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358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该口罩包括空气可渗透的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防滑涂层,以增大佩戴口罩的用户的面部与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摩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口罩在用户的面部上滑动及由此产生的漏气,还可以允许通用尺寸的口罩适应并贴合不同脸型用户的面部。的口罩适应并贴合不同脸型用户的面部。的口罩适应并贴合不同脸型用户的面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个人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内侧面带有防滑涂层的口罩。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在特定工作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佩戴口罩以阻挡粉尘、雾滴、细菌等侵入人体呼吸系统。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口罩通常在其上边缘处设置有鼻夹以防止用户佩戴口罩时发生漏气。然而,当佩戴口罩的用户说话或做动作时,面部肌肉的运动容易导致口罩滑动及变形,从而使口罩的边缘与面部之间产生间隙并发生漏气。此外,脸型偏小的用户通常很难买到尺寸合适的口罩,市面上通用尺寸的口罩通常过大,无法良好地贴合面部以达到预期的密封效果。
[0004]一种常规的解决方案是在口罩的上边缘或下边缘处布置额外的填充材料层或者充气层,以使口罩的边缘贴合用户的面部,从而改善口罩在鼻梁或下巴处的密封性。一方面,这种简单改变口罩形状的方式仍然无法以一种通用尺寸的口罩满足不同脸型用户的佩戴要求。另一方面,这种方案中口罩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0005]因此,仍需要一种能够更好地贴合用户面部的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增大口罩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用户面部之间的摩擦而改善口罩的贴合度和密封性。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使通用尺寸的口罩能够适应并贴合不同脸型用户的面部。
[0008]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根据本技术的口罩实现。该口罩包括空气可渗透的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防滑涂层,以增大佩戴口罩的用户的面部与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之间的摩擦。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口罩本体的内侧面上可以具有单个连续的防滑涂层。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口罩本体的内侧面上可以具有多个不连续的防滑涂层。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滑涂层的厚度可以为40至60微米。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括口罩本体的下部1/3的区域。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包括口罩本体的下部1/2的区域。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防滑涂层可以位于口罩本体的内侧面的边缘处。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口罩还可以包括连接至所述口罩本体的单根头带。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口罩通过在其口罩本体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施加防滑涂层而增大该至少一部分与用户面部之间的摩擦,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口罩在面部上滑动及由此产生的漏气,改善了口罩的贴合度和密封性。另一方面,防滑涂层有利于避免口罩与用户
面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得通用尺寸的口罩也能够良好适应并贴合小脸型用户的面部。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口罩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7]以下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方式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特征或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外侧面;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内侧面;
[0020]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口罩的口罩本体的加工流程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口罩的内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文的描述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图限制本技术、应用及用途。应当理解,在所有这些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或相似的零件及特征。各个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构思和原理,并不一定示出了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的具体尺寸及其比例。在特定的附图中的特定部分可能采用夸张的方式来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相关细节或结构。
[0023]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采用的与“上”、“下”相关的方位术语是以附图中所示出的视图的上、下位置来描述的。在实际应用中,本文中所使用的“上”、“下”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这些关系是可以相互颠倒的。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外指出,所采用的试剂均为商购产品,直接使用而没有进一步纯化处理。
[0025]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口罩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口罩1为挂耳式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0和分别连接至口罩本体10的两侧边缘的两个耳带20。口罩本体10为空气可渗透的过滤性结构,其至少可贴合在人的鼻和口上并限定与外部气体空间分隔的内部气体空间。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包括适于与用户面部接触的聚丙烯材料。口罩本体10从上至下可以分为宽度大致相等的三个区域,即鼻部贴合区域11、中间区域12和下巴贴合区域13。在鼻部贴合区域11的上边缘处设置有鼻夹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口罩1也可以为头带式口罩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口罩。本文中所述的“头带式口罩”是指包括连接至口罩本体的一根或多根头带的口罩,头带可以环绕用户的头部或颈部以将口罩固定至用户的面部。
[0026]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防滑涂层。如图2所示,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上,在下巴贴合区域13处施加有以斜线区域表示的防滑涂层15。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滑涂层15为聚氨酯涂层,其厚度约为40至60微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滑涂层15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厚度范围可以为微米级或毫米级。
[0027]在本技术中,聚氨酯涂层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2010826107.7、题为“密封泡棉、呼吸器以及密封泡棉制造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
[0028]为了将防滑涂层15附着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上,可以将原材料溶液涂覆在离型
膜(例如BOPP膜)上,并将涂覆有原材料溶液的离型膜粘贴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上,随后使原材料溶液干燥并固化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上,最后将离型膜剥离。替代性地,可以先将原材料溶液涂覆在离型膜上并在离型膜上干燥固化,随后将固化后的涂层从离型膜上剥离并通过热烫或其他合适的工艺附着在口罩本体10的内侧面上。
[0029]图3示出了图2中的口罩本体10的加工流程示意图。口罩本体10可以由条带状片材30裁剪而成,图3中示出了条带状片材30中用于形成每个口罩本体10的C形区域32。可以通过传送带或辊子使条带状片材30沿其长度方向传动。随着条带状片材30的传动,可以在与每个口罩本体10的下巴贴合区域13相对应的区域处施加防滑涂层15。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方便加工,在覆盖每个口罩本体10的下巴贴合区域13的矩形区域34中施加防滑涂层15,随后沿C形区域32的轮廓对条带状片材30进行裁剪,并将裁剪下的片材缝合成预定形状,即可形成口罩本体10。由此,仅需要在常规口罩生产过程中增加一道施加防滑涂层的流程即可生产根据本技术的口罩1。
[003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滑涂层15施加在口罩本体10的下巴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包括空气可渗透的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具有防滑涂层,以增大佩戴所述口罩的用户的面部与所述内侧面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之间的摩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罩本体的所述内侧面上具有单个连续的所述防滑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罩本体的所述内侧面上具有多个不连续的所述防滑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涂层的厚度为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喻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三M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