与第二导电端子元件电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具体实施例,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为包裹有外皮的裸线,第一导电端子元件具有适于通过刺透方式与包裹有外皮的裸线连接的刺透连接结构;其中,当带包皮的导线连接到刺透连接结构时,刺透连接结构刺破包裹有外皮的裸线的外皮并刺入裸线中,从而实现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来自于线径为1.1mm的入户平行线, 而高频模块是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提供一种能够灵活安装在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上的线径转换器,利用线径转换器的机械结构,连接1.1mm线径的入户平行线和高密度五类传输标准的铜缆接续模块,从而实现入户平行线(线径1.1mm)和电信出局电缆(线径O. 4-0. 6mm)之间的连接。附图说明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的另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上盖被省略;图3是图1所示线径转换器的一种侧面剖视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内的导电端子元件以及旋紧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安装在室内电缆分线盒的铜缆接续模块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6a和6b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a显示线径转换器处于初始未连通状态,而6b显示线径转换器处于连通状态;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线径转换器中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之间的装配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第一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线径转换器。一种用于高频模块的线径转换器 8,其中高频模块包括IDC元 件和与所述IDC元件电气连接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其中,IDC元件延伸到高频模块上侧而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从下侧接入高频模块(未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线径转换器8包括绝缘壳体3 ;以及容纳于绝缘壳体3内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未图示);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被构造为可拆卸地电气连接于高频模块的IDC元件。当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紧固地电气连接时,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将通过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与电气连接IDC元件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之间实现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线径转换器8,适用于具有不同直径的通信电缆之间的电气连接,从而实现线径转换的目的。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频模块的线径转换器(8),其中所述高频模块包括IDC连接元件和与所述IDC元件电气连接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所述线径转换器包括:绝缘壳体(3);以及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1);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被构造为可拆卸地电气连接于所述高频模块的所述IDC元件,其中,当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紧固地电气连接时,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将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与电气连接所述IDC元件的所述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之间实现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频模块的线径转换器(8),其中所述高频模块包括IDC连接元件和与所述IDC元件电气连接的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所述线径转换器包括 绝缘壳体⑶;以及 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绝缘壳体内且彼此连接的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被构造为电气连接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I);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被构造为可拆卸地电气连接于所述高频模块的所述IDC元件, 其中,当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紧固地电气连接时,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将通过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与电气连接所述IDC元件的所述具有第一直径的第一通信电缆之间实现电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壳体(3)包括 外壳(30),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和 上盖(31),所述上盖与所述外壳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适于将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和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紧固地连接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旋紧件(40),所述上盖(31)在所述旋紧件的作用下将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I)压紧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元件(11)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上形成有收容孔(32),所述具有第二直径的第二通信电缆经所述收容孔进入所述外壳(3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31)设置在所述外壳(30)的顶部,所述收容孔(32)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部,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元件(12)从所述外壳的底部伸出。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静华陆鸿余斌崔一峰
申请(专利权)人:三M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