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位分解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31606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3:47
基于相位分解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方法,应用于地震勘探地震信号处理。特征:人工激发并接收地震记录;对地震记录进行噪声压制、反褶积、速度分析、偏移等常规地震资料处理;采用复赛谱分离方法由地震记录振幅谱估算地震子波振幅谱;按照不同的分解比例,得到一系列具有相同振幅谱,不同相位谱的混合相位子波集合;按照反褶积之后方差模的大小,确定实际混合相位地震子波;设定希望输出零相位地震子波;计算反褶积算子;反褶积算子与地震记录褶积;将地震记录绘制为能够反映地下结构特征的地震剖面图像。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地下结构的内幕和细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勘探地震
,特别涉及一种地震信号处理方法,是一种。
技术介绍
地震勘探是一种利用人工地震技术探测地下构造的勘探方法。它按照一定的方式在地表附近激发地震波,产生称之为地震子波的地震信号,地震子波由震源开始向地下传播,遇到地质界面之后,在界面处发生透射和反射,透射的地震子波继续向下传播,而反射子波在界面位置向上传播,其强度和极性依赖于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和符号。来自不同深度界面的地震子波以不同的时间到达地表,通过布设在地表的一种称之为检波器的接收装置,接收来自不同深度地质界面的反射波,接收到的数字信号称之为地震记录,因此,地震记录是不同深度地质界面反射子波的叠加。地下的每一个地质界面都对应于地震记录中的一个反射子波,通过研究地震记录中不同时间的地震子波,可以研究地质界面的空间展布情况,进而预测和分析地下构造特征。但是,由于地震子波是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振动信号,当地层较薄时,来自不同界面的地震子波叠合在一起,使得从地震记录上无法分辨地质界面,这种利用地震信号分辨薄层的能力称之为地震信号的分辨率。目前,基于地震记录褶积模型的反褶积技术是工业界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的主要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相位分解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方法,其特征是:步骤A、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检波器接收来自地下的反射地震信号,形成地震记录并记录在磁带上;步骤B、从磁带上读取地震记录,对地震记录进行噪声压制、反褶积、速度分析、偏移等常规地震资料处理,得到常规处理之后的地震记录x(t),其中,t是时间,单位是毫秒,若采用压电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地震记录x(t)的单位是帕,若采用速度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地震记录x(t)的单位是米/秒。对地震记录x(t)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地震记录的振幅谱x(f),其中,f是频率,单位是赫兹,地震记录振幅谱x(f)无量纲。将地震记录的振幅谱x(f)输出到步骤C所在的处理单元;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位分解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A、人工激发地震波,利用检波器接收来自地下的反射地震信号,形成地震记录并记录在磁带上; 步骤B、从磁带上读取地震记录,对地震记录进行噪声压制、反褶积、速度分析、偏移等常规地震资料处理,得到常规处理之后的地震记录x(t),其中,t是时间,单位是毫秒,若采用压电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地震记录x(t)的单位是帕,若采用速度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地震记录x(t)的单位是米/秒。对地震记录x(t)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地震记录的振幅谱x(f),其中,f是频率,单位是赫兹,地震记录振幅谱x(f)无量纲。将地震记录的振幅谱x(f)输出到步骤C所在的处理单元; 步骤C、接收步骤B输出的地震记录振幅谱X (f),米用复赛谱分尚方法由地震记录振幅谱X (f)估算地震子波振幅谱w (f),步骤如下 步骤C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发周新源王招明杨海军彭更新谢会文秦得海满益志段文胜崔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