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类型选线方法,特别是一种。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6 35kV中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点广泛采用不接地与经消弧线圈接地(也称谐振接地)这两种非有效接地方式,称为非有效接地系统[1]。非有效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形成短路回路,系统中只产生很小的零序电流,三相之间的线电压基本保持不变,不影响对负载的供电,故不必立即跳闸。我国电力规程规定非有效接地系统可带单相接地故障继续运行I 2h[4],从而避免供电突然中断对用户的影响,故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非有效接地方式的应用日益广泛。尽管非有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但单相接地故障将使得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长时间带故障运行易破坏系统薄弱环节处的绝缘,从而引发两相短路,甚至三相短路,若发生弧光接地还可能引起全系统的过电压,威胁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需尽快准确的选出故障线路,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为查找故障线路,传统方法是通过人工逐条线路拉闸来判断故障线路,当故障线路被断开时,接地故障指示将消失,从而也就确定了故障线路。该方法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类型自适应接地选线方法,其方法如下,其特征在于:(1)监测母线零序电压波形,当母线零序电压瞬时值超过0.15Un时,其中Un为母线额定电压,启动故障选线装置并记录故障发生后母线零序电压及各条出线暂态零序电流一个周波的波形,采样频率设为10kHz;(2)确定选定频带的范围:在非有效接地系统中,阻抗角由负变为正的过程表示发生串联谐振,由正变到负的过程表示发生并联谐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所有健全线路中首次发生串联谐振的频率最小值记为fm,则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选定频带为[0,fm],谐振接地系统中最长健全线路首次发生并联谐振的频率记为fBM,所有健全线路中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有效接地系统故障类型自适应接地选线方法,其方法如下,其特征在于(1)监测母线零序电压波形,当母线零序电压瞬时值超过O. 15仏时,其中仏为母线额定电压,启动故障选线装置并记录故障发生后母线零序电压及各条出线暂态零序电流一个周波的波形,采样频率设为IOkHz ; (2)确定选定频带的范围在非有效接地系统中,阻抗角由负变为正的过程表示发生串联谐振,由正变到负的过程表示发生并联谐振,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所有健全线路中首次发生串联谐振的频率最小值记为fm,则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选定频带为, 非有效接地系统在选定频带范围内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和健全线路暂态零序电流极性相反,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由线路流向母线,健全线路零序电流由母线流向线路,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幅值等于所有健全线路幅值之和;当母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所有线路零序电流都由母线流向线路,极性相同; (3)利用小波包对线路零序电流进行分解重构对线路零序电流进行分解重构,选出零序电流包络线面积最大的三条以上的线路为故障备选线路; (4)确定故障类型低频分量与高频分量的比例因子r反映线路暂态零序电流的主要成分,若有某条线路r〈l,即在相电压过峰值附近发生小电阻接地故障,此时不论其余线路的r是否小于I,均认为系统零序电流的主要成分是高频分量,当所有线路均有r > I时,认为系统零序电流的主要成分为低频分量,暂态因子h反映过渡电阻大小,借鉴电压骤降的定义,当h〈0. 9时,表示经大电阻接地故障,当h彡O. 9时,表示相电压过零点附近的小电阻接地故障; (5)根据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谋发,蔡奕龙,郑海滨,许建昆,黄文元,蔡国阳,佘永红,潘顺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福建省石狮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