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3225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一覆盖板以及一粘着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承载板、一封装盖以及多个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承载板与封装盖组立在一起以构成一密封空间,而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承载板上并位于密封空间中。覆盖板藉由粘着层粘贴于承载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有机发光单元进行显示的触控 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资讯社会下,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与日俱增。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掌上型电脑(handheld 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PDA) 或是智能手机(smart phone)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 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资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为使用 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输入装置,其中同时具有触控与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更 是成为现今最流行的产品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利用有机发光单元进行显示并且直接在覆盖板上 制作触控元件,因此触控显示面板不需大幅增加其厚度就可兼具触控以及显示的功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一覆盖板以及一 粘着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承载板、一封装盖以及多个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 元。承载板与封装盖组立在一起以构成一密封空间,而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承 载板上并位于密封空间中。覆盖板藉由粘着层粘贴于承载板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在配置有装饰层的覆盖板上配置触控元件,并将此覆盖板与有 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粘贴在一起。如此一来,触控显示面板在不需大幅增加厚度的前提下 就可以具有显示功能及触控功能。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2显示为第一种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显示为第二种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显示为图3的触控元件沿剖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5显示为第三种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6显示为图5的触控元件沿剖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7显示为第四种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8显示为图7的触控元件沿剖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9显示为第五种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显示为图9的触控元件沿剖线D-D’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6显示为图15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17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触控显示面板中,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主动元件阵列与触控 元件的俯视示意图。图19为图17的触控显示面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主动 元件阵列与触控元件的俯视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700 :触控显示面板110、710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12:承载板114:封装盖116:有机发光单元116A:第一电极116B:发光层116C:第二电极118:框胶120 :覆盖板130、130A 130D、720 :触控元件132、132A 132D :第一感测串列134、132A 134D :第二感测串列140、540 :装饰层150、220、230、320、420、630 :粘着层160、170、650 :驱动晶片180、190、640 :可挠性电路板210、610:圆偏振片310、410、620 :屏蔽导电层652 :第一接脚654 :第二接脚712 :主动元件阵列712A、712E :扫描线712B、712F :数据线712C、712G :主动元件712D、712H :耦合图案722:感测电极A-A,、B-B,、C-C,、D_D’ 剖线Cl :第一桥接电极C2:第二桥接电极Dl :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l d3 :距离El:第一感测电极E2:第二感测电极1:第一连接区I1:第二连接区I1、12、15 :绝缘图案13、14 :绝缘层L :外界光线L1:第一圆偏振光 L2 :反射光PV :保护层S :密封空间T1、T2:传输线TH :接触窗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显不面板100包括一有机电激发光显不面板110、一覆盖板120、一触控兀件130以及一装饰层140。有机电激发光显不面板110包括一承载板112、一封装盖114以及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16。承载板112与封装盖114组立在一起以构成一密封空间S,而有机发光单元116配置于承载板112上并位于密封空间S中。覆盖板120粘贴于承载板112远离有机发光单元 116的一侧。触控元件130配置于覆盖板120上,例如电容式触控元件,覆盖板120的四周配置装饰层14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板112为透光承载板,而封装盖114例如是通过一框胶118接合于承载板112上以围出密封空间S,其中密封空间S中可以是填充有稀有气体或是透明充填物。各有机发光单兀116例如包括有第一电极116Α、发光层116Β以及第二电极116C, 其依序叠置于承载板112上。也就是说,第一电极116Α位于承载板112与发光层116Β之间,而第二电极116C位于发光层116Β远离第一电极116Α的一侧。另外,第一电极116Α例如是透明电极而第二电极116C例如是反射电极,所以有机发光单元116例如是底部发光型 (bottom emission type)有机发光单元。换言之,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10的显示光线是经过承载板112以及覆盖板120而被使用者观看到的。覆盖板120可以是玻璃承载板或是塑胶承载板,其上设置有装饰层140以遮蔽触控显示面板100周边的走线(例如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00的传输线Tl与触控元件130 的传输线T2)或是提供装饰图案之用。装饰层140的材质可以是油墨、陶瓷材料、类钻碳或是光阻材料等。在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40与触控元件130配置于覆盖板120的同一侧,但 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另外,触控元件130例如由一保护层PV所覆盖,而一粘着层150配置 于保护层PV与承载板112之间以将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00与覆盖板120贴附在一起。 粘着层150可以例如是整面涂布再固化的液态光学胶,或是固态贴附的光学胶,或是环绕 触控元件130周围的口字形胶。进一步而言,为了实现各种功能的驱动,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有驱动晶片160、170 以及可挠性电路板180、190。有机发光单元116与触控元件130例如分别通过传输线Tl与 传输线T2电性连接至驱动晶片160与驱动晶片170,而可挠性电路板180以及190分别用 以将驱动晶片160以及170连接至外部元件。此外,驱动晶片160、170例如是以晶片在承载 板上(Chip on Glass, COG)的方式配置于承载板112以及覆盖板120上。不过,本专利技术不 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晶片160、170可以配置于可挠性电路板180、190上或是以 其他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板120与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110之间并无其他 的承载板,所以触控显示面板100的厚度并未因新增触控相关元件而大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覆盖板,包含有一触控元件以及一装饰层,该装饰层位于该覆盖板一侧的四周;一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承载板、一封装盖以及多个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该承载板与该封装盖组立在一起以构成一密封空间,该些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该承载板上并位于该密封空间中;以及一粘着层,该覆盖板是藉由该粘着层粘贴于该承载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覆盖板,包含有一触控元件以及一装饰层,该装饰层位于该覆盖板一侧的四周;一有机电激发光显不面板,包括一承载板、一封装盖以及多个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该承载板与该封装盖组立在一起以构成一密封空间,该些底部发光型有机发光单元配置于该承载板上并位于该密封空间中;以及一粘着层,该覆盖板是藉由该粘着层粘贴于该承载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圆偏振片,贴附于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该承载板以及该覆盖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屏蔽导电层,位于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该承载板以及该触控元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驱动晶片以及一可挠性电路板,该可挠性电路板同时电性连接于该些有机发光单元以及该触控元件,而该驱动晶片通过该可挠性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些有机发光单元以及该触控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驱动晶片具有多个第一接脚以及多个第二接脚,该些第一接脚电性连接于该些有机发光单元,而该些第二接脚电性连接于该触控元件,且该些第一接脚定义出一第一连接区而该些第二接脚定义出一第二连接区,该第一连接区与该第二连接区之间的距离大于任两相邻第一接脚之间的距离以及任两相邻第二接脚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中该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还包括一主动元件阵列,配置于该承载板上并电性连接于该些有机发光单元,且该主动元件阵列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个主动元件,该些扫描线与该些数据线相交而设,各该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俊苏国彰刘锦璋邓志容
申请(专利权)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