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钽阴极筒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3451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钽阴极筒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成型装置包括钽壳筒、进料筒、压套、塞头和高度限位器,进料筒上的导流孔与塞头上的导流槽一一对应,钽粉从进料筒加入,通过导流槽,然后从导流孔进入到由进料筒、钽壳筒和压套形成的空腔中,最后将压套下压,即制作完成了钽阴极筒。通过钽阴极筒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钽阴极可以直接在钽壳筒内成型,而不需要先用模具成型后再放入,不仅避免了钽阴极与钽壳筒之间因刮擦而划伤钽阴极,也使得钽阴极筒与钽壳筒内壁不会产生间隙而影响电容,钽阴极不需要再转移,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损坏钽阴极。且该成型装置结构简单、耐用,利用该成型装置的成型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在弱电电路系统中,由于电荷的变化,电子线路中存在着反向电压,这种反向电压很难消除,对有极性要求的电子元器件危害较大。一般地,反向电压在3 5V之间,钽电解电容器不能承受,为解决这问题,设计人员在制作原理上采用双电容串联法,即在钽壳筒内壁附着一个切面不到Imm的环形钽阴极 筒,钽阴极筒采用钽粉压制而成,与内壁紧密相连,由于介质不同,在电容器内部,钽粉和电解液之间形成两个串联电容,由该两个电容来承担或抵消电路中所产的反向电压,从而保护整个电容器。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先用模具做出一个环形钽阴极筒,安放到钽壳内,然后再制成钽电解电容,但是这种做法存在很多的缺点1、环形钽阴极筒在安放过程中会刮擦到钽壳,产生条状拉伤,影响电容器密封性;2、由于环形钽阴极筒的外径必须小于钽壳筒内径,才能放置到位,这样在环形钽阴极筒的外沿和钽壳筒内壁之间存在微小缝隙,产生接触电阻,从而影响电容的电参数。3、环形钽阴极筒是一种超薄结构,容易破碎,在搬移和放置过程中需要小心,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手法不一样,容易造成钽阴极筒崩溃、破碎,造成浪费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钽阴极筒的成型装置,包括钽壳筒(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筒(1)、压套(2)和塞头(5),所述进料筒(1)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11),所述导流孔(11)的圆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且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1)内壁上的一端高于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1)外壁上的一端,所述压套(2)设置在所述进料筒(1)的外侧,所述压套(2)具有肩托(21),所述压套(2)的长度低于所述进料筒(11)的长度,所述钽壳筒(4)设置在所述压套(2)的外侧,且所述进料筒(1)的下端与所述钽壳筒(4)的底部贴合,所述塞头(5)的直径与所述进料筒(1)的内径相同,所述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钽阴极筒的成型装置,包括钽壳筒(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筒(I)、压套(2)和塞头(5), 所述进料筒(I)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导流孔(11),所述导流孔(11)的圆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且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I)内壁上的一端高于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I)外壁上的一端, 所述压套(2 )设置在所述进料筒(I)的外侧,所述压套(2 )具有肩托(21),所述压套(2 )的长度低于所述进料筒(11)的长度, 所述钽壳筒(4)设置在所述压套(2)的外侧,且所述进料筒(I)的下端与所述钽壳筒(4)的底部贴合, 所述塞头(5 )的直径与所述进料筒(I)的内径相同,所述塞头(5 )的下端与所述进料筒(1)贴合,所述塞头(5)的上端具有导流结构(51),所述塞头(5)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导流槽(511),所述导流槽(511)与所述导流孔(11)一一对应,所述导流结构(51)的下端位于所述导流槽(511)的上端和所述导流槽(511)的下端之间, 所述导流槽(511)的下端,与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I)内壁上的一端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511)的下端,与所述导流孔(11)位于所述进料筒(I)内壁上的一端的下沿在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1)的圆心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1)的数量为4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料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彭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日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